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金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乡县领导名单」

时间:2023-01-25 09:49:04 来源:中国山东网

大家好,金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乡县领导名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金乡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大蒜之乡、诚信之乡、长寿之乡,也是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全县辖9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个市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86平方公里,人口65万。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五年来一直保持济宁市前列。近年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金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原则,注重原生态保护,强化活态化传承,创造性地提出“到曲阜朝圣、到金乡听戏”的理念,弘扬以非遗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并将非遗项目挖掘与惠民工程“送戏下乡”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乡一艺”的保护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呈现出可喜局面,2015年度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金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金乡县隶属于孔孟故里济宁市,历史源远流长,夏为有缗国,秦始设县,东汉初设金乡县,已有20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底蕴深厚,儒、释、道、兵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以“鸡黍之约”为代表的诚信文化千古流传,以四平调、山东落子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独具特色,以鲁西南战役纪念地羊山景区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名扬天下,以“九河五湖十八湾”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远近闻名,以“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为代表的大蒜文化响誉世界,自然景观、人文情怀与民俗风情交相辉映,孕育了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玄学大师王弼、兵神檀道济、药王王叔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时代先锋陈新宁等一大批仁人志士。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的人文环境里,金乡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影响。目前,全县具有挖掘整理价值的非遗资源就有300多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66项,素有“书山曲海”之美誉,是山东省出了名的“戏窝子”,

金乡县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金乡县委、县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强化各种政策措施,在非遗抢救性原生态保护、活态化传承、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立体化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文化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抢救性原生态保护。县里专门成立了非遗保护机构,在对全县非遗资源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分期分步骤逐步实施。一是对四平调、山东落子、简板大鼓等重点非遗项目的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和影像志的全面记录。二是组织开展四平调、落子、琴书等重点保护项目的传承培训。三是将重要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为中小学和高校客座教授,让传承人走进中小学和大学课堂,向在校学生传授非遗文化。四是恢复成立国有院团、鼓励支持民营院团,逐步提升非遗戏曲曲艺的演出规模。

与曲阜师范大学共创非遗保护新机制。2013年,金乡县人民政府与曲阜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金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启了金乡非遗保护、传承和研究的新篇章。一是借助曲师大的技术力量,对四平调、山东落子等老艺人唱腔唱段进行抢救性影音记录,合作创建“金乡县非遗地方戏、曲艺影音资料库”。二是推动“金乡非遗进高校”活动,传播非遗文化。杜雪亭、刘玉香、张青敏等7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被聘为曲师大客座教授。金乡四平调原副团长老艺人朱广英、省级传承人刘玉香还分别承担了曲师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戏曲唱腔、身段等教学内容。三是合作创编金乡四平调的专题片和微电影,通过网络广泛宣传。四是借助曲师大的科研学术力量,进行四平调的理论研究、重大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编辑出版《金乡四平调》系列丛书。2014年,“金乡县与高校联合共创非遗保护新机制”被评为全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将非遗保护与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相结合,融合资金,服务百姓,让非遗“活态化”。金乡县人民政府每年都将文化惠民工程列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金乡县文化主管部门整合省级和县级文化惠民资金,将每年的“一村一场戏”与非遗原生态保护相结合,让专业院团和庄户剧团参与“送戏下乡”,把四平调、山东落子、山东琴书等非遗节目搬上“送戏下乡”的舞台,每年“送戏下乡”演出达600余场次,以演出带动非遗保护,解决传承人的生存问题,培养新演员,排练新戏濒危的非遗项目在动态中得以传承,并再现生机。不仅达到了政府购买服务文化惠民的目的,而且聚拢老观众,培养年轻新观众,为非遗文化的持续传承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进行非遗文化的立体化宣传、多角度推广。在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我们还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非遗文化宣传。县电视台设“文化金乡”专栏,讲述金乡非遗文化;文化遗产日,开设非遗文化专题,举办“非遗保护成果展演”,增强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二是开展“送戏下乡”和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敬老院等活动。三是制作非遗宣传视频、微电影,进行网络媒体宣传。四是建设金乡县非遗文化展览馆、数字化体验厅,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并作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定期开展参观体验活动。五是立足“金乡戏窝子”的资源优势,驱动文化发展新引擎。常年在县文化馆开设“到金乡听戏”免费开放服务项目,运用“请进来、走出去、活起来”的策略,打造“到曲阜朝圣,到金乡听戏”的文化品牌。

金乡县非遗保护和传承取得的显著成绩

经过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金乡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乡一艺”的生态保护模式逐步形成,2014年金乡县与高校共创非遗保护新机制被评为全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并代表济宁市在全省作典型发言,2015年度金乡县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通过坚苦不懈的努力,全县各镇街都激活各自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四平调、山东落子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鸡黍之约、渔鼓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山东琴书、金乡花鼓戏等12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马、高跷、独杆轿等66个项目被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6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9名。非遗项目得到了最大可能的保护和传承。

收集整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做好申报重点项目的同时,非遗工作者深入全县13处乡镇,行程近万公里,走访调查民间艺人10余万人次,收集整理了一大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同时,对国家级保护项目四平调进行重点保护,整理曲谱、剧本等资料20卷。新编创剧目1部、复排6部。2015年,在原四平调剧团撤销近30年后,金乡县委、县政府又批准恢复成立金乡县四平调成剧团(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组建班子人员,纳入县财政预算,进行实体化运作,这对于四平调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非遗保护成果显著。通过新创作文艺汇演、参加各级各种形式的比赛,充分展示金乡非遗保护成果。2013-2015年,山东落子、山东琴书、四平调在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多项。2015我县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联合打造“蝶变之路——从‘花鼓戏’到‘四平调’”的演出,得到了省厅领导及各级专家的一致好评,全国、省市2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