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塔尔寺的堆绣介绍「塔尔寺三绝在哪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塔尔寺艺术三绝之“堆绣”,见者增福的立体唐卡
文/舒放
唐卡,是藏语音译,最初写为“唐噶”,后来转译为“唐卡”。对唐卡一词,有不同的解释,其中“卷轴画”的说法曾广为流传。近年来,相关方面资深专家和从业者认为唐卡的含义为“平面佛像”,这从字面和唐卡最初的使用功能而言,是符合事实的。
噶,藏语中有佛和佛像的含义。如诞生格鲁派的噶当派,噶当,就是指佛的教义;噶举派的噶举,意为佛的事业。唐卡最初是为了便于携带,使修行者能够随时随地面对主尊(佛像)进行相关仪礼。为便于携带之故,修行者在相关仪式完毕之后会将唐卡卷起来,也正是这一原因,由此产生“卷轴画”的说法。
随着唐卡制作工艺的日臻完善,唐卡就不仅仅局限于便于随身携带这一功能了,进而成为一种固定场地所供奉佛像的方式。从尺寸而言,也有了巨幅和超巨幅唐卡,各大寺院在浴佛节展示的就是超巨幅唐卡,这也是浴佛节在藏区又称为“展佛节”的原因。
从制作工艺而言,唐卡也从最初的绘制演变为刺绣、掐丝、贴花等,其中贴花唐卡就是今天要讲的主题——堆绣。
堆绣是以依照制作方式进行命名,在藏语称“国唐”。具体来说是在底布上画出白描图案,再用各色棉布、绸、缎等材料裁剪、拼接、缝制、堆贴成完整画面,最后用彩线绣制而成。所以堆绣唐卡的制作工艺相比较而言工序更加繁琐:图案白描、剪裁、堆贴、绣制(以及个别图案还需要上色)。由于主要成型的步骤以堆贴为主,绣制为铺,故名。
说起来,堆绣是一种“逆向”突破。因为它突破了唐卡“平面佛像”的含义,用立体感和真实感展示出一幅幅生动形象,所以堆绣又称为立体唐卡——这主要见于堆绣中的立体堆绣。堆绣可分为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两种。平剪堆绣如上所述,在平剪的图像内垫上羊毛(棉花)使图形鼓起,就是立体堆绣了。
据相关史料记载,堆绣在明代已经开始盛行。塔尔寺始建于明朝,可见堆绣这一唐卡制作方式是由其他地区传入,尤其和内地民间拼贴画工艺相类似,两者之间是否有技艺上的借鉴,想来也是一种必然。世居高原包括藏民族在内的各民族,传统服饰中的刺绣工艺十分精湛,尤其是同样信奉藏传佛教的土族刺绣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堆绣唐卡最后的线绣步骤是否有土族刺绣的工艺,尚待进一步调查考证。
堆绣题材内容和传统绘画唐卡一样,主要以诸佛、菩萨、各派祖师、代表人物等佛像为主;此外佛经典籍所描述的场面、佛本生故事和经变图等,以及藏族及藏传佛教中的吉祥图案,如吉祥八宝、白象、喷焰摩尼。
由于堆绣采用浮雕与刺绣巧妙结合的手法,体现出很高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深受世界各地民间收藏家和民间人士的追捧。上世纪八十代年以来,堆绣的题材已经超出了传统范畴,特别是藏族民间手工艺人的堆绣制作开始逐步朝艺术品、装饰品加工制造领域转型。加上内地市场的大量需求,题材出现了以汉族神话传说故事“八仙过海”以及以汉字“福、禄、寿”等为主题的堆绣。
可以说,堆绣这一古老宗教艺术在当今时代有了新的内涵。
另外,有一种由各种宝石镶嵌而成的唐卡,通常称为宝石唐卡。但从制作工艺角度而言,也可归入堆绣。塔尔寺珍藏有一幅吉祥天女护法神宝珠唐卡、只是难得一见。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每年的展佛节以及藏历(农历)六月六等殊胜日期间,在塔尔寺莲花山坡上展出的的佛陀像、狮子吼佛(释迦牟尼佛像的一种)、强巴(弥勒)佛和宗喀巴大师等佛像,都是极为珍贵的堆绣艺术品,我们普通人也可得以观瞻,可谓见者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