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论《简爱》中的新女性形象「《简爱》」

时间:2023-01-27 13:17:05 来源:非虚构写作

大家好,论《简爱》中的新女性形象「《简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简·爱是一个聪明、善良、坚强、有主见的女孩。她的一生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可以说是不幸的,但是她却从不向命运低头,她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感到恐惧。

简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主体性,体现了十九世纪西方妇女已经开始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

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是简爱人格魅力的启示,也是她自我意识里的女性主义。

《简·爱》写于1846年,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二部小说。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情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被女性主义者奉为反映被压迫处于社会边缘生存状态的女性反抗男权社会,追求婚姻自由、平等地位的经典作品。

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兼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更是为简·爱喊出了“我爱、我恨、我痛苦”的宣言,揭露了书中长期被压抑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简·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

简·爱的形象有别于以前传统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勇敢、正直和富有斗争精神的女性,在她身上有一种“一般女性不具备的崇高的精神力量。

简·爱贫穷、低微、不美、矮小,可她拥有的是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却使那些外在的美丽者黯然失色。简·爱不为自己的贫穷而自卑,相反她勇敢而坚定地对自己所爱的男人罗彻斯特说:“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心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和你的灵魂在说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因为她清楚深切地认识到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内心,真正地看到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和男人一样,有着对完整爱情和平等人格的共同要求。

于是,她执著而坚定地向着这个目标走去,在坚持自己的同时,也在发现自己。这种对于自我的坚持和独立,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小说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的她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

小说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不同凡响,对英国文坛也是一大震动。

这种思想在当时也的确惹恼了英国社会上的一批卫道的庸人,他们怒骂简·爱是“不知廉耻”的女人。事实上,简·爱在为女性主义正名。

抛开了女性解放运动中那些狭隘、极端的、非理性的女性主义的因素,而是旨在挣脱男权统治的樊篱、摆脱男性霸权,揭露并批判其危害和不合理,充分地彰显女性的特质、自身天赋和才干,从而使女性自身获得相应的平等自由和解放,这样的女性主义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应当给予积极肯定的。不能因为它产生过一些狭隘极端的非理性的现象就给予否定。

女性主义运动、女权运动说到底是妇女的平等自由和解放运动,体现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应当属于整个人类的自由解放运动之一部分。

伟大的法国思想家傅利叶就说过: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一个社会解放程度的标志。而女性主义运动就需要有女性意识,才能够挖掘出由于长期浸染在男性中心意识而忽略存在的女性声音。

女性意识包括三个方面:一、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结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的觉醒;二、自然层面,从女性自身特点研究女性自我;三、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以女性角度探讨以男性为中心主流文化之外的女性创造的边缘文化。

毫无疑问,《简·爱》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是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清楚地表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格的核心。通过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改造自身主观因素,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自我意识把人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结合成统一的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构成个人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对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新精神分析学派领袖霍妮把自我意识表述为“我真正感觉到的,我真正想要的,我真正相信的,我真正决定的。”用尼采的话说,是“成为自己的能力”。《简·爱》这部作品用“纯洁”、“自由”“自尊”“坚毅”等品质反复强调的不是别的,而是“生活的意志”,尤其是心灵生存的意志,即人的自我意识,他自己有责任去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从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便不难发现她实际是个“极度关心其自由与内在完整”的存在主义者,也即注重自我整合。简·爱的生命活力与人格结构就是在不断的挣扎、对峙、反抗与自珍自重中强盛丰满的,而这都是跟简·爱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分不开的。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机体生长发育,特别是脑机能的成熟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简·爱的自我意识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归结为五个阶段: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统合,自我意识的实现,自我意识的考验,自我意识的回归。

①自我意识的觉醒:

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在盖兹黑德府,简·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她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富有的家庭,她只有平凡的瘦小的外貌和不向贫穷、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和勇敢。她自幼寄人篱下,过着贫穷孤苦的生活,还要受人欺负,她就像被生活抛弃的丑小鸭。

这种生活环境使他的内心特别的丰富,她观察着周围的事物,体验着别人的情感,所以渐渐形成了冷静的外表和炽热的内心。贫穷和苦难并没有压倒这个瘦弱的小女孩,她意识到要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为自己赢得了经济的自主权,靠自己的学识和才华生活。

对于里德舅妈偏见中的蛮横,约翰里德表兄无知自私中形成的暴虐、表姐妹的狭隘冷傲,她的理智清晰地意识到“不公平——太不公平了!”幼小简·爱的反抗来自于真实自我的要求,她并不愿意压抑自我而为养成一种天真、活泼的举止而努力。

但这种自我意识是自发的、幼稚而懵懂的。当天赋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力被无情剥夺时,简·爱的反抗行为如同天使的抗议,抗议满口仁义道德而实际上违抗上帝意志的里德舅妈。当这种桀骜不驯的反抗充满着简·爱的心灵时,她“整个心多么想反抗啊!”当对里德舅妈无法抑制地憎恨时,她反抗及报复所产生的快感便有悖于基督教宽恕和容忍的精神,于是“事后的回味却又涩又辣,给我一种喝了毒药的感觉”,“使我感到这种行为的疯狂,以及这种既恨人又被人憎恨的处境之可悲。”这种反抗前的无助、反抗与基督教精神相悖、反抗后的自省,给简·爱带来了迷惑,她如同一只迷途的羔羊,有天赋的灵性,但更需要指引,走向精神的自我完善。


②自我意识的调节:

自我意识的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

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

简·爱不幸的童年与劳渥德慈善学校地狱般的历练,使简·爱抛弃了劳渥德慈善学校已沦为精神麻醉剂般的宗教教化。对宗教的“人必须逆来顺受”的教化不信任、在学业与技艺上的奋发上进,使简·爱的身躯里流淌着的血充满了能给她的生命源源不断绝地供应氧气的自尊自信的“红细胞”。

可以说简·爱在劳渥德慈善学校所受到的熏陶绝大部分来自知识和艺术,并且这种熏陶多年后最终升华为简·爱的自尊、自重、不卑不亢的气质。十八岁时的简·爱,如同一株并不十分娇艳、散发着淡淡幽远的芳香的茉莉。就这样简·爱很好地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调节。

在简·爱变化的过程中,出乎自然的为自由和不公正待遇而反抗的愤怒,在两位崇高圣洁的基督徒海伦和潭波尔小姐的感化影响下减弱。海伦主张凡事能忍就忍,这样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对你好一些。

我觉得海伦的这些话在我们看来是很让人不可理解的。但是她的宽容、忍让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怀,是令人钦佩的。我们无须去评价她的话,至少我们应从中悟出些什么。我很喜欢海伦的一句话:“我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

海伦与潭波尔小姐对于简·爱性格的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简·爱在劳渥德慈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期间,基本形成宽容、忍耐和善于克己的品格以及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思想的日趋成熟,自我意识在简·爱的性格中逐步走向自觉状态。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简·爱曾经是带着满腔怨恨离开她舅妈的,但当她听说里德太太生命垂危,又很想见她一面的时候,简·爱忘却了她的一切不好,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她曾经厌恶的地方。当她见到里德太太时,简·爱所剩的都是对她的怜悯之情。

然而教义的指引只能使得一个人在精神上获得提高,却无法排除人的自然属性。当潭波尔小姐离开了劳渥德学校,简·爱也丧失了保持平静的理由,在她的内心深处,简·爱呼喊着“我向往自由,我渴望着自由,我甚至为自由作了祈祷。”追求人生幸福,敢于冒险的冲动重新在心中萌发。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简·爱由小姑娘变成大姑娘,接受宗教教义的同时却无法摈弃自由的人性——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③自我意识的实现:

自我意识的实现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意识实现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简·爱自我意识的实现主要表现在爱情上的理性选择。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她勇敢地去爱,她在罗切斯特面前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她既不献媚,也不屈从。她觉得她和罗切斯特在人格上史是平等的。

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我矮小,卑微,不美,我就没有了感觉了吗?你错了,因为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追求爱情中双方精神的平等。

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

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却毅然选择离开了他,似乎万能的爱情在简·爱坚如磐石的原则面前也屈服了,那就是简·爱对她面前的伸手可及的名门望族的社会地位、财富、罗切斯特先生真诚热烈的爱情的拒绝。

在这里,简·爱的自我意识经历了爱情的尊严,金钱地位的深刻考验终于如雪后青松般地屹立于灵魂之中,达到了自我意识的真正实现。

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在简·爱的身上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她宣告了女性可以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进行思考和努力把握,并且有着和男性一样的智慧和品格。

简·爱在桑菲尔德府中无论对罗切斯特先生还是仆人乃至上流社会的贵公子与千金小姐,都没有把自己的人格与尊严置于他们之上或之下,她将自己与他人的人格与尊严放到天平上都称出相等的重量,毫不掩饰自己独立与自尊、倔强的天性,让人油然而生对人性的深深敬意。

当小小的简·爱在孤儿院里反抗冷血无情的院长时,当简·爱不顾及身份地位的差别大胆去爱罗彻斯特时,当简·爱抛弃世俗的偏见勇敢地向罗彻斯特表白时,当简·爱宁愿忍受离去的痛苦也不愿守着一份残缺的爱情时,当简·爱坚持着自己的追求而坚决地拒绝了有恩与自己的牧师的求婚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不再只是盲从于男人和低俗的要求,而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行着独立的选择。


④自我意识的考验:

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级高于自己的男人,主动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及其大胆的。正是由于互相平等的灵魂才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自己的独立于追求爱情的完整是不能分离的。

她与罗彻斯特相爱,又离他而去,她决不能允许自己和一个有妇之夫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份不完整的爱情,于是简爱离开了他。否则留在他身边的就不是那个独立平等的简·爱了。简·爱离开了桑菲尔德府几经辗转遇到了圣约翰。

这个信任并欣赏简·爱的超人才干与毅力品质的牧师,把他带有宗教目的的“爱情”之网撒向简·爱,当简·爱发觉自己“每天都变得越来越想讨他欢心”时,便想到自己为了圣约翰,必须放弃自己一半的天性,“扼杀另一半的才能”,为此简·爱觉得这般对她简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折磨,开始起来反抗。

她拒绝牧师的求婚,在她看来,牧师所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无论牧师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依然是罗彻斯特。因此牧师的爱对简·爱来说是不完整的。当她拒绝牧师时,她又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女性对自己的人格、感情、生活的坚定理想和执著追求。

简·爱的两次选择,恰恰代表了女性对于自我的发现和把握,以及在女性身上有着和男性同样地位和价值的理性力量。

⑤自我意识的回归:

如果说简·爱的离去是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而不得不做的一次理性的选择的话,那么她的归来则是他处于坚持爱情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选择。当她看到罗切斯特的庄园被毁了,眼睛瞎了,腿也瘸了的时候,最终,无助迷茫的简·爱再次听从了灵魂的声音:没有抛弃他,而是真诚的爱着他,并和他结婚,照顾他,这是一种发自灵魂的爱,超越了庸俗的物质感情。

事实上,他们的对白说明了一切:“简,你肯嫁给我吗?”“肯的,先生”“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候他的人”“是的,先生”“当真,简?”“完全当真,先生”。于是,简·爱与罗切斯特这两颗灵魂苦苦寻觅,历尽磨难终于走到了一起。

简·爱从出走到回归的过程,其实是对自我意识的质问到自我意识的回归。

简·爱,一个贫穷、低微的女人,对自尊、平等的追求构成了她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定义,即使在伟大的爱情力量面前也没有妥协和迷失,以强大的自我意识演绎着伟大的女性主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