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吴冠中是一位著名的什么画家「印象派画家代表人物」

时间:2023-01-27 19:25:03 来源:润玉程艺苑

大家好,吴冠中是一位著名的什么画家「印象派画家代表人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吴冠中谈回国:

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


本文摘自为王伯勋先生“与吴冠中先生研究有关”的系列访谈之一《论道当代——主题访谈19篇》(王伯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版)。采访时间:2013年9月4日;采访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受访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采访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 王伯勋

杜大恺教授与博士后王伯勋

以下为杜大恺教授访谈部分:

我当时选择了祝大年先生作为导师,和吴先生的交往不是很直接。即便是在留校任教以后,交往也多是在学校遇见以后的简短聊天,就艺术话题展开深入讨论的机会不是很多。更多地还是老先生们的学术积累,我们都是受益者,特别感谢工艺美院的那么多位老先生。

我是在1978年来到这个学校的,当时这个学校还是一个设计学院。我觉得我们还不能用正规的、传统的国画教学的标准来衡量工艺美院的绘画及其创作成果。在工艺美术学院,大家所进行的形式语言探索是为设计服务的。你刚刚也讲到庞先生、丁先生等前辈,当然也包括卫天霖、雷圭元等先生,他们都为工艺美院的学术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9年3月,吴冠中在巴黎街头写生

你刚才所谈内容已经涉及这个学校学术风格形成中的教员知识结构的因素,这个很重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原中央工艺美院的很多先生都具有留学国外的经历,又多是致力于与绘画相关的设计领域的创作。这一点是与其他学术单位的艺术创作拉开距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妨简单举例,庞薰琹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成立了“决澜社“, 是较早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团体,但是后来庞先生将注意力转向中国传统装饰的研究;祝大年先生原来是做陶瓷的,他是由陶瓷系调到装饰艺术系的;张仃先生早期是做漫画的,还对西方的立体主义绘画情有独钟,同时张先生对本土民间艺术也给与热情提倡,他自己在艺术创作中主动借鉴民间艺术,所以才出现后来的《哪吒闹海》那样的经典作品;雷圭元、常沙娜等先生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研究投入了无尽的心血;郑可先生在法国、德国都有过游学的经历;袁运甫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所作的大批水粉代表了中国美术在那个阶段的最高成就。他们这些人普遍具有国际视野,他们所关怀的是艺术的全过程,加上他们当时都还比较年轻,对事物极为敏感,能够主动接受新生事物,都抱有改变中国艺术的纯粹理想。改革开放以后,张仃、袁运甫等先生主动引进西方流行的艺术形式,请了劳申伯到工艺美术学院搞讲座,这在中国美术的当代发展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比较来谈,这是其他院校不具备的艺术特色,对我的影响很大。

【日照群峰】 水墨设色·宣纸 98×180cm 1983年

大家都知道,吴冠中对绘画创作实践中的形式语言情有独钟,并且取得卓越的成就。当时我们学校是设计、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对形式语言展开研究成为艺术家学术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这种设计艺术的语言规律对吴先生的创作实践显然是有利的。吴先生的形式语言发展之路也是经历了很多磨难,如果离开原来工艺美术学院特有的学术氛围,吴先生的学术探索还要在曲折中探索很长时间。如果不是在工艺美院,吴先生的艺术面貌可能会是别的面貌。

客观地讲,在吴先生参与教学的那个时候,工艺美术学院是没有纯艺术(绘画专业)的。从工艺美院学术系统的整体特征来看,纯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一种非主流的状态存在与发展的,纯艺术间接地受到工艺美术的影响,尤其是在形式语言的探索方面。这一点在我们学校老一辈艺术家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具体的情况我们前面已经谈及。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老一辈先生都去世了,现在的纯艺术创作局面和以往比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假如那些老先生都还健在,纯艺术创作的局面就会很不一样了。这一实际状况也催促我们要对自己的艺术遗产进行必要的系统化的学术梳理,优秀传统不能丢。

【瀑布】 水墨设色·宣纸 146×290cm 1986年

现在社会上对工艺美院艺术走向的评价很多,我们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在重建这个系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如何传承的问题,这都需要制度性因素的配合。

我个人觉得,吴先生的油画和水墨还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他画油画是一个方式,画水墨是另一个方式。相对水墨,油画比较简单。吴先生的油画对当代油画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启示意义,他画的油画更具有中国作风。可以说,他是当代意义上中国式油画形式探索的第一人。从各大展览可知,直至今天很多油画家仍在沿用吴先生创造的表现样式。

我觉得吴先生的水墨画更多的是个人的东西,而他的油画则有很多的传承因素,传达手法也更加中国化。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到目前为止围绕吴先生的艺术创作举办的展览很多,但都是将油画和水墨分开来展出的,未曾有一个展览是将吴先生的油画和水墨并置展出,如果这么做了,那必将对人们全面认识吴先生的艺术思想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要求今天的我们应该整体地去看吴先生的艺术。

【紫藤】 水墨设色·宣纸 69×137cm 1990年

然而吴先生的水墨中又看不出油画的痕迹,他的水墨画结构很清晰。油画、水墨两种语言都很独立。

写生很重要,这是深入生活的唯一路径。放眼全世界,现代艺术兴起之前的任何一个成功的画家,尤其是欧洲画家都未曾离开写生。即便是毕加索这种画得很抽象的画家,也是要借助模特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他所画的东西都是他自己长期接触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写生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生活决定艺术,而不是艺术决定生活。我本人就很注重写生,一年会出去好几次,有时候也拍照片。我个人觉得,今天我们太强调传统意识,特别要源于生活中。

什么才叫有“传统的影子”?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十年前不同,与一百年前不同,与一千年前更不同,难道按照一百年前和一千年的程式表现当代的生活才算有传统吗?必须看到历史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今天的艺术家必须创作一个属于当下的历史,而不是重复前人。时代在发展,无论题材还是表现技法都要随之发生变化。从这一点说,吴冠中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荷塘春秋】 油画·麻布 51×61cm 2003年

键盘打字、上网聊天、吃快餐、着西装、开汽车、坐飞机……,这都是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了,何谈“文人”!古代题材、僧人仕女不是不可以画,但是一定要画出现代人的当下感受,画家应该有当下的眼光,这才是对历史的正确判断和认知,绝无必要复制古代。对传统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回应当下生活,否则就是对传统的误读。再加上艺术品市场的无序发展,更是对这种低劣流行趋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毫无疑问,吴冠中先生的画作为我们正确认识传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老一辈大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意义,他们的艺术探索不仅对工艺美术,乃至对整个艺术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宽阔的学术视野逐渐成为工艺美院的传统,吴冠中先生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童年】 油画·木板 61×41cm 2003

生活就在那里,画家观看眼光不同,画面上呈现出的面貌风格自然就会不同。我所画的当代风景也经历过几个阶段,最早的一批是画苏州水乡的。我对苏州很有感触,觉得他们的民居结构很有特点,我特别喜欢。我还画过西北河套地区的风景,那里没有污染,树很绿,灰黄色的墙。这些东西对我触动很大,这些东西进入画面多好!画这些生活场景是没有“传统”可以借鉴的,我必须要求自己把所有的创作能力调动起来

这些生活体验是没办法在古人的经典中找到表述语言的。要画这个东西,就要选择自己的语言。我们到了欧洲,每个地方都有不同感受。想要用绘画语言表达这个不同的感受,就是我们先前已有的经验方式所不能胜任的了。这既是语言方式的选择和面对对象之间的关系,二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定律。这是我通过自己创作实践,逐渐认知的生活和艺术之间存在着互为生成的关系。我坚信语言与艺术面对的对象有着紧密的关联。尽管语言有其相对独立性,语言本身也可能脱离对象独立存在,但是我依然希望我的语言选择是和生活对象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

【周庄】 油画·麻布 148×297cm 1997年

就语言表现对象而言,只要遵从现实生活的生动感受就可以。这种感受集合起来,就形成了传统。将传统融化在自己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将自己消解在传统之中,还能够对真实的当下生活做出具有形式化的语言表述,那就是当代艺术家希望达到的一个理想境地,也成就了自己成为大家的理想。而这些,吴冠中先生都做到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