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有一群老清华人曾用这样的才艺展示清华精神「清华才子」

时间:2023-01-29 16:53:35 来源:红船编辑部

大家好,有一群老清华人曾用这样的才艺展示清华精神「清华才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4月25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的日子。这两天的清华园里,一道道文化艺术大餐正在奉上。此外,清华学子们在校园内也带来诸多精彩互动,展示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为母校庆生。4月25日晚,清华大学还将举行联欢晚会等活动。

历史长河中,一代代清华人在时代的背景墙上刻下了他们的印记。而一些为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奉献的老清华人,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论到用才艺展示母校精神,丝毫不输这几日为母校庆生的新一代清华学子们。

红船杂志梳理了上述一些老清华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再读一读清华!

加起来超1200岁的朗读天团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节目《朗读者》有一期邀请到了十三名耄耋之年的老人,朗读让无数青年为之沸腾的《告全国民众书》。

这十三名年龄加起来超过1200岁老人,都来自抗战时期的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其中年纪最小的也有81岁高龄,因而被网友亲切称为“朗读天团”。

“朗读天团”中年纪最小的是钱易,当年随“朗读天团”参加节目时也有81岁高龄。她还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院士,却经常告知身边的人“不要叫我院士,请叫我老师”。

钱易家世显赫,国学大师钱穆是她的父亲,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是她的堂兄。钱易的父亲、母亲以及两位叔父、两位姨妈和两位舅父都是老师。加上她的三个哥哥,一个妹妹,以及钱易的先生,一共10人,九个半是老师(钱易的先生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用钱易的话来说算“半个老师”)。

钱易

“不要叫我院士,请叫我老师。因为做老师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听到别人介绍自己是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清华大学第一位女院士时,钱易总是摆摆手,拒绝这些“高帽”。她最中意的还是那顶名为“老师”的帽子,并且已经戴了近六十载。

有一次,她给青年学生作演讲,主持人准备椅子,她拒绝了。讲了一个多小时,主持人怕她身体吃不消,就搬来凳子。有人提问,她又会不自觉站起身来回答。

修改论文、指导实验、开公选课,对于学生的事,钱易总是亲力亲为。钱易关怀学生,更叮嘱学生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她从不直言自己的爱国热情,爱国的责任其实已渗透进一言一行中。她常说:“国内的舞台太大,需要的人太多了,兴趣爱好要跟着国家的需要……岗位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怎么努力。”

还有“朗读天团”中的方堃(kun),他是“清华音乐冬令营”的发起者。1922年,他出生于浙江宁波象山县,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方堃从小喜爱音乐,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参加西南联大“高声唱歌咏队”。1984年受聘回母校清华大学担任音乐室主任,1991年离任。

方堃竭力主张把人类优秀的音乐遗产教给学生,教书育人。1988年他代表清华大学亲自去市高教局请求批准试招两名特招生(略降低入学分数),特招生入学后,受到全校师生的普遍欢迎,这才引出了第二年清华大学的第一届音乐冬令营,招入近二十名音乐演唱、演奏和舞蹈尖子,大大地充实了学校文艺社团的实力。

方堃

清华学霸艺术团

除了“朗读天团”外,在清华的校友群体中,还有一支平均年龄超过74岁的学霸艺术团——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它由中国学界高级知识分子组成,有中国第一代大飞机运-10副总设计师;也有一生奉献给大漠戈壁的核试验将军;有上海交大满头白发仍在讲课育人的教授;还有土水、电气、船舶领域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

这些七八十岁的人,曾用一曲《我爱你中国》登上了央视的舞台。2017年12月10日,“逐梦赤子心 唱响新时代”2017清华大学研究生“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中,上海校友艺术团的老校友们回到了母校。而他们台下的故事,却比舞台上的更动人。

清华学霸艺术团

例如,艺术团团长刘西拉。

1957年,刘西拉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他选择到四川,到基层锻炼。他们班有20多人,在填写分配志愿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外地,“没有人要求留在大城市。如果要写留在上海之类的地方,提起笔来是很沉重的。”

刘西拉讲过一个故事。1997年是他那一届的清华校友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上有位到新疆工作的同学,叫孙勤梧,整整35年和大家失联。后来一查,才知道他在新疆很偏远的一个地方的工程集团做了总工程师。

收到大家的聚会邀请信后,他回复说:“收到你们的来信让我太高兴了。但是作为一个总工,我的收入不能支付我坐飞机的费用;如果坐火车来,我又没有那么多时间。”

于是同学们一起,捐钱为孙勤梧买了往返的机票并送到他的办公桌上。收到机票的他忍不住热泪盈眶。聚会的时候,当满头白发的孙勤梧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家都震惊了。当年的青涩少年已经满脸沧桑,已经完全看不见从前的影子。

尽管他们那一届的同学中,担任国家级、省级要职的人不在少数,知名学者教授科学家也很多,但是晚宴的时候,晚宴最中间的那个桌子最中间的位置,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够资格坐在那个位置。后来刘西拉提议,让孙勤梧坐在中间。“因为我们当年都曾经承诺,要为祖国奉献青春,奉献一辈子,只有孙勤梧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因此,这份荣誉非他莫属。”

刘西拉说,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这是我们大家的心声。

还有因抗日情怀选择航空的运-10副总设计师的程不时。

团员当中年纪最大的程不时当年也已经87岁高龄,是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曾经担任过中国第一代大飞机运-10的副总设计师,也是大飞机C919专家组的成员。

程不时于1930年生于湖南,后随父亲工作去了济南。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他在抗日战争逃难中度过了小学、中学。亲眼看到了日本飞机对中国的轰炸,他在11岁时就抱定志向:“长大了我要为祖国设计飞机。”

考大学时,程不时报考了清华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当时系主任和新生讲话,说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不发达,找工作很难,如果有兴趣可以转系。一盆冷水泼下来,不少同学转系了。但是为了抗日情怀,他还是坚持留下来。

亲眼目睹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程不时老先生在台上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我们终于在最近取得了突破。”

此外,艺术团中的黄雅岚,2017年时73岁,汽车专业69年毕业,业余歌唱始于1991年,至今有20多年合唱历史,2013年5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美声唱法十级。曾在2012年上海音乐厅、2013年成都娇子音乐厅、2014年首都音乐厅以及2015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音乐会》上独唱。

在舞台上,黄雅岚说自己是团里的“小妹妹”。但却少有人知道,黄雅岚一眼失明,另一只眼也只有0.1的视力,有些光感,连话筒都看不清楚。难以想象她是如何用她的眼睛识别歌谱,将每一首歌都演唱到完美。更难以想象她坚强地担负起领唱的重担,在不熟悉的场地尽力唱好领唱,克服了多少困难。



黄雅岚

黄雅岚还是宝山残联合唱团的一员,团里的有些盲人歌唱家,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来参加黄雅岚排练。 黄雅岚说,她们这代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有的人在很偏僻的地方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默默无闻,但是无怨无悔!

有网友曾如此评价他们:听他们唱歌,就仿佛在触摸时代的脉搏,在抚触历史的烙印,他们唱响天际,唱出了永不磨灭的清华精神。

编辑:周晓宇

稿件统筹:王海荣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