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美育书简读书笔记「大学美育笔记」

时间:2023-01-30 18:45:04 来源:閑説

大家好,美育书简读书笔记「大学美育笔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美的全部魔力是以它的神秘性为基础的,而且随着美的诸因素的必然结合被取消,美的本质也就一起被取消了。

2.人是时代的公民,正好像人是国家的公民一样;而且,如果人生活在社会团体之中却与社会团体的风俗习惯格格不入,那是不适宜的,甚至是不允许的。

3.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

4.使人成其为人的正是在于,人没有停滞在单纯自然为他所造成的状态中,而有能力通过理性重新退回去采取自然与他一起预期的行动,把需要的产品改造成为他自由选择的产品,并且把肉体的必然性提高到道德的必然性。

5.人的意志的规定永远是偶然的,而只有在绝对存在那里,自然的必然性与道德的必然性才同时发生。

6.每个个体的人,按照禀赋和规定在自己心中都怀有一个纯粹理想的人,而人的生存的伟大任务就是,在他的一切变换之中与这种理想的人的永恒不变的统一保持一致。

7.国家不仅应该尊重个体中客观和类属的性格,而且还应该尊重他们身上主观和特殊的性格;并且当国家在扩大不可见的道德领域的时候,国家也不应该使现象领域灭绝人迹。

8.国家艺术家必须怀着完全不同于美的艺术家对其材料所采取的尊重来接近他的材料,并且他必须爱护他的材料的特性和人格,不仅是主观地和为了在感官中获得迷惑效果,而且是客观地和为了内在本质而爱护材料的特性和人格。

9.人可能以两种方式使自身处于对立状态:或者当他的感情支配了他的原则的时候,成为野人;或者当他的原则破坏他的感情的时候,成为蛮人。野人轻视艺术,并认为自然是他的绝对主宰;蛮人嘲笑和污辱自然,但他比野人更可鄙,他经常不断地成为他的奴隶的奴隶。有教养的人把自然造就成他的朋友,他尊重自然的自由,不过同时他也抑制自然的任意专横。

10.客观的人性会有理由抱怨国家,而主观的人性必须尊重国家的种种设施。

11.文化远没有使我们获得自由,它在我们身上培养起来的每一种力量都只是同时发展出一种新的需要。

12.直觉的知性和思辨的知性就敌对地分布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并开始怀着猜疑和嫉妒守卫着各自领域的界限;人们把自己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这种范围限制,人们在自己身上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主宰,这个主宰往往会把其余的禀赋都完全压制下去。正当过分旺盛的想象力在这里使知性辛勤培植的园地变成一片荒芜的时候,抽象精神同时又在那里扑灭那可以温暖心灵和点燃想象的火焰。

13.心灵的敏感性的程度取决于想象力的活跃,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象力的丰富。但是,分析能力的优势必然会剥夺想象的力量和火焰,对象的被限制的范围必然会减少想象的丰富性。

14.通过一种更高的艺术来恢复被艺术破坏了的我们自然本性中的这种完整性,这件事情应该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15.在人的内心世界的分离重新被扬弃,他的自然本性得到完全充分的发展,以致自然本性本身成了艺术家。

16.当理性找到并提出法则时,它就做了它能做的事,勇敢的意志和活跃的感情就应该执行法则。如果真理要在与各种力量的斗争中获得胜利,那么它本身必须先变成力量,并在现象世界中提出一种冲动充当它的代理人;因为冲动是感觉世界中唯一的动力。

17.理智的一切启蒙仅仅由于它们都回溯到性格才值得尊重,那还是不够的;它们还似乎要从性格出发,因为经过心灵而通向头脑的道路必须打通。因此,感觉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迫切的需要,不仅因为它们是一种手段,可以对得到改善的生活洞察力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引起洞察力的改善。

18.艺术像科学一样,摆脱了一切实在的东西和一切人类习俗带来的东西,而且两者都享有绝对的豁免权,不受人的专制。

19.高尚的艺术比高尚的自然活得更长久那样,高尚的艺术在振奋精神方面也走在高尚的自然前面,进行着创造和呼唤。

20.发达的美感可以移风易俗,似乎对此无须重新加以证明。人们依据着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表明,理智的明确、情感的活跃、思想的自由以及举止的庄重,几乎总是与一种有文化教养的审美趣味联系在一起,而相反的东西却通常与一种没有文化教养的审美趣味相关联。

21.审美文化的较高程度和极大普及与政治自由和公民美德,美的习俗与善的习俗,行为举止的外表光泽与行为举止的内在真实,都曾经是同步前进的。

22.美必须作为人性的一个必要条件表现出来。

23.我们的确是在为寻求一个什么也动摇不了的、坚实的认识基础而努力;谁要是不敢超越现实,谁就决不会赢得真理。

24.文化的职责是双重的:第一,防备感性受到自由的干涉;第二,面对感觉的强制力而确保人格性。它通过培养感觉能力来实现第一项职责,通过培养理性能力来实现第二项职责。

25.感性冲动的对象,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表述,就是最广义的生活;这个概念指一切物质存在和一切直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形式冲动的对象,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表述,就是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的形象,这个概念包括事物的一切形式特性以及事物对思维力的一切关系。游戏冲动的对象,用一种普通的概括来表示,可以叫做活的形象;这个概念用以表示现象的一切审美特性,总而言之,用以表示在最广的意义上称为美的那种东西。

26.美既不扩张到有生命的东西的全部领域,也不只是禁锢在这个领域之内。

27.美,作为人的人性的完满实现,既不可能只是纯粹的生活,就像那些敏感的观察家所主张的那样,他们过于死板地依靠经验的证据,而时代的审美趣味很乐于把美降低到生活上;美也不可能只是纯粹的形象,就像过于脱离经验的爱好思辨的智者哲人以及在解释美时过于被艺术的需要所指引的爱好哲学思考的艺术家们所判断的那样。美是两种冲动的共同对象,也就是游戏冲动的对象。

28.人与令人愉快的东西,善的东西,完善的东西在一起仅仅感到严肃,然而他却同美游戏。

29.美存在着,因为美给人规定了绝对的形式性与绝对的实在性这双重法则。因此,理性又作出了裁决:人应该同美仅仅进行游戏,人也应该仅仅同美进行游戏。

30.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

31.美的最高理想必须在实在和形式的尽可能完善的结合和平衡中去寻找。

32.观念中的美永远只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独一无二的美,因为只可能有唯一的一种平衡;相反,经验中的美却永远是一种双重性的美,因为在摇摆时可以以双重方式,即从这一边和从那一边,打破平衡。

33.反思的人就在心里思索美德、真理、幸福,而行动的人则仅仅实行美德之事,仅仅把握真理之物,仅仅享受幸福日子。

34.感性的人通过美被引向形式和思维,精神的人通过美被带回到质料并被归还给感性世界。

35.美把感觉和思维这两种对立状态联结起来,然而在这两者之间又绝对没有中介。前者是由经验确定的,后者是由理性直接确定的。

36.美为人开辟了从感觉过渡到思维的道路,那么,对此绝不能这样来理解,似乎通过美就可以填平使感觉与思维、受动与主动分离开来的鸿沟;这条鸿沟是无限的,如果没有一种新的、独立的能力的中介作用,就永远不可能从个别之中产生出任何一般,也永远不可能从偶然之中产生出任何必然。思想是这种绝对能力的直接行动,这种绝对能力虽然必须由感官引起并表现出来,但是在它的表现中,它本身那样少依赖于感性,以致它反而通过与感性的对立来显示自己。绝对能力的这种活动的独立性排除任何异己的影响。美所以能成为一种手段,把人从质料引向形式,从感觉引向法则,从一个受限制的存在引向绝对的存在,这并不是因为它帮助思维(思维包含着明显的矛盾),而仅仅因为它为思维力创造了自由,使思维力能按照它自己的法则来表现自己。

37.心灵从感觉过渡到思维要经过一个中间心境,在这种心境中感性与理性同时活动,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们的起规定作用的力量相互抵消,并通过对立引起了否定。在这种中间心境中,心灵既不受自然的强制,也不受道德的强制,却以这两种方式活动,因而这种中间心境理应特别地称为自由的心境。如果我们把感性规定的状态称为自然状态,把理性规定的状态称为逻辑的状态和道德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必须把这种实在的和主动的可规定性的状态称为审美状态。

38.美现在除了使人能够按照本性,从自己本身出发来创造他所愿望的东西———把自由完全归还给人,使人能够成为他所应该是的东西,此外,美无论什么也达不到了。

39.唯有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感到我们好像挣脱了时间;我们的人性才纯洁而完整地表现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量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

40.精神的高度的宁静和自由,与力量和朝气相结合,这就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使我们超脱所处的心境,这也是真正审美品质的最可靠的试金石。

41.通过审美的心境,理性的自主性一定会在感性领域展现出来,感觉的力量在它自己的界限之内一定会被打破,自然的人已经净化提高到这样的程度,以致现在只要按照自由的法则就能从自然的人发展成精神的人。

42.文化的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使人就是在他纯粹的自然生命中也一定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中发展而来,却不能从自然状态中发展而来。

43.美不是别的,而是现象中的自由。

44.美是一种客观的属性。

45.美是不需要说明或不借助于概念说明自身的形式。

46.美是合乎艺术的自然。

47.有两种艺术美:a)选择的美或者质料的美———这是对自然美的模仿。b)表现的美或者形式的美———这是对自然的模仿。没有后者就没有艺术家。二者结合才产生出伟大的艺术家。

48.理想美是一个美的事物的美的形象显现。

49.素朴是一种天真,天真绝不能被期待,正因为此也就不能归于最严格意义上的童年之中。

50.思维方式的素朴从来就不可能是道德败坏的人的特点,而只能归于儿童和有儿童般思想的人。

51.秀美是一种不定的美,即一种可能偶然地出现在她的主体身上、也同样可能偶然地消逝的美。秀美是它的主体身上某种偶然性的东西,因而只有偶然性的运动才具有这种属性。

52.人类构成的结构美必须区别于它的完善的技艺。

53.美本身必须永远是一种自由的自然效果,人类形体的技艺的理性观念,绝对不可能把美赋予人类形体,而仅仅可能允许它有美。

54.美具有完全独特的性质,美不仅表现于感性世界,而且首先来源于感性世界;自然不仅表现美,而且创造美。美完全仅仅是感性事物的一种属性,而构思美的艺术家,只有在他把握住自然所产生的外观时才能达到美。

55.美对理性可能完全不感兴趣,因为美仅仅来源于感性世界,而且也只诉诸感性的认识能力。

56.美可以看做是两个世界的公民,出生使它属于一个世界,收养使它属于另一个世界;美在感性自然中得到存在,而在理性世界中获得公民权。

57.在一个美的心灵中,感性和理性、义务和爱好是和谐相处的,而秀美就是美的心灵在现象中的表现。

58.秀美就是女性道德的表现,而男性的道德往往很可能会缺乏秀美。

59.像秀美是美的心灵的表现那样,尊严是崇高的思想的表现。

60.美的心灵必须在内心冲动中转化为崇高的心灵,这是人们能够用来把它区别于好的心灵或道德气质的心灵的万无一失的试金石。

61.尊严是主动的精神对自然本能所作反抗的表现,因而这种自然本能应该看做是进行反抗所必需的强力,那么在不与这种强力作斗争的地方,尊严就是荒谬可笑的;而在不再需要斗争的地方,尊严则是令人鄙视的。

62.人们要求承担义务的人有秀美,要求被赋予义务的人有尊严。仅仅由于秀美,尊严才得到证实;也仅仅由于尊严,秀美才获得价值。在秀美和尊严结合在一起的地方,我们会交替地被吸引和产生反感;作为精神的东西吸引我们,作为感性本性的东西令我们反感。

63.在尊严中,感性事物服从于道德事物的范例摆在我们面前,法则为了我们而效法这种范例,但同时这种范例不是我们的身体能力所能达到的。

64.爱情在本性上同时是宽宏大量的和自私自利的。它之所以是宽宏大量的,是因它从自己的对象那里无论什么都不接受,倒是把一切都给予对象,因为纯粹精神只能给予,不能接受;它之所以是自私自利的,是因为它永远只是它自己的自我,这个自我正是它在自己的对象中寻找和尊视的东西。

65.尊严也有不同的层次,在它接近秀美和美的地方就成为高尚(Edel),而在它近似于可怕的东西的地方,它就成为威严(Hoheit)。

66.秀美的最高程度是迷人(dasBezaubernde),尊严的最高程度是庄严(Majestt)。

67.美的艺术与自然,或者更确切地说,与自然的创始者有着他们共同的目的,即给予快乐和创造幸福。

68.艺术为了完全达到它的真正目的———快乐,就必须通过道德获得途径。艺术在道德上发生作用,不仅仅是因为它通过道德手段引起了欢乐,而且是因为艺术所给予的快感本身也成为一种达到道德的手段。

69.只有使我们的知性欢乐的、安排好的审美趣味,才会是属于艺术的,而不是肉体刺激本身,这种刺激仅仅使我们的感性欢快。

70.悲剧艺术将在那些能够精美地引起同情的情感激动的行动之中模仿自然。悲剧的目的是:感动;它的形式是:对一个导致痛苦的行动的模仿。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