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大家好,武山县洛门镇康强「武山县桦林镇高崖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康向阳,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现为武山县洛门镇高级木雕艺术师。从木雕学徒到省级非遗“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手握刻刀五十余年,用踏实的为人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行业普遍认可。先后被评为甘肃省非遗传承项目“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天水市非遗保护名录项目“武山木雕”代表性传承人、2020—2023年市级乡土人才。
辗转做工学艺。五十多年前,十六岁的康向阳拜师学艺,学会了农村木活、民用建筑、时兴家具的制作手艺,逐步走上了自己木匠的生涯。由于当时政策的原因,他只能在生产队里挣工分,白天身为木工领班带领同行给生产队干活,晚上回家后偷偷学习木雕技巧和绘图。同时也抽空给村里人做一些家具、水桶和农用小工具,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木雕的喜爱与追求。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逐渐放开,受当地人的推荐,他顺利进入武山三建公司并担任木工组组长,经常带领工人到兰州等地建楼房、修古建、做家具,自己在木雕技艺上也日益成熟,并带出了30多个徒弟。
致力非遗保护。80年代初,水帘洞拉梢寺摩崖大佛因年代久远,又常年遭受雨水的侵蚀受损严重,受高度等因素限制,加之补修设备和条件落后,一度给维修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而当时还在三建工作的康向阳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积极开展摩崖大佛遮檐的抢救性修复,夜以继日,这一干就是2年,为拉梢寺摩崖浮雕大佛建设了遮雨棚,同时也完成了对大佛的修复工作。在此期间,他的手艺逐步得到了行业的认可,也使他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开始组建团队,转行古建筑修复和仿古建筑建设。雄伟的古建筑离不开精美雕刻的装饰,在致力于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的同时也使他的雕刻技艺得到大幅提升,在此期间,为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他自学电脑制图等技艺,更好的把武山木雕融合到了仿古建筑当中。先后完成数十座古建筑维修和220多座仿古建筑建设等工作。
注重技艺传承。传统木雕工艺精雕细琢,耗时费力,要的是细工出慢活、出精品,只凭一己之力往往效率很低。康向阳在致力仿古建筑维修建设的过程中,先后招收了20多个徒弟,传经验、教方法,使得徒弟们个个成为了木雕行业的行家里手。同时,在耳濡目染间,他的兄弟和子女们都对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康向阳一起干。尤为出众的是他的儿子康锋斌,通过跟着师傅学壁画、搞彩绘,跟随他学木雕、干木活,近些年在木雕领域也大有成就。现在的康向阳主要开展雕花家具的制作,同时他在闲暇之余积极宣传推介武山木雕,先后配合天水电视台和《甘肃卫视西北角》栏目组拍摄录制木雕制作专题片,对武山木雕进行了全面宣传。
作为一名市级乡土人才,康向阳依托精湛的木雕技艺,致力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对于武山木雕的传承与发展,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无论是何种民间技艺,大多与“传统”挂钩,手把手相传和父子师徒相承的方式,是最原始也是当前仍在延续的传承方式,新时代非遗的传承模式、发展方式,都面临着加快转变的境遇,下一步他将继续积极投身于武山木雕的传承事业中。
(新闻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