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鼓浪屿美术馆「厦门鼓浪屿建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厦门鼓浪屿是我国最早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先后有18个国家来岛设领事馆,更有众多华侨回国回乡建造家园,至今仍保留着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物,诉说着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历史故事,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交汇和融合。
据《海关十年报告》1912年至1921年所载,在厦门和海外之间,有50829人返回,这是多年来的最高纪录。先后有黄奕住、黄仲训、李清泉、黄秀烺、黄赐敏、许经权等众多华侨回国,建造超过1000栋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别墅及花园。
号称“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是著名印尼侨商黄奕住的私人宅园,在1918年至1923年之间建成了中西融合的中楼、南楼、北楼,构成“品”字形布局,左右对称,视野开阔,站在楼顶可远眺日光岩等自然景色。
主建筑群前以几何形欧式风格分布,呈中轴左右对称,是较为典型的前庭后院布局,庭与宅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连接,没有明显的实墙间隔,而用路网与绿植相隔分开。园内以圆形跌落的喷泉池为中心,周边由内圆外方的双重围栏围合成花坛景观,且有精美的巴洛克浮雕装饰风格,围栏四角设立造型华丽的灯柱。同时,花坛内的灌木修剪成几何形状的绿篱,左右两侧各设有围栏围成半圆形休闲空间,内设对称的方形几何和半圆形休息的石桌石凳。
总之,黄家花园的园林规模宏大,以满足起居生活功能为主,兼有游憩观赏的功能,富有新潮的现代装饰美感,透露出明显的西式风格范式,很大程度是因为黄奕住早年在南洋生活,受西式生活环境及审美趣味的影响,表现在平面布局、大草地、植物修剪及西式的喷泉与灯柱等富有别致特色的亮点。观海别墅均无假山、曲水、桥、亭及阁等传统造园要素,采用纯西式造园手法,成为鼓浪屿最为典型的近代园林代表。
黄荣远堂原是旅菲华侨施光从于1920年建造的,由菲律宾工程师设计,后归旅越华侨黄仲训所有。黄仲训先后在鼓浪屿大兴房产,兴建西林别墅、瞰青别墅、厚芳兰馆等60余幢。黄荣远堂入口正中央是一块椭圆形的下沉空间,富有传统“聚宝盆”的方形水池蕴含着财源滚滚、锦上添花之意。其西式水池中央矗立灰泥塑成的高达三米余的假山,采用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构成庭园前景假山屏风“障景”,呼应了大门与别墅“对冲”的传统风水文化思想,这也是鼓浪屿较为少见的处理手法。
别墅的西南地势略高,与天主堂仅一墙之隔的假山群云墙,有镜轩、八角亭和六角亭三座,其形制各异,高低相间与假山相衬。其中间是镜轩平屋顶圆柱式,地势稍高设有一个六角亭为西洋盔顶,可观园内景色,而另一侧建一座八角重檐屋顶的亭子,亦如方顶截去翼角,其形态颇具特色,可瞭望园外之景色。
园内还有一口清冽的水井,体现了别具匠心的造园之法。并种有两株百年圆叶蒲葵,这是大陆最早引种且生长得最高的圆叶蒲葵,一左一右坐落在别墅两边,强化轴线空间视觉感,仿佛是守卫这座别墅的士兵。整体遍布生机盎然的树木与草地,共有39科59种植物,植物数量为鼓浪屿别墅中最多,堪称小植物园。
榕谷别墅为旅菲华侨李清泉于1926年所建,其选址倚山面海,坐落于岛上三大制高点之一的升旗山麓,得天独厚,居高临下,可登楼台而观潮海,俯视厦鼓江景。其别墅尤为气派,由主别墅、西式喷水池及入口假山区构造出中西合璧的庭院风格。进入园内大门,迎面是假山洞穴,沿一侧“山谷”石阶而上,自由式布局的中式传统园林营造的前庭,以人工造景为主,假山由石阶登临,山上平台建大小凉亭,假山群的左侧是一座用钢筋混凝土造出的简易五角攒尖顶亭。右侧靠海的东南一侧建立钢筋混凝土塑成的重檐亭子,下檐的屋顶呈八边形,上檐为四边形的攒尖顶。
此外,主楼屋顶建有一座小亭,可远眺日光岩观海景。在别墅前设宽敞规整的西式布局大庭园,园中设有西式圆形喷泉水池,水池中间摆放着一块高两余米的喷水雕刻,构成园内主景,既宁静又大气。
最引人注目的是别墅前种有8株高大挺拔的南洋杉,杉尖已超出别墅冲向蓝天,反映出园主在菲律宾经营木材而发家致富的辉煌历史。喷水池的东侧大面积种有山茶花、毛竹、侧柏、大榕树、玉兰树、樟树、龙眼等,姿态各异。树木及修剪整齐的绿篱、西式大草坪,形成几何与自由的、人工与自然的生动穿插,构成园内丰富的园林场景。
此外,鼓浪屿岛上还有众多华侨庭园,如八卦楼、海天堂构、林氏府、杨家园、番婆楼、金瓜楼、亦足山庄、观彩楼等中西融合的造园艺术,日后如能系统地理清侨乡们在鼓浪屿建造庭园的心理及审美特征的动因,方能补充闽南近代园林、租界园林、华侨园林等领域的研究,填补华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鼓浪屿世遗文化与华侨园林文化涵养,为当今设计实践提供学习的模板。
(作者为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