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守发窑陶艺「工业陶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8日讯 一捧土加上一窑火,成就了“土与火的艺术”,有通透的蓝、温润的黄、娇嫩的粉,还有柔和的白,“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说的就是陶瓷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头镇陶艺人夏秋玲的工作室,近距离感受一千多度高温下陶瓷万种色彩的诞生。
在陶艺人夏秋玲的陶艺工作室,一批待入窑的陶瓷物件正细致地被她上釉、清理。夏秋玲告诉记者,在素坯上好釉之后入窑之前都会再检查一遍,看看是不是有没上匀的,或者是多余的不干净的地方,再清理一遍。紧接着,她将一件件处理完的瓷器整齐摆放到窑炉里。
夏秋玲对陶艺雕塑情有独钟,曾师从陶艺制作大师王立河,后来还到山东艺术学院的陶瓷培训班进行了系统学习。我国陶瓷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可追溯到八千至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于陶瓷的热爱程度不减。自夏秋玲开了陶艺工作室后,很多人都来挑选喜欢的器型,并自己动手刻画上色,小到吃饭的碗、盘子,大到各类装饰品,烧制出窑后,便是独一无二的专属作品。
从选料到烧成产品,陶瓷生产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其间即便是小小的差错也会前功尽弃,可谓烧制不易。而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陶瓷要在窑炉里历经1250℃的高温烧制和长达三天的降温,出窑这天,便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近几年,陶瓷器物上已经不局限于书画家们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十分热衷自己刻画,这让夏秋玲越发觉得,陶瓷作品不应该只摆在博物馆里,更应该通过传统手工艺人使它们走入千家万户,渗透进大家的生活。
夏秋玲说,现在有很多的小学生来跟着学习,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做陶的乐趣,也能一起把技艺传承下去。
闪电新闻记者 刘蓓 寿光融媒体中心 张亚健 李婷 潍坊报道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