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专题审议「上海市区人大代表选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在“加快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专题审议现场,市人大代表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本报记者张驰摄
昨天上午,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围绕“从严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长效机制”、“树立守法履约意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立足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建设新农村”等五大议题,代表们争相建言。
交通管理
交通整治不要“一阵风”
昨天上午,在“从严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专题审议现场,李飞康等代表都为轰轰烈烈的交通大整治点赞。余国强代表希望上海能把大整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严格的执法可以改变驾驶员长期养成的不良驾驶习惯,这项工作不要一阵风,要常抓不懈。”
不少代表表示,应该在前阶段交通大整治的基础上顺势而为,重视和解决非机动车违法问题。程维明代表建议,针对快递、外卖等行业的交通违法行为,应发挥所属机构的作用。于广辉代表针对目前共享单车存在的无序现象和资源浪费,建议采用第三方支付的形式,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我们对车牌要不要总量控制?现在已经到了400多万辆。如果一年拍出不少于10万辆的车牌,到了1000万辆的时候,你即使不开车,车可以停在什么地方?”钱翊樑代表提出,城市发展规划对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的考虑,什么情况下如何控制车牌发放必须明确。
许丽萍代表也关注到道路资源规划的前瞻性问题:“一方面是道路资源极其有限,另一方面市民希望多发放一点牌照,这是一个‘平衡点’的问题。”
对此,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现场回应:“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跟踪评估研究相关的额度管理政策。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拥堵情况积累大数据,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供决策思考。”他表示,上海将从“拥有管理”向“使用管理”上转移,中心城区试点提高停车成本,引导车辆合理出行,同时引导人们通过集约化的出行方式解决交通问题。
社会信用
罚失信要“四两拨千斤”
“当前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信用卡恶意透支等案件频发,也是社会失信的集中体现。”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树立守法履约意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审议中,市人大代表马超杰说。市人大代表柏万青也谈到网络诈骗问题,她说,去年有不少市民卷入某个网络信贷产品骗局,甚至有人仅借到手6000元,最后负债却变成了60万元。
马超杰说,当前,我们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相对较少,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和渠道不够通畅,有时候连司法机关获取信用信息都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造成“失信者如鱼得水,守信者举步维艰”的社会氛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进一步加强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
徐晓萍代表提出,政府自身的政务诚信建设非常重要。政府的政策对市场参与主体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所以,政策要具有稳定性,政策出台的论证工作、调研工作要加强,决策过程要科学化。
在胡奕明代表看来,诚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失信的惩罚不能仅靠行政力量去解决,还是要靠市场力量,比如银行对失信者进行停贷。政府的作用应当是倡导,要抓住关键问题,“四两拨千斤”。
“所有进入信息平台的不良记录都要告知当事人”,市人大代表奚自立建议,“很多人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而不良信息的跨行业披露所造成的后果难以估量。所以要及时告知当事人,便于其申诉。”
公共文化
让广场舞阿姨走上舞台
“这两天我在给300多位跳广场舞的阿姨排练一个跟春节相关的节目,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她们那种精神面貌和对待演出的态度,令我感动,我跟她们跳,内心特别振奋。”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引导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分组审议中,黄豆豆代表说,社会群文舞蹈团体和校园舞蹈团体已经成为城市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新建成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舞台,既属于专业舞蹈院团,同时也应该属于全体热爱舞蹈艺术的群文舞蹈团体和校园舞蹈团体。但在国际舞蹈中心演出成本很高,这笔费用对社区、校园舞蹈团体来说有些困难。
黄豆豆建议,在目前已推出的各类群文公益活动的经费中,可以建立对口绿色申请通道,以定向支持群文舞蹈团体和校园舞蹈团体,登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进行公益展演。“让社会舞蹈团体和校园舞蹈团体也能够到专业舞台上来展示,让全体市民舞出我们幸福的生活!”
张雅玉代表也谈到了社区文化建设问题。据她介绍,2000年2月25日他们社区组织了一个夕阳红读书会,这个读书会授课内容丰富、谈论话题广泛,还成立了互助会,至今已经帮助了1000多人次。“牢骚怪话少了,破坏环境、乱扔垃圾的现象也明显少了,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多了。”张雅玉认为,这样的社区文化组织使得邻里关系更为和谐,居民的文明程度随之提高,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环境整治
不能“赶走老虎来了狼”
“上海从1900年到2000年一百年间,自然河道消失了90%。水只有活起来,才不容易污染。”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专题审议会上,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说,环境治理千头万绪,关键是要从源头抓起,提高上海对环境污染的抵抗和吸纳能力。
长期关注上海环保工作的伍江认为,上海环境问题根本上要靠生态系统来解决。“今天上海的空气质量比北方地区好一点,得益于我们北边有长江口,南边有杭州湾,东边是东海,这是一种自然的防护体系。上海的生态系统里,还有两大屏障,一是崇明岛,二是黄浦江水源地。上海已经将崇明岛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但仅仅定位还不够,还要看落实,要保证1400平方公里的崇明岛,真正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环境整治不能赶走了老虎,又来了狼,尤其是对工业群租现象,要有长效监管机制。”市人大代表徐荣说,近年来,上海持续调整淘汰劣质企业,今年还要调整1000多家。但有些地方,一个企业走了,又来了好多家。“必须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把住源头才可以控制住污染。”
市人大代表李小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她说,上海在空气治理、水处理方面,有很多先进技术和材料,但离市场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建议环保部门协同住建委、教委、科委,在承接一些重大工程时,在建筑表面运用一些先进的涂料和材料。有了这样的抓手,上海空气治理之路才会走得更快一点。”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市人大代表于颖彦认为除了关心看得到的雾霾污染,更应关注不容易看见的污染源。“比如由工业废物排放造成的污染,医药实验室有毒废物排放的污染。上海应该在新建企业中,建立有害液体回收处置流向跟踪体系,有害液体使用完了之后,到哪里去,回收还是排放到下水道,都要跟踪。一些老旧企业,比如造纸厂、印刷厂,每天都要使用化工试剂,对这些企业要建立督察制度,不符合要求的,应第一时间督促整改。”
城乡一体化
从重“物”向重“人”转变
“这几年政府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投入和重视程度都大大增加,但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仍不容易。”在“立足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建设新农村”专题审议现场,李清娟代表直言担忧。
这场持续3个多小时的审议,13位代表竞相发言,涵盖了农村发展领域的方方面面,话题都指向了农村各领域需补齐的“短板”。
在黄浦区担任街道干部的成秋燕代表,是这场专题审议中少有的来自市中心的发言代表。去年底,这位“过去并不了解农业”的代表专门赴市郊农村参加了两次代表视察,结果发现种植业过度使用化肥、种子过多依赖进口等棘手现象。而农村“老的老,小的小”,缺乏接受过现代农业培训、具备良好技能的“现代农民”,也令她感到忧心。
“解决农村的问题,不能单靠农委,而要发挥整个上海的综合优势。”成秋燕说。从事了数十年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张正权代表也认为,上海的农业必须是“创新农业”,要通过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品质、高回报的方向发展。
来自青浦的张小弟代表则坦言,新农村建设多年后,农民生活设施已经发生可喜变化,但农村的医疗、教育、养老资源配置和服务管理,却仍与城市化地区有一定差距。来自宝山罗店的瞿新昌代表举出一组数字:当地农村人才队伍匮乏特别体现在医疗方面,现在乡村医生中46岁以上的占26.7%,36岁以下的仅9.2%,年龄最大的乡医已经72岁,医生队伍严重青黄不接。
在代表们看来,这种公共服务资源的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二元结构。“新农村建设必须从重‘物’向重‘人’转变,更加重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资源配置。”瞿新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