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摘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0字」

时间:2023-02-06 16:45:03 来源:顿恩的随笔

大家好,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摘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0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记载了自汉初至晋宋易代之际约600多年中重要人物的遗闻轶事,共36篇1130则故事,《世说新语》为后人描绘了一幅幅自然而真实的魏晋名士的生活图景。《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二.内容整理

《世说新语》共有36门,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等三十六门篇章。主要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 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小说中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作品赏析

(一) 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解说:1.通过写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兴尽而返的故事,体现了王子猷率真,任性张扬个性,追求事实的过程,而并非结果,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也反映了当时土族知识分子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

2.“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个“兴”字用得好,它是这篇文章之魂,也是王子猷行为的重要依据。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不见戴安道已经不重要了。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不遵循生活的既定规范和常理常情,这是一种非常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

3.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文章语言简练隽永,能紧紧抓住主旨极省笔墨地叙写故事,刻画人物。全文仅百来字,却几经转折。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二) 谢道韫雪日弄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

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

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言语》

解说:1.这是一则家庭教育的故事。内容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2.“谢氏家族是全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谢太傅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他们在进行的是一次家庭文化教育。在雪天弥漫讲论文义,召集人兼主讲人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3.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在最后的公大笑乐, 表示谢太傅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最后还特别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三)王祥事后母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

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

祥抱树而泣。祥尝到别床眠,母自往閤

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

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

,爱之如己子。——《世说新语· 德行》

解说:1.故事的主人公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历汉、魏、西晋三代。故事讲的是他和继母之间的感人事件,王祥性情非常孝顺。他的生母薛氏早逝,继母朱氏对他并不好,王祥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母亲令王祥守护,逢有大风雨,王祥总是抱住树哭泣,王祥睡时,后母欲砍王祥,未得,王祥得知跪请后母杀死自己,后母感动,从此待王祥如亲生儿子般。王祥的孝心如此专诚而纯正。描述了孝、悌的典范。而孝、悌的价值有利于维护家族的和谐与发展。

2.启示:主人公王祥是孝顺的人。爱是相互的,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回报用宽容和忍耐感化别人赢得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庭传统美德。

(四)许允妻的智慧与雅量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否)?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还。 ——《世说新语· 贤媛7》

解说:1.许允是魏晋易代之际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阮氏为丈夫出谋划策,解除了他仕途中的一大危机。指点丈夫要“以理夺”,显示了她的智慧。

2.《世说新语· 贤媛》体现了女性摆脱以前三从四德的形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生活当中,突出女子才华、智慧有胆识,勇于追求文学艺术,展现出一种活泼开朗、灵动不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女性形象,这对后世女性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 王浑妻子的玩笑话

王浑与妇钟氏共坐,见武子从庭过。浑欣

然谓妇曰:“生儿如此,足慰人意。”

妇笑曰:“若使新妇(我)得配参军,生

儿故可不啻如此。” ——《世说新语· 排遣8》

解说:1.武子,即他们的儿子王济,字武子。参军,指的是王浑的弟弟,他曾为大将军的参军。

2.这是一则有趣味的玩笑。从这则玩笑中,我们能看出晋时妇女言谈的自由,同时也见出她们生活环境的宽松。

3.从这则玩笑中,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魏晋时代人的觉醒,表现在思想开放、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以及由此带来的主体价值的确立。这也是魏晋文化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源。

(六) 顾彦先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 伤逝》

1.文中的顾彦先即顾荣,就是代表江东士族接纳司马睿立足江东的顾荣。张季鹰,即张翰,曾和顾荣一起在朝中做官,两人私交很好。

2.江南凡吊丧,依照礼节,吊丧者须执主人之手。本故事讲述张季鹰以一种任性而无视礼仪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交的哀悼,体现了名士风流:冲破礼教的束缚,任性、自然、保持情的单纯;真情与雅致之兴(兴致、兴趣,内心的一种触动,一种飘忽的情绪或念头)。

四、思考题

(一)为什么通常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

从小说的三要素来判定。

1. 人物。《世说新语》不以抽象说教为中心,也不以政治和道德为中心,而以人物为中心。如人的品格、性情、趣味、智慧、素养乃至癖好、缺陷等。如《刘伶病酒》《曹植的七步诗》。36门类的设定,显示出

对人的多视角的观察,因而显得趣味盎然,令人喜爱。

2.环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性觉醒、个性解放等现象,士族阶层的清谈以及生活方式如药与酒等,在《世说新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3. 情节。 《世说新语》中的每一条或每一则故事,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生动的情节。如《曹操捉刀》。

(二) 《世说新语》的思想与价值(即《世说新语》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读物? )

1.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性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在这一时代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世说新语》 正是通过汇编有关这些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修饰,从而反映了深刻而典型的社会现实。

2.首先,从政治方面来说,《世说新语》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富有典型性的社会变化,那就是 社会的中坚力量士族阶层的崛起和门阀政治的形成,并深刻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门阀政治的基本特点。

3.其次,从思想文化来说,魏晋玄学和清谈具有普遍性,在这一时期具有思想文化的典型性或代表性,而《世说新语》反映了这一现实, 被称为一部记录魏晋玄学和清谈的书。玄学是一种融汇儒、道、佛学的学说,

其中的“玄”有虚、远、深、微妙的意思。 《世说新语》不仅保存了许多魏晋玄学、清谈的名目和重要内容,描述了清谈展开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而且在更为

广泛的范围内记录了魏晋士人经过清谈风气熏陶而呈现的各种机智有趣的言论。

(三)为什么说魏晋时代标志着文学自觉

时代的开始?

1. 这一时期个体意识开始觉醒。个体意识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性的存在,以一己之心定是非。人们普遍重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的觉醒,认为这一现象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受同时期思想文化的影响,如玄学、清谈。一些研究者把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和欧洲 的文艺复兴相比较,认为两者都存在文学艺术的兴盛与个体自觉的强化,有同步现象。表现在士人对尊严、德行、智慧和美的理解与热爱;表现在对人类而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个人尊严的价值、自由的必要、生命的虚无与美丽等。

五.小论文

浅谈魏晋家庭的教育

——《世说新语》

魏晋时期,随着人们的觉醒 ,少儿也得到了关注和重视,赏识儿童、鼓励儿童成为整个社会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共识,在这些相对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魏晋世族家庭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内在智慧、独立精神、脱俗言行的俊才名士,为魏晋时代人才辈出提供了土壤。

魏晋的世家大族重视对后代子女的培养,赞赏鼓励孩子。我们在《世说新语》里可见到身居高位的谢太傅(安)仍会亲自主持文学活动:“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见主人非常重视家庭文化教育,他善于利用家庭教育时机,亲自上阵担任主讲传授文化,教育子女。从文末暗含赞赏谢道韫之意的语句,可看谢道韫的成才正是在这浓郁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熏陶之下的结果。谢安认真地履行了自己作为长辈教育子女的职责,担当了传承文化的重任。这在当时士人盛行奢靡娱乐之风的东晋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一般情况下,魏晋家学教育采取的是这种群体性的教育方式,在面对长辈的提问中,子弟们各有所长,智慧不分上下,从小便创造各种机会让孩童展示出其过人之才学。

魏晋人注重言传身教,性情率真豁达,倾向于潜移默化的“身教”。在《世说新语.德行》中谢公教儿: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谢公夫人对谢安不注意教育儿辈感到奇怪,谢安答道:我其实一直在亲自教他们。潜移默化地身体言语引导,可谓是“润物细无声”,本故事其实是“身教胜于言教”的典范例子。比如为父爱看书、孝敬老人等。

孔子提倡将爱和教相结合,不是溺爱,而是平等、耐心地对待孩子。在耐心平和的教育孩子和解答孩子的问题,魏晋时期的家族就做得很好。在《世说新语.言语22》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父亲发现儿子偷酒这行为,没有当即制止和言语责骂,而是从问题“拜与不拜”中着手问询,长辈在言语对子女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功效,避免了孩子逆反心理的生成以及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在整个对话过程中,看不出孩子对于家长的畏惧心理,而且点出了行为不正当, 另一还在辩论中培养了孩子的思辨和推理能力。

《世说新语》记载中不论是王氏、谢氏,还是庾氏、杨氏等家族都有这样的孩童聪慧,并非偶然的现象,而是与家学庭教育有密切关系,从大量的史料看来,这是一种必然性。同时,这些孩童的智慧内涵更多的是浓厚的儒学根底。

《世说新语》虽然不是一部家庭教育的专著,但其中的家教故事及家教理念不失智慧,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