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网小易分享一篇来自互联网未知的《“佛山”湖北中瓷董事长丁志坚的进退哲学》,感兴趣请往下看。
核心提示:从最早的国企工人,到窑炉工程师,再到后来的总经理以及企业转制后的民营企业老板,湖北中瓷企业(旗下有中瓷万达陶瓷、中瓷窑炉等公司)董事长丁志坚的身份变化,和国内大多数企业家一样,他经历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股权重组的双重洗礼。
在中瓷企业成长的轨迹中,发现了其掌舵人丁志坚是一个善于在进退之间寻求平衡和创造机遇的企业家。其领导的黄冈市华窑中瓷窑炉有限公司,转制初期是一家亏损负债、没有品牌积累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这让它在进军佛山市场时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境。丁志坚转念一想,决定暂时退出佛山,在四川和山东寻求发展突破口。
三年后,在外围取得重大突破的中瓷窑炉再次挺进佛山,圈地建厂,定单不断增加。然而,就在陶瓷装备市场火爆的2006年,中瓷窑炉却抽调资金组建中瓷万达陶瓷有限公司,进入瓷砖生产领域。
难道丁志坚要在窑炉行业激流勇退?那么,这次他又将为中瓷带来什么样的进步呢?
我们试图解读丁志坚的进退哲学。
丁志坚,湖北中瓷企业董事长,身兼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国家窑炉热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以及湖北蕲春县政协常委等职。其执掌的中瓷企业旗下有黄冈市华窑中瓷窑炉有限公司、湖北中瓷万达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市中瓷万景窑炉有限公司及中瓷万丰陶瓷设备有限公司。
丁志坚印象
低调。责任感。学习心态。敏锐洞察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些是记者对丁志坚的深刻印象。同时,他提出的“合理的生产规模、合理的产品结构、合理的产品档次”,让人感觉到他的冷静和稳重。
4月29日。武汉。
湖北省人民政府大会堂——洪山礼堂内宾客云集,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精英同各级领导齐聚一堂。湖北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在接受表彰的省劳模专用席内,一个熟悉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他就是湖北省中瓷万达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志坚。
站在领奖台上的丁志坚表情平静,目光坚定有神。对他来说,接受表彰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种激动,相对而言,他内心却滋生出更大的压力和责任,因为在种种荣誉背后,都凝聚着他和中瓷企业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和耕耘之苦。
在此之前,丁志坚曾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中小企业创业家、黄冈市十大青年创业标兵和黄冈市劳模、优秀共产党员等众多荣誉。即便如此,丁志坚的名字依然很少被陶瓷行业所熟知,因为一向行事低调的他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而是抱着一贯的学习态度在行业里奔走,精心谋划着中瓷企业的持续发展之道。
了解到,丁志坚还兼任着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常务理事、国家窑炉热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湖北蕲春县政协常委等“官衔”。和所有雷同的企业家一样,丁志坚通过这些身份参与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献言献策,交流学习。“我认为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体现,尤其对我们中小企业的成长,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丁志坚的话语中体现了他谦虚上进的作风和责任意识。
当然,除了上述印象之外,丁志坚的思想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他的冷静。那是一种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为他在陶瓷行业产能接近饱和的同时,悄然从窑炉制造转向陶瓷生产,并对陶瓷制造这个新产业提出了“合理的生产规模、合理的产品结构、合理的产品档次”的发展理念。
那么,丁志坚给人的这些印象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试图通过对中瓷企业发展轨迹的客观记录,来还原真实的丁志坚印象。
退佛山,西进北上
中瓷窑炉有限公司在转制初期,已经连年亏损,债务缠身。在没有基础和品牌支撑的困境中,根本无法进入佛山市场。无奈之下,中瓷带着遗憾离开佛山,向四川和山东寻求突破口。
中瓷窑炉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闻名业界的湖北省华夏窑炉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当时丁志坚在该集团公司的另一子公司担任总经理,因业绩突出被集团公司调任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华窑中瓷公司总经理一职。1999年,华窑中瓷公司转制,丁志坚通过公开竞标,从华窑集团公司买下了中瓷窑炉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真正的民营企业家。然而,已经彻底转为民营企业的中瓷窑炉有限公司前面仍然挂着“华窑”二字。丁志坚说,这样做有多种原因,一是对华窑集团公司的感情无法割舍,另外一方面他仍然将集团公司的人事管理和学习制度与华窑挂钩,以借力华窑品牌的影响力和文化优势。
丁志坚说,刚转制时的中瓷公司只有极少数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而且还背负了200多万元的银行借款和私人短期借款。加上此前经营不善,没有品牌基础和市场渠道的中瓷公司面临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而那个时候,正是全国陶瓷行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在面对同行激烈竞争的局势下,由于没有品牌和市场基础,中瓷在佛山陶瓷企业大干快上的扩张潮中,只能眼睁睁看着“蛋糕”一块块被同行割走。
危难之中,丁志坚想起了毛泽东带领红军用“小米加步枪”从“农村包围城市”取得的革命成功。他立即率领正在佛山市场手足无措的团队转战四川和山东市场。丁志坚告诉他的团队,“只要我们用最好的服务、最优的设计方案和最合理的价格,一定能从外围找到突破口的。”
2000年,丁志坚率领几名技术骨干和业务人员离开佛山,在四川夹江成立了新的办事处。这时,他们捕获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商机——夹江美惠陶瓷有限公司要建设一条新的生产线。丁志坚鼓足干劲,带领四川办事处经理丁国友和各部门技术人员找到美惠公司进行了初步洽谈,他们详细了解了该公司新型生产线的产能规划、产品类型和设备要求,然后回到办事处反复研讨,做出了第一套方案。
虽然此时众多同行都在佛山争抢“蛋糕”,但四川的竞争同样激烈。丁志坚和团队经过数十次修改,最终通过节能、稳定、和高效的窑炉设计方案获得了美惠公司的认可。但这并代表美惠公司已经决定同中瓷窑炉签定合作协议。最终,在面对强大竞争对手面前,丁志坚决定通过降低价格和调整付款方式的形式,获得与美惠公司的合作机会。为转制后的中瓷公司接下了第一单生意。两个月后,中瓷公司为美惠公司制作的窑炉顺利投产,无论内在质量和结构设计、节能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自此,中瓷成功叩开了四川市场的大门。
此后,另丁志坚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设计制作的窑炉被当时的四川陶瓷行业誉为“四川第一窑”。在极度兴奋的同时,丁志坚冷静地召集全公司员工开会,提出“品质就是竞争力”的质量方针,要求全公司各部门一切以质量为核心,打造高效、节能、稳定的窑炉设备。同时丁志坚开始为中瓷申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3年成功通过认证。
在开完“质量方针”会议之后,丁志坚开始率领新的团队奔赴山东淄博和临沂,成立了中瓷山东办事处。办事处成立不久,山东强冠陶瓷有限公司开始筹备建设四条新型生产线,但该公司对于初来乍到的中瓷公司并不信任。中瓷公司最终提出请强冠公司派人到四川夹江实地考察他们为美惠公司制作的窑炉。尽管后来强冠公司派出总经理及技术人员一行考察并认可了中瓷在夹江建设的窑炉,但他们却提出了新的难题——天然气窑炉与煤气窑炉完全不同,他们需要建设的四条新线全部是煤气窑炉,与四川的天然气窑炉虽然只是燃料不同,但对窑炉的设计和性能要求却非常严格。
此时,丁志坚没有将时间继续僵持在业务谈判中。他当即聘请煤气专家做公司顾问,深入、系统地研究煤气燃烧的热值和热能转换等特点,并根据这些数据和特点进行窑炉通道的重新设计,并对风机选型、辊道规格和烧嘴功率等进行精细规划。最终,中瓷成功设计制作了强冠公司的四条新型煤气窑炉,并在投产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至此,中瓷在四川取得重大成功之后,再次将它的模式成功复制到山东。
从中瓷公司了解到这样的数据:1999年转制,进入佛山四个月没有接到任何业务。在2000年转战四川和山东之后获得成功,2002年公司营业额成功突破1亿。仅三年时间,中瓷公司就从负债走向了快速赢利。这不仅为它进入佛山市场积累了资金基础,更积淀了技术和品牌要素。
中瓷回来了
中瓷始终忘不了初进佛山的那四个月,迷茫,艰难,以至于遗憾离开。但三年后,它重新回到了佛山,并开始圈地建厂。
几乎所有的陶瓷上游供货商都眼馋着佛山这个巨大的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丁志坚说,中瓷始终忘不了1999年创业初期进入佛山的那四个月,因为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没有资金和渠道,中瓷在那里度过了它成长岁月中最艰难的岁月,以至于后来带着遗憾离开这片孕育无数商机的沃土。“我始终惦记着佛山,我知道这里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它必将为陶瓷上游供应商提供巨大的商机。因此,从离开它的那天,我就告诉自己和中瓷的团队,我们一定要回来。”丁志坚说。
2003年的《东方早报》(上海)刊发了一骗轰动中国经济界的重磅文章——《温州千亿民资全国炒楼》。在该报道中称:“10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炒楼,动用民间资金约1000亿元。”
那几年,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房价迅速攀升,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普遍心态推动了楼市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疯狂的增长。这无疑为建筑装饰材料——瓷砖的制造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一个城市的房价上涨到相当程度时,炒房团又像蝗虫一样涌向了下一个城市。
楼市风生水起。陶瓷企业供不应求。佛山陶瓷行业因为产业链和物流的强大优势,在同行中成了这次经济增长的最大受益者。此时,已经在四川和山东掘到雄厚资本的中瓷公司开始酝酿杀回佛山的计划。并于2004年在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购地30亩,建设、成立了佛山中瓷万丰陶瓷设备有限公司。
丁志坚说,他们进入佛山时,正好大将军陶瓷有限公司在高要建设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生产瓷片的煤气窑。丁志坚心中暗喜,他们为山东强冠公司制造的煤气窑正好是一个强有力的品质佐证。结果中瓷成功与大将军签定了合作协议,顺利达成了在佛山市场的第一笔交易。随后,又在大将军煤气窑成功投产和良好效果的影响下,中瓷又成功与新明珠集团、金牌亚洲陶瓷有限公司各签定了2条瓷片生产线的窑炉协议,并均在投产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至此,中瓷窑炉已经开始奠定了自己在行业的江湖地位,尤其煤气窑的良好口碑,为其积累了更多的客户资源。
在佛山取得巨大成功的中瓷公司开始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扩张到福建、江西、江苏等地,同时拓展了海外的出口渠道。到2007年,中瓷的产值已经突破2亿元。然而,2006年窑炉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先后成立,行业竞争开始加剧,利润开始削减,付款方式的风险系数也在不断增长,已经由开始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规范化发展的中瓷公司开始调整方向,在保持辊道窑炉制造优势的同时,成立了特种窑炉公司,拓宽产业链供应渠道,寻求新的增长点。
再次萌生“退”意
2007年前后,佛山陶瓷资本大量流向全国各地,出现大量扩张潮。在经历了这一拨供应热潮之后,中瓷开始关注陶瓷产能过剩的趋势,并及时调整策略,刻意放缓窑炉产业的发展,并进入陶瓷产品的制造。
2007年前后,佛山的陶瓷业巨头新中源、新明珠、顺成等企业开始走出佛山,向各地扩张,推动了佛山企业的异地扩张热潮。而根据业界分析,这次扩张的规模不仅是历史之最,并很可能成为我过陶瓷产能进入饱和状态的关键因素。此时窑炉行业的利润透明化、技术透明化和市场透明化,令窑炉制造的前途基本定型。丁志坚开始萌生“退”意,转战瓷砖制造行业。
早在2006年,丁志坚就敏锐察觉到窑炉业因为瓷砖产能的即将定型而开始步入衰退阶段。同年10月,他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在湖北蕲春经济开发区陶瓷工业园投资7000多万元,置地100亩,建设起了陶瓷生产线。自此,湖北中瓷万达陶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丁志坚开始带着自己的团队向农村陶瓷市场发起了进攻。
次年7月,中瓷万达陶瓷公司的第一条生产线顺利投产,产品开始在湖北黄冈周边50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市场热销。今年3月,中瓷万达公司的第二条生产线顺利投产,该公司陆续推出了“福尔康”、“东科”、“悦升”三个瓷砖品牌,全部生产面向城乡市场的水晶砖、雅光砖和仿古砖。中瓷万达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丁经理说,目前,该公司产销平衡,运营健康平稳。
在湖北黄冈采访期间,在当地电视台和主流报纸媒体中都发现了中瓷万达陶瓷公司冠名的环保专栏。丁志坚说,他们还在黄冈地区的每个乡镇都制作了墙体广告,中瓷万达公司正在举力建设陶瓷行业的城乡品牌体系。
好了,今天关于“佛山”湖北中瓷董事长丁志坚的进退哲学就讲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