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北京国际设计周罗子杰谈SI的构建与设计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北京国际设计周罗子杰谈SI的构建与设计。
北京国际设计周罗子杰谈SI的构建与设计
9月19日,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来自全球的顶尖设计大师及艺术家参与了本次开幕式;活动上记者遇到了中国香学艺术家罗子杰先生,并在城外城DXD北京设计互联中心的“合和空间”开启了一段关于如何构建SI及未来设计的谈话。
罗子杰做为太月香学体系的创始人,曾参与全国香道师教材的编撰,常出没于各大传统生活艺术雅集活动,算是中国香文化界的先锋人物。本次谈话他提及到一个关于未来设计的重要概念:“我的工作是研究和传播各种香料的用法,最近正在思考一个课题,可以分享给大家;CI和VI的设计早已成为大家熟悉的企业品牌构建方式,而在未来的设计中将出现一种全新的领域,来弥补和完善目前的识别系统;不仅仅用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更多的是为空间或个人服务,他就是嗅觉识别系统(Sense ofsmell Identity system),可简称为SIS或SI。”
中国的用香历史非常悠久,人群覆盖非常广泛;古代用香大致可分为祭祀用香、宗教用香、民俗用香和生活用香。不同的群体用香的目的不同,比如古代的宫廷用香更多的为医疗养生,宗教人群更多的是助修开智,文人用香更多的是为启迪文思。当代的用香主流还是西方香水文化,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传统用香方式。特别是随着雅集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书院文化的回归,传统空间几乎离不开茶、香、花、乐。这些都仅仅是个开始,加之国风和东风美学的流行,大家会更多的从视觉以外的领域去思考深度体验和个人感知;那么一个空间、个人或企业的气味特点将尤为重要。
SI与企业
远古人类的图腾和当今企业的VI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都是通过静态的可视化符号去传播固定群体的理念,从而树立外在形象和知名度。而SI的设计将从企业或产品的角度出发,去构建一种能反映其品牌内涵的气味,从嗅觉的角度出发,去引导目标人群进行深度的体验,从而传播品牌形象和提升客户黏性。这是一种“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做法。目前践行最好的应该就是酒店行业,比如“香格里拉香氛”,灵感源于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一个恬静宜人的世外桃源。以香草、檀香和麝香为基调,而带有些许佛手柑、白茶和生姜味的别致香气。这种香气不仅有着亚洲独具的清新淡雅气息,还能起到安抚情绪和舒缓心情的功效。
SI与空间
空间的设计除固定的陈设及家具摆放以外,还应该更多的从听觉、嗅觉和触觉出发去做全息的思考;SI需要与其他的识别系统互补和融合。比如医院,大家其实都不希望一进大厅就闻到那种消毒水的味道;所以很多小孩一进医院就哭,很大原因是嗅觉记忆让他产生了恐惧心理。比如书店,如果一进去就闻到一种淡雅的书香气,相信是一种不错体验。比如大家在这个“合和空间”闻到的一种沉香幽静之气和淡淡的梅子香气,它是来自除沉香外的丁香、檀香、龙脑等香药合和而生的别致的气味;我给它取名叫“如婴”,因为它是太月香学的第一款合香。
SI与个人
对于个人而言,嗅觉的识别设计更应该根据身体状况而考虑,目前大多数的人所使用的香氛都是属于被动消费,并没有机会从自身喜好或个性出发而去主动选择。在传统香文化中,不同的时节、环境、身体状况需要用不同的香,并且不同的香器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形制有不同的使用要求。香对于个人不仅可从识别角度考虑,更多要从功用出发;正如宋代诗人黄庭坚《香十德》中提到香可“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
罗子杰说:“本次设计周与瑞玺的隋欣女士、青年插花艺术家吴永刚先生、青年古琴演奏家晏兮女士共同呈现这样一个东方禅景空间,从我个人而言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香文化,同时提出SI构建在未来设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