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周春芽的色彩之源——周春芽《人物》(1984)鉴赏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周春芽的色彩之源——周春芽《人物》(1984)鉴赏。
周春芽 人物 布面油画 1984年 签名:1984.9 周春芽 52.5X37.5cm
文/岳文丰
在当代中国画坛,周春芽的作品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那一代于上世纪80年代初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从伤痕艺术起步,在一种浓郁的批判现实的氛围中成长起来,大多都汲汲于反思社会、政治,但周春芽似乎是个异类。他集中探索色彩、肌理、质感和造型,对绘画元素、表达形式的穷究,使他的创作达到另一深度。
而在所有的探索之中,他对色彩的思考和表达最具颠覆性与开创性。这些思考和表达在他早期的“藏民系列”中就有了与众不同的体现,到后来的“红石系列”“绿狗系列”“桃花系列”体现的就越发淋漓尽致。
在“红石系列”中,他袭用德国新表现主义的视点,进一步强化中国传统的写意和个性元素,刻意偏离正统水墨柔淡纤弱的视觉质感,改用浓稠丰厚、鲜艳瑰丽的红色油彩去描绘传统山石,强调色彩肌理的表现性。而在“绿狗系列”中,他以单一绿色色彩来描绘德国狼犬“黑根”的不同形态,绿色兼具超现实、刺激而又宁静的视觉效果,创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是周春芽表现主义风格的又一高峰。“桃花系列”对色彩的运用则更加汪洋恣肆。在这些作品中,桃花夸张的变形,浓艳贲张的绯红色彩、欢畅丰饶的形态,赋予桃花一种狂放妖艳的视觉形象,一改中国传统里桃花的温柔娴静形象,传达出自然界生命力、爱情和性爱的力量,恰如艺术家所描述“在一种流动的色彩情绪中放纵着本能和个性”,开拓了一种崭新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
一位艺术家对美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是他个性、经历以及环境所共同塑造的。“红石”鲜艳瑰丽的红色、“绿狗”纯粹浓郁的绿色、“桃花”浓艳贲张的绯红,周春芽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对不同色彩的偏爱甚至说是“偏执”,与他不同人生阶段的体悟息息相关。但与此同时,笔者相信这些不同阶段的色彩运用,并非完全割裂,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应该越往艺术家的早期回溯越可寻到根源。
在《中国保利2005广州冬季拍卖会》图录中,笔者看到了周春芽创作于1984年的一幅作品《人物》。这是一幅年轻女子的肖像,初看这幅作品与周春芽的其他作品相比,并无特别令人感到惊奇之处,甚至带有“中规中矩”的味道。但仔细品味,笔者似乎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周春芽色彩运用的根源所在,或者说在这幅作品中,周春芽小心地把他所偏爱的色彩融入其中,构建出一种既具现实主义又具表现主义的艺术氛围。
这幅作品的背景是大色块的红褐色,人物服饰占据了肖像的大部分,是大片的红色,而出人意料的是在人物的耳旁以及肩膀处,创作者又加了几抹似乎与主题毫不相干的绿色。正是这些色彩的运用,令笔者看到了创作者所偏爱的“红石”“绿狗”“桃花”早期的影子。
纵观周春芽的艺术经历,1986年至1989年的德国留学之旅是他创作最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大多是写实风格,到德国留学之后,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创作风格发生重大转折,他将西方对情感抒发的着重,与在西藏岁月里植根他笔下的浓厚色彩、质感与笔触糅合,从中国绘画中汲取灵感,发展出独一无二的风格。
这幅人物作品创作于1984年,是他在德国留学之前的创作。这时,表现主义的影响还没有明显地在他作品中出现,那些大面积的浓郁的红色、绿色还没有完全占据他的作品。但正是在这个时期,正是在这个写实主义仍然是他创作主导的时期,这幅作品所表现出的对色彩的大胆运用,才显得尤其突出。当然,与后期那些色彩的张扬相比,这幅作品所采用的色彩是内敛的,那几抹似乎与主题不相干的绿色,在越矩中也带有小心谨慎的意味。但尽管如此,笔者依然看到他后期不同阶段似乎割裂的不同色彩,在这幅作品中的萌芽与统一,是贯穿了他几乎整个创作历程的早期根源。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在他去德国之前,有了对这些色彩的敏感与偏爱,才会令他到德国之后,对新表现主义如此倾心,从而开启了他新的创作生涯。这幅作品可以说是他去德国之前对色彩思考与表达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笔者可以大胆地用“周春芽的色彩之源”来评判这幅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可惜的是,笔者无缘见到这幅作品的真容,只能通过图录鉴赏评判。笔者相信作品原件将会提供更多的细节去印证笔者的评判。今天,不知这幅作品原件花落谁家,希望它能早日重现江湖,令人一睹真容,向人们展示“周春芽的色彩之源”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