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21世纪初,中国传统陶瓷产业新布局或分流的思考
本题目很大,但都是产业生存的重大战略和值得探讨思考的问题。
进入2007年的中国陶业发生了一件大事:产业转移或产业分流成为一种大势所趋。此事十几年前已有,但仅限于生产基地的延伸、扩张、主体不变。现在的情况是带有根本性的在变了。在华东稳扎了十几年的几家一直被国内同行认同为水平较高的企业到江西、山东开厂了;广东欧神诺、金意陶、箭牌等三家有名望的企业一口气到江西景德镇买下四五千亩地办厂;美国科勒洁具不在佛山而在山东重投重资建厂,佛山禅城区政府决策不再新批建厂了,个别名牌企业从陶瓷业分流搞房地产业去了,等等。犹似这个行业发生了地震,震源就在佛山。
尽管说中国是世界陶瓷的古国、大国,但百年老店难找。如果有的话,可能只是一家南风古灶。中国传统陶瓷的现代工业化生产,从真正意义上说也是二十多年的历史,这么短的时间,产业就要大转移、大变迁、大分流,是很值得学术界、经济界、企业界、政府、行业协会、行业学会等部门探讨的问题。
首先,产业转移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就广东的情况来看,有主动也有被动,但基本上是被动的。一家企业在一个地方做得好好的,谁想要离开?然而被动中深藏着本身种下的恶果所引发的。由于长期对污染治理投入不足引发环境恶化就是一例。
其次,产业转移让人重新审视产业建设的许多观念是否要重新调整。对于应用干法工艺技术的企业,产业集族化发展或是工业园建设曾经被赞扬的模式看来不再适合这个产业了,大规模化、分散建厂倒是一种科学的选择。这又是一例。
总部陶瓷经济模式行不行得通,如何运作?又是一课题。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