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艺术之城看瓷都千年文明
小到碗筷,大到雕塑,美到瓷墙,妙到乐器,就连街上的路灯和垃圾箱都是瓷器制成的,身处景德镇,随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
陶瓷艺术遍及景德镇街头
独具特色的中国瓷园
提及千年古都景德镇,人们自然就会把她和陶瓷文化联在一起。这座蜚声中外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无数的陶瓷精品中,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璀璨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每天看着一大批艺术大师在各自的工作室内挥毫泼墨时,幸福的笑容就会洋溢在他的脸上
经济发展今非昔比
刘家泉,中国首座大规模梭式窑生产基地——新都民营陶瓷园总经理助理,聊起这座艺术之都的历史,刘家泉如数家珍。1991年,他还是景德镇市第四地质勘探大队的会计,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他离开单位去了深圳,之后一直在外漂泊。多年后,刘家泉猛然发现,自己魂牵梦绕的仍是景德镇这块故土。
2001年,刘家泉放弃了深圳某公司的高薪,回到家乡。与十年前相比,千年古都的经济发展已今非昔比。晚上站在灯火辉煌的珠山路上,浓重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你绝不会想到,前些年这儿的大部分商铺晚上早早就关门,整条街显得冷冷清清。
2002年,刘家泉正式加盟外资企业新都民营陶瓷园,在这里,他每天为梭式窑的“退城进园”四处奔走,如今已有400多座被称为城市“定时炸弹”的梭式窑从城区搬到了陶瓷园。现在,刘家泉每天看着一大批艺术大师在各自的工作室内挥毫泼墨时,幸福的笑容就会洋溢在他的脸上。“人的品位在提高,思想境界也在提高,这座天更蓝、水更秀的艺术之都魅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这儿我找到了成就感,很充实、很快乐。”
看到那些在广场上恋爱的年轻人,再想想十几年前的自己和爱人,李先生时常沉浸在幸福中
陶瓷艺术遍及街头
景德镇居民最大的直观感受是这座城市环境的改善。上世纪90年代的景德镇,耸立着数百根烟囱,天上浓烟滚滚,地上一地烟尘。
家住景德镇市东门头的李先生至今还记得,曾经有一次,穿着崭新白衬衣的他带着心爱的女孩在市区转悠了两小时,回来后衬衣就变脏了。如今,耸立在市区内的烟囱告别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极具瓷都特色的休闲广场、昌江广场等一大批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看到那些在广场上恋爱的年轻人,再想想十几年前的自己和爱人,李先生时常沉浸在幸福中。在他眼里,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是随着千百年的陶瓷文化传承下来的,浓郁的艺术氛围加上良好的环境,瓷都在历经发展后的今天,让大家一起幸福着。
近几年,景德镇城市建设水平逐年提升,艺术韵味与日俱增。2006年,景东大道跨皖赣铁路立交桥贯通,白鹭大桥建设进展顺利,旧城改造成效显著,珠山东路、广场北路等30条主次干道进行了维修,同时还增加了昌江之水、春苗、高岭石、马踏飞燕等一批城市雕塑景观。刘家泉说,梭式窑“退城进园”规划实施以来,景德镇的空气、环境状况明显好转,走在上下班的路上,可以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享受着街道两旁艺术韵味。
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是吸引国内外画家、陶瓷家、书法家等齐集一堂的主因
瓷都汇集天下艺术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句诗最能概括景德镇汇集天下艺术的独特魅力,许多人都是冲着瓷都的艺术氛围而来。在珠山中路上,广州的钟小姐已是第三次来景德镇学习,每次她都会感受到瓷都的新变化。“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大街小巷两旁的瓷灯柱增色不少,迎宾大道也越来越富有地方特色,在古窑里千年的沉淀每次都让人有不同的感触……”聊起景德镇,钟小姐有说不完的话题。
“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是吸引国内外画家、陶瓷家、书法家等齐集一堂的主因。”在景德镇乃至全国的陶瓷界都享有盛名的钟莲生教授可谓见证了景德镇的发展史。钟莲生十几岁时便到景德镇陶瓷学院求学。如今,在花甲之年的钟莲生眼里,景德镇就像刚出炉的青花瓷,干净素雅不留瑕疵。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景德镇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这座城市的整个陶瓷产业已开始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昌江水静静地流过这千年的瓷都,孕育着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心这片肥沃的土地,而今在艺术作品市场的商业时代下,中国陶瓷文化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密码展现在世人面前,钟教授在艺术追求上虽已硕果满枝,但赋予景德镇人的自豪感会让他用耕耘不辍的画笔,不懈地去塑造更加美妙的瓷画意境,为世人捧出更好的作品,将这座艺术之都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