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陶瓷精品:墨彩瓷画
能与中国水墨画媲美的墨彩瓷画
水墨画是最能表现中国画意境的一个种类。一点点墨兑上不同比例的水,就能呈现出焦、浓、重、淡、清5个层次的色彩;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干湿不同,就把浓淡轻重、凹凸远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有人说,中国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水墨画。清康熙中期,水墨画成功地移植到了瓷器上,于是诞生出一个新的釉上彩绘品种——墨彩瓷。水墨离开了柔软的纸、绢,在光滑的瓷器釉面上同样能表现出“五色俱全”的妙韵。
墨彩瓷画一般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上装饰墨彩画,可浓可淡。早期的墨彩瓷器以笔筒、笔洗、印盒、笔架等文房用具居多熏自墨彩瓷诞生起,就打上了“清雅”的印记。由于墨彩瓷比较少见,历来也不被藏家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专著也少;而且藏界多数人认为墨彩出现比较晚,一见到墨彩绘瓷往往都认为是晚清乃至民国的产品。其实,在清代光绪年间的《陶雅》一书中,已有“墨彩”一词的明确记载;而据考证,墨彩瓷画是从珐琅彩画派生出来的一种釉上彩画瓷,与粉彩瓷画的产生几乎同时。
用于墨彩瓷画的墨彩,其主要原料是铜粉、青料和石绿。墨彩是釉上彩,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以上述原料的墨彩绘画写字,再置入800℃左右的烘炉中烘烤,形成的墨彩画和墨字,极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因此备受文人画家和藏家青睐。
墨彩瓷的数量不多,问世的年代也不太长。清代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出精美的墨彩瓷,于是这种墨彩瓷自此才成为景德镇特有的一种传统釉上装饰。用墨彩来装饰瓷器,有如在白纸上作画一样;画面墨色浓淡相宜,色彩雅洁宜人,具有与水墨画同样的艺术效果。不过,当时称这种彩色瓷为水墨彩瓷。雍正时期墨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在烧成白中泛青的瓷釉上施绘水墨彩,然后经低温烧成。此时的墨彩瓷画以水墨彩绘为主,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蓝粉、淡赭或淡黄等彩色。但在每件器物画面上所加施的粉彩面并不大,仅起到点缀的作用。在雍正和乾隆的墨彩瓷中,有的器物上并加绘金色,也有的以其它色彩或色釉为底,如木化釉或珊瑚红釉彩瓷中的开框内绘以墨彩。
在小小的瓷器上并不能完美地展现气势豪放的大写意山水,也不可能真正达到那种烟云满幅的效果。所以,晚清的墨彩瓷绘家们继承了雍正墨彩瓷画精细的风格。不过,他们并没有完全因袭前人的旧例。这一时期的墨彩风格虽然还是以淡雅幽静为主,但题材和表现手法已经大大突破了前人的框架,达到了“无意不可入画”的境地。
墨彩瓷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词汇。这种彩色瓷从一诞生就并非只有黑白二色,有时为了使画面更丰富,画师们会在墨色中加入其他淡雅的颜色,如矾红、浅紫、淡蓝等,或者干脆以彩釉打底来托衬墨色。这种另加彩的绘制手法,并不会影响墨彩的清雅美丽,反而更能显出墨彩朦胧的效果。“着色之法贵乎淡,非为敷彩悦目。亦取气也。”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也有了表现:以笔取形,以墨取色的墨彩瓷画,用墨的各种变化来表现景物的色彩、明暗、凹凸、空间、质量和意境气氛。墨彩瓷画的人物形象,也基本上“扫去粉黛,淡毫轻墨”,完全凭借粗细、曲直、刚柔、轻重而又富于韵律的线条,去赋形造象,表情达意,形成一种高度简洁概括而又明快的表现手法。到了民国,陈设瓷不再只是文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和有钱人的雅玩清供。这个时候,墨彩瓷画中所加的彩不再只是有限的几种浅淡色,或大量描金加红,或衬一个鲜艳的底色,直欲喧宾夺主。于是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在这个时期已成主流的“敷彩悦目”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民国的墨彩瓷画,红色温馨、蓝色清逸、黑色稳健尽在一管柔毫和三色兼妍中,达到了“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艺术效果。
墨彩瓷画大体是以线条为主的工笔重彩。而墨彩瓷有墨色浓淡、雅洁宜人的韵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绘制墨彩瓷画不仅要有细致的耐心,还要有刻意追求的毅力,更要有扎实的线描功底和绘画的综合素质。由于墨彩瓷画的工艺要求高,再加上粉彩瓷画的盛行和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化,墨彩瓷画自民国初期开始受到冷落。到了民国中、后期,墨彩瓷画几乎濒于失传。好在现在不少景德镇瓷画家们感悟到了墨彩瓷画的艺术真谛,感悟到了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全身心地挖掘、整理和振兴墨彩瓷画艺术,使墨彩瓷画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