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鉴赏百科:行业动态 新型陶瓷产区需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培育

时间:2021-12-08 10:45:07 来源:陶瓷信息

行业动态 新型陶瓷产区需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培育

近年来,随着陶瓷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陶业资本在产区间的流动陡然加大,尤其是随着佛山市政府对陶瓷产业的整改与提升,大量企业开始向外扩张与迁移,企业动辄圈地上千亩,投资几十亿的大动作已见怪不怪,高安、景德镇、丰城以及湖南、湖北、内蒙、陕西、山西等地一些规划中的新产区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已有和新规划当中上万亩的陶瓷工业园(区)有80多个,新一轮产业大升级、大迁移、大扩张的热潮正在形成。


然而,在产区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张的同时,与之相伴随的产业集群却仍旧处在萌芽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产区规模发展的步伐。在一些新规划的产区,当地政府和招商引资部门甚至简单地认为,只要招来了陶瓷企业,就不怕引不来配套企业,形不成产业集群,因此,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那些有意外迁或扩张的企业的公关活动上,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投资环境的改善与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从全球建陶产业发展格局来看,目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当属意大利的萨索罗、西班牙的卡斯特隆和佛山等几个为数不多的产区,而这种竞争力的构成,其产能和规模优势并非主要,主要的是由依靠制造环节所串链起来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由制造优势所衍生出来的研发、创意、品牌、物流、信息、采购、设计、展示等一系列的优势,即由产业集群的形成所带来的促进和辐射,成为一个产区发展当中最核心而强大的推动力。

产区不等于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产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制造基地,只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强大的价值创新能力,由此推动整个产区不断地优化结构,推陈出新,向着高附加值的环节迈进。但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又依赖于一定的产业规模,没有规模就失去了产业集群生存的土壤,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产区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业界知名企业家鲍杰军先生在其《中国智式》一书中提出了“A+X”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极其科学、合理,那些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家不妨一读,从中汲取有益的商业智慧。

产业集群以特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使产业集中化、网络化和植根化,是新产区实现陶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就目前而言,佛山仍然拥有国内最完整、最成熟的建陶产业集群。对于近年来新崛起的建陶产区,譬如高安、景德镇产区,相对于其它产区来讲已初步具备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与优势。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扩大产能的同时,更应加强实现产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企业、园区、产业三个层面为重点,着力打造全新的经济产业链,孕育产业集群在本产区的发展。同时,要构筑产业创新体系,培育产区的核心竞争力,使行业内最优质、最具活力的资源向着该产区集聚;此外,还有打造区域品牌,像“佛山陶瓷”那样,提升对外的整体影响力,通过一系列软系统、软实力的建立与提升,形成自己的集群优势,最终实现该产区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