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古玩知识:超薄砖、红坯砖亟待国家标准和产业政策

时间:2022-01-10 08:45:09 来源: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超薄砖、红坯砖亟待国家标准和产业政策

超薄砖、红坯砖是建筑陶瓷行业节能、减排、降耗,以及资源利用等问题解决之道,在业界已不容置疑。但这两类产品要实现产业化,在国内市场大规模推开,还有消费观念、国家标准、产业政策等问题亟待解决。

陶瓷砖的薄型化和减量化势在必行

在西安举行的中国陶瓷行业节能减排高层论坛上,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教会主任史哲民等专家强调,必须进一步推进砖的薄型化和减量化。国内建筑陶瓷近十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大规格的瓷砖,见方1米甚至2米以上的大规格瓷质抛光砖相继问世,一些厂家甚至把生产大规格砖的能力作为卖点来宣传。

专家们指出,砖的大小要与铺贴的空间相适应,并非越大越好。另外,传统墙地砖越做越大的同时,也越做越厚。事实上,在保证产品性能和生产、运输、铺贴中不受损的前提下,陶瓷砖额外加厚,属性能过剩,对消费者、资源和能源都是一种浪费。在陶瓷强国意大利,地砖的中等规格占90%,其中300mm×300mm产品占60%,400mm×400mm产品占20%。并非一味求大。

相对于传统产品,超薄砖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排放方面是一种革命性的产品。以蒙娜丽莎5mm的大规格超薄瓷质板材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瓷质砖相比,节约原材料60%以上,节能58.8%,二氧化硫排放减少59.5%、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8.8%。

除了超薄砖,常规的陶瓷产品薄型化也有较大的空间。据专家透露,上海斯米克的瓷质砖比常规产品薄0.5至1.5mm,不仅为节能降耗作出了贡献,也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建筑陶瓷年产量已经超过50亿平方方米,以每平方米20公斤计算,年消耗原材料1亿吨以上,国内优质的陶瓷原材料面临枯竭,因此陶瓷砖的薄型化和减量化势在必行。

“白坯比红坏好”误导了整个产业

如上所述,国内黑泥等优质的陶瓷原料面临枯竭,相比之下,做红坯砖的原料要丰富得多。尽管业界专家多年一直在呼吁发展红坯砖,但情况仍不如人意。

卓代陶瓷曾是佛山唯一一家多年坚持生产红坯砖的企业,记者日前欲找这家企业了解情况时,得悉老板已经转行。四川夹江页岩资源丰富,生产红坯砖的条件得天独厚,当地政府也为此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红坯砖占夹江陶瓷砖的比例并不高,有媒体报道约为30%。夹江当地一位媒体同行告诉记者,夹江的大厂基本上都做白坯砖,生产红坯砖基本上中小企业。除了出口外,红坯砖主要的市场为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市场。四川远大瓷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全部是红坯砖,产品的绝大部分出口到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远大瓷业的杨先生告诉记者,红坏砖在国内市场推广困难,主要是受类似“白坯砖是瓷,红坯砖是陶”等观念的误导。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同继锋认为,“白坯高档、红坯低挡”是一个严重的导向性错误,误导了陶瓷砖行业的发展,值得行业反思。事实上,西班牙生产的陶瓷砖大部分是红坯,国内市场上西班牙进口红坯砖价格数倍于国产货。远大瓷业杨先生坦陈,夹江一些企业生产的红坯砖在产品品质方面与白坯砖确实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如果引进西班牙、意大利的生产技术完全可以克服。但无奈市场上销量、价格都上不来,企业家们不敢贸然大笔投入。

超薄砖、红坯砖急需国家标准和产业政策强力推动

超薄砖、红坯砖如果要实现产业化,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目前业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一是要大力宣传,不仅要让消费者转变观念,生产企业也要对超薄砖、红坯砖提到顺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高度来认识。二是要鼓励一批行业的骨干企业一起做超薄砖、红坯砖。而超薄砖目前国内只有两家企业实现产业化生产,分别是山东德惠来公司生产的陶质纤维陶瓷板、广东蒙娜丽莎公司生产的大规格瓷质板材国内还没有一家大型肯干企业生产红坯砖,气氛显然不够。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营造市场能接受,企业能赢利,行业良性发展的环境,国家要采取制定标准、产业政策等措施强力推动。专家建议,要修订陶瓷砖标准,如规定各类陶瓷砖的厚度标准,超厚者为非标产品,促进薄型化、减量化陶瓷砖的推广。

与红坯砖相比,超薄砖似乎受到国家更多关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产业化技术开发”已于去年通过验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陶瓷砖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也于去年启动。薄形陶瓷砖的国家标准《陶瓷板》已制定,并报批和完成了公示《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已制定,正在公示。这将对超薄砖“正名”和在工程上大规模应用有极大促进。对红坯砖来讲,虽然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缺乏国家层面大力推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