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对欧盟出口大幅"收缩" 山东建陶业到十字路口
建筑陶瓷行业正经历“内外交困”的“隆冬”。近日,欧盟宣布对中国陶瓷反倾销案终裁结果,绝大多数建陶企业都将面临69.7%的“惩罚性关税”,实际上比这更高的关税早在今年3月份初裁结果出来后就已开始执行。
而让企业更难以承受的是,当他们“收缩”出口战略时,去年以来频频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极大地压制了建陶的内需,“有的企业直接没了订单”。在记者采访中,关闭、停产、限产,成为淄博大量小型建陶企业的无奈选择,个别大企业甚至拿出去年利润的50%用于提升产品档次,在他们看来,“不转调就没了出路”。
对欧盟出口
大幅“收缩”
“往年对欧盟出口能占到我们出口总额的70%-80%,但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欧盟对我们征收36.6%的高关税,这个份额一下就下来了,现在也就10%左右。”作为淄博最大的内墙瓷片生产企业之一,山东雅迪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迪陶瓷”)董事长宋文通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惩罚性关税”对当地建陶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根据终裁结果,中国除6家企业获得26.3%至36.5%不等的单独税率,100多家参与调查的企业获得30.6%的加权平均税率外,其他企业均被征收69.7%的惩罚性关税,有效期长达5年,虽然比3月份初裁税率整体有所降低,但是相比先前5%左右的正常税率,这种降低意义并不明显。
宋文通表示,雅迪陶瓷出口欧盟产品的关税税率被定在36.5%,“只降低了0.1个百分点,已经产生的影响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
自从今年3月份欧盟市场“收缩”以来,雅迪陶瓷出口产品占总产品的比重就一直呈向下的趋势,“不光是欧盟,对其他市场的出口也有影响,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就是这样”,目前雅迪陶瓷出口占比已经由去年的30%左右降到现在的10%-15%,“有的月份连10%都不到”。
官方数据也印证了行业的变化。同为建陶出口“重镇”,佛山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佛山对欧盟出口瓷砖1.2亿美元,同比下降16.5%。
雅迪陶瓷创办人张玉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陶行业利润率并不高,原先执行5%税率的时候还能够承受,现在接近40%,明显是欧盟在打压中国的建陶行业。
淄博等地
现“关停潮”
当建陶企业纷纷将视线转回国内时,他们发现,“内忧”比“外患”要严重得多。
在淄博市周村区王村工业园,淄博浩然耐酸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然陶瓷”)已经停产一个星期,作为主要生产耐酸瓷砖的企业,浩然陶瓷虽然规模不大,最多的时候日产百余吨产品,主要供应化工厂、酒厂,用于车间建设,但是前些年日子还过得去,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吃力,“同类厂子太多了,产品销量不行了”。
在雅迪陶瓷所在的双杨镇(由杨寨镇与双沟镇合并而来),有多达百余家建陶生产企业,将近300条生产线,年产量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眼下,当地不少企业都已经关停,“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订单了,现有的产品卖一卖就不错了”。
淄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淄川一家建陶龙头企业,有三条生产线,固定资产有1个多亿元,但是该企业已经关停好几个月了。“虽然淄博的建陶企业众多,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这个企业算是比较大的了,也没能逃过这一劫……”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广东,山东的建陶行业相对比较分散,除淄博外,临沂、滨州、德州等地也有不少企业,记者未能了解到山东建陶行业停产的整体状况,但是从采访中可以了解到,小企业关停现象非常普遍。
“内外交困”下的行业分化
“对于山东的建陶企业,现在确实很不好办。”山东财经大学(筹)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王蔚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从理论上说,出口受阻就转内销,但实际上,受房地产调控、银根紧缩等因素的影响,陶企的国内销量也很差,在这种局面下,那些大企业还可以挺一挺,不少企业得被迫限产、转产或停产了。
实际上,建陶行业整体遭遇“寒冬”的背景下,内部也在出现分化。生产低端产品的小企业悉数关停,但是“转、调”之后的企业却焕发生机。
宋文通告诉记者,从出口来看,面对“惩罚性关税”,低端产品出口欧盟已经没有希望,出口其他地区的门槛也在提高,从内需来看,低端产品的需求在急速下滑,降幅会达到一半左右。从去年开始,雅迪陶瓷就彻底放弃了低端产品的生产,放弃了中端产品的出口,专注高端新品的研发。
“我们拿出了去年利润的50%,一个是更新设备,加强研发,开发新品,再一个是做品牌营销和策划,走品牌化的道路……”在宋文通看来,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建陶行业必须得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否则真的没有出路。
雅迪陶瓷的调整效果正在显现,目前来看雅迪陶瓷今年仍旧实现了增长。宋文通说,他打算年底之前重新“杀回”欧盟,这次他将带去优质优价的高端产品,“从价格方面来看,新品价格要比老品高出30%左右”。
山东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崔刚介绍,从前几年看,山东陶器产值总量主要还是以建陶为主,以淄博为例,2009年日陶的产值总量仅占建陶的三分之二,“近两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这一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不过,宋文通认为现在还不是乐观的时候:“我们行业内都在说,冬天来了,春天还远着呢!”
贸易壁垒
或成常态
从世贸裁定“轮胎特保案”中国败诉,到现如今欧盟对中国建陶征收惩罚性关税,对于“中国制造”尤其是“山东制造”来说,贸易壁垒正日益显化,山东财经大学(筹)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王蔚分析,这或将成为中国出口的常态。
王蔚分析,“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外国对中国产品的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多,采用的办法无非就是根据WTO的原则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他表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对外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中国贸易伙伴的经济情况都不太好。中国外贸伙伴出于刺激本国经济,提高本国就业率的考虑,自然想方设法限制进口。从理论说,经济形势好、就业好,就喜欢中国产品;反之,经济形势不好,尤其是就业压力增大时,为恢复本国就业,越容易对中国制造出口障碍。只要进口国形势不好,未来中国出口企业遭受调查或反倾销制裁将是常态。
王蔚表示,国外频频发起反倾销调查责任其实大部分责任不在企业。目前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问题的关键,他们只要想认定中国企业倾销,就会找价格很高的国家企业的价格作为替代价格。中国企业的价格与替代国的价格相比肯定低,自然就被认定倾销。
在王蔚看来,近些年来国外也摸到了中国企业的一些“门道”,对中国企业分类对待,哪些中国企业不好打交道,他们已心中有数。在制定反倾销税率时,他们会对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税率,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