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陶企招工难因工人无保障 陶瓷人应可以得更幸福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而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就需要让人民生活物质有保障、精神有归宿。生活的幸福和尊严从公民个体来讲,需要依靠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从企业的层面来讲,需要企业让渡利润、转变用工观念;从社会大的层面来讲,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尊严依赖于国家民生保障体制的健全。
3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在《两会芮观察》节目中权威解读“十二五规划”草案的时候表示十二五规划保障民生将前所未有,并将制定新的考核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无疑是民生保障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离不开每一个行业对国家社会保险法的自觉遵守和执行,而陶瓷行业是社会众多行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也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这不仅仅是陶瓷企业应当履行的法律和道德义务,也是行业健持续发展的需要。
陶瓷企业招工难
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人没有保障
2011年春节之后,全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用工荒,而陶瓷行业也未能幸免,佛山、淄博、高安等产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人短缺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记者会上表示,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岗位缺口比较大的还是一线普通的操作工。所以中西部一些新兴的陶瓷生产基地企业现在可能还暂时不用为工人短缺而劳神,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大多数陶瓷企业也将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陶瓷行业为什么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陶瓷产业工人工资增长缓慢、待遇不高,生产车间噪音、粉尘污染较重,更有一些陶瓷企业经常拖欠工人的工资(据某内地产区企业员工透露,所在企业曾经拖欠工人工资达七个月之久),这些还只是陶瓷行业出现招工难的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享受到应有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福利,在工作中没有被尊重的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虽然我国《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了企业必须为企业工人购买社会保险,但是坦率而言,现在陶瓷行业内不少企业尤其是中西部内地陶瓷企业,还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或者说有的企业为员工购买了保险,但是大多只是为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社会强制性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试问,劳动者在辛苦了大半辈子之后却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老无所依谁会愿意踏踏实实在企业工作下去?或者是在工作中保持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物质需求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他的幸福感和尊严感从何而来?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信息、科技的竞争,高、精、尖人才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一个高科技企业只需要有一批高端人才就可以运行,但是陶瓷产业不是高科技产业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中国的陶瓷产业目前自动化程度还不高,所以陶瓷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熟练的一线工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高级人才可以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但是不可能亲自去生产陶瓷产品。“人尽其才”,每一个普通工人就像一个螺丝钉,是整个陶瓷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还指望以人口红利来作为企业赚取利润的保障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只能通过集约化生产、创新等手段来完成。
国家对劳动法规的
执行监督力度将越来越大
民生保障在今年两会期间是两会代表高度关注的问题,一年以来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的提案多达1700余件,可见社会对民生问题关注的程度有多高。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就强调了“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而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保险法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关系到政府能否兑现对全国人民改善民生的承诺,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威信。因此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或者以后的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将花大力气推进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也必将对在用工过程中违规的企业依法进行惩处。因而陶瓷企业想要以不购买保险的方法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道路是走不远、走不通的。
企业不能依靠
减少社会保险支出来降低成本
企业为工人购买社会保险的支出对于一个以产品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陶瓷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以四川夹江产区为例,当地的人平均工资在1400元左右,企业按照20%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需要月支出人均280元,每年需要支出社会保险费用人均3360元,100个人的企业每年支出的社会保险费用总额就是30多万。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夹江对一个用工百人的陶瓷企业而言,30万至少占到企业一年纯利润的10%以上,对企业老板而言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但是反观佛山的陶瓷企业,他们的企业竞争力并没有因为为员工购买社保而降低。这说明企业的竞争力应当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方面。如果陶瓷企业延续低成本、低价格的发展思路,以后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相反陶瓷企业为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之后,至少员工以后在物质上有了起码的生活保障,员工可以专心工作,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工作积极性就是工作效率,高的工作效率无疑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当然,员工的工资待遇、其他福利还是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有尊严的工作
是工人幸福的必要条件
当然工人的幸福感、尊严感并不必然随着工资待遇提高、社会保障的完善而提升,物质保障是幸福的基础不是幸福的全部内涵。人的幸福感还来源于精神上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最起码感觉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得到了企业老板和领导的肯定。这就需要企业老板转变用人观念,工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被企业老板施舍的对象或者仅是被作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西方社会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早期,现在西方企业老板更多的在做慈善、做裸捐,在为社会进行奉献。难道今天中国的陶瓷企业老板观念还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和老板在能力上有差距,但是在人格上都是绝对平等的。自由、平等在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之后就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在21世纪的中国难道我们还有理由制造人格上的不平等吗?
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现在的80后已经很少有愿意在充满噪音和粉尘的工作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现在陶瓷行业一线工人的主力军还是60、70年代人,在他们之后替代的必然将是80后。而80后相对文化程度都要高一些,他们对自由、平等的渴求将更加强烈。如果企业老板不尊重工人的劳动和在人格上给予平等的对待,如何吸引这些80后到陶瓷生产车间从事工作?可能大多数80后更愿意在一个精神上有归宿感的企业工作拿相对低一点的收入,也不愿意长期在一个没有尊严感的企业拿相对高一点的收入。在已经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的年代,人的精神诉求就开始变得和物质需求同样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江香梅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幸福感的关键是公平和尊严,如果没有公平和尊严,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是否尊重自己的工人应当是衡量一个老板是否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一个指标,企业家是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如果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的员工都不能尊重和不能获得员工的尊重,还何谈社会责任感,何谈赢得社会的尊重?我想每一个陶瓷企业老板首先是一个社会个体、是一个公民,也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不希望戴一顶“为富不仁”的帽子。那陶瓷企业老板就应该从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开始,从尊重自己的员工开始,从增加员工幸福感开始。
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新一轮民生布局的指向;让每一个陶瓷产业工人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是每一个陶瓷人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