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建陶产业提前入冬
建陶产业提前入冬
在2010年,建陶产业一路高歌,建设“瓷都”之声此起彼伏,建陶产业在全国攻城略地,疯狂扩张。截至2010年年底,除海南省之外,全国各省都有了自己的建陶产业。
然而,2011年下半年,新建陶产区建设明显缓慢,并在多个产区出现企业停产、撤资,即使像安徽正冠建筑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冠陶瓷”)这样当地的明星企业也感到步履维艰,很是受伤;然而,老产区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轻松,在传统的销售旺季,全国性的价格战提前进入白热化,老产区无力迎战,而企业面临产品大量积压、停线以及很快到来的倒闭潮。
这一切,无不让一路热情狂奔的建陶产业感到了阵阵寒意。
投产推迟
10月底的安徽萧县,已让人提前感受到了初冬的味道。
走下311国道,沿着一条宽阔、崭新的柏油路前行不远,一新建厂区孤零零地矗立着,大门口没有厂名。偌大的院落内,一处厂房已搭好了框架,地面上野草丛生,另一个建好的厂房内静悄悄的,鲜见有人出入。据值班的门卫介绍,这家名叫正冠陶瓷的公司,已入驻萧县两年多,但生产线什么时候点火却不得而知。
“我们争取今年年底1条线点火。”正冠陶瓷负责人石彬告诉新金融记者,该企业本来计划今年10月份点火开工,由于企业的资金压力及市场大环境影响,这一时间不得不一推再推。
2009年10月,正冠陶瓷入驻萧县陶瓷工业园,规划建设30条生产线,占地面积2600多亩,总投资超过了20亿元。如此大手笔,在建陶行业内并不多见,也引起了陶瓷业界的多方关注,正因为如此,正冠陶瓷受到了安徽省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
据了解,萧县地处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的淮海经济区腹地,仅广东陶瓷企业在这个区域内设立的经销商已接近1000家,每年的陶瓷墙地砖销售总额超过了30亿元。正冠陶瓷董事长钟厚文认为,在萧县投资设厂,其产品足以覆盖中原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而目前这两个大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50%以上。而在钟厚文的整体规划中,正冠陶瓷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是国内中部地区最大的集抛光、仿古、瓷片、内墙、外墙生产于一体的陶瓷企业,预计年销售额将会突破60个亿,上缴地方政府财税收入5亿余元,围绕整个企业的日常生产、采矿、物流、服务等配套设施,可以解决5万人以上的就业务工问题。
石彬向新金融记者介绍,正冠陶瓷计划首期投资3个多亿、4条生产线,2011年10月份建成投产,2012年下半年,第二期6条生产线建成投产,预计到2013年左右,30条生产线将全部建成投产。“现在受到金融市场调控的影响,企业原本1.4亿元的银行贷款无法融资,企业点火时间一再推迟。”石彬坦言,现在已经投入了2亿元,全部运作资金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让人无法回避的是,今年建陶产业行情低迷,让正冠陶瓷的投产计划雪上加霜。
正冠陶瓷另一名负责人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则对此表现得很不乐观。该人士认为,企业资金缺口很大,在今年房地产调控、整体行情低迷的境况下,年底已无法点火开工,如果明年再无法点火,曾经作为明星企业的正冠陶瓷可能面临着被退出工业园的命运。
投资退潮
“发展速度确实有点慢。”10月27日,萧县经济开发区工委会书记、萧县招商局局长朱伟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直言,受到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2011年,前来萧县考察的建陶企业很多,但真正落实投资的却很少。
朱伟介绍,萧县地处淮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达140万。2008年,提出大力发展建筑陶瓷产业实现工业强县的设想,2009年将建筑陶瓷产业列为重点支柱产业。丰富的原材料资源、煤炭资源等,都是萧县坚定不移地发展建筑陶瓷产业的重要“筹码”。据萧县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萧县原材料资源最丰富的是瓷石(属于含长石类原料),初步探明的储量在40亿吨以上,可以满足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连续生产100年以上。
《安徽省萧县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思路》中显示,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在萧县原有的陶瓷工业园的基础上建设安徽省陶瓷产业园,并且将其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示范项目进行扶持,享受皖发【2010】10号文件中的优惠政策。新的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生产区7平方公里,物流区及批发市场3平方公里。
新金融记者获悉,根据萧县政府的规划,未来的5年内(到2015年),安徽省陶瓷产业园规模将扩大到占地面积10000亩以上,建设100—15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有30—40家陶瓷生产企业(包括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入驻园区,实现关联产业总产值700—800亿元,将安徽省陶瓷产业园建设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10年后(到2020年),陶瓷产业园规模扩大到占地面积14000亩以上,建设150—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有50家以上陶瓷生产企业(包括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入驻园区,实现关联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建设成安徽省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中国中部大型陶瓷生产基地。
当地一知情人士透露,萧县当初公开进军建陶产业,宣布其宏伟规划后,引来了全国建陶产区的关注,被誉为建陶产区的“黑马”,特别是相距不远的山东临沂、河南内黄等建陶产区甚至一度紧张,临沂陶瓷行业的一负责人更是认为,临沂产区未来将受到来自萧县的巨大威胁。
“现在县里基本不提(建陶产业)了。”该人士分析,建陶行业是一个大进大出的行业,通常一条生产线,投资需要6000万元,沙子石头等需要500吨以上,煤一天需要100吨至120吨,每天的总运输量达3000吨左右,涉及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链,企业在大环境下进行投资会显得更加慎重。
朱伟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萧县共有2家陶瓷企业,其中仅有龙津陶瓷一家地板砖建陶企业,1条生产线,但其打造安徽最大建陶基地的规划与梦想不会改变。而在石彬看来,正冠陶瓷是萧县打造“瓷都”的关键,如果正冠陶瓷发展不起来,一切都是空谈,萧县建陶工业园更是无从谈起,反之,正冠陶瓷顺利发展,将有更多建陶企业随之入驻。
集体入冬
与此同时,地处河南的“中原瓷都”——内黄,过得也并不惬意。
内黄隶属河南安阳市,此前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经济长期处于非常落后的位次。2010年9月,内黄县正式打出了“中原瓷都”的规划目标。内黄县县长王永志此前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介绍,内黄最终建成12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集聚区,中、远期规划是在2013年至2020年,生产线达100-150条,企业收入600亿-750亿元。内黄在当年的各个新建陶产区中表现得格外强势。
“当地虽然有的企业仍准备扩产,但是整体不如去年好过了。”内黄一陶瓷企业负责人张行(化名)在电话中说,现在本地建陶企业都在参与价格战,很惨烈。新金融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在半年内,内黄已有两家建陶企业撤资,其中一家还没有动工就已撤资,而另一家则施工一半,半路“夭折”。张行介绍,其中有企业自身原因,更多是目前大环境因素所致。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在2011年下半年,作为“新瓷都”的湖北浠水,同样不容乐观,建陶产业几乎没有进展。广西藤县则从8月初开始限电,大部分建陶企业处于关停状态,每家企业最多只有一条生产线在生产....。.
新产区日子不轻松,老产区也不好过。
“再等等吧,年底肯定要关门。”10月29日,淄博张店区一家建陶企业负责人向新金融记者说,淄博现在已有多家建陶企业倒闭了,停产、停线的更是普遍。该负责人介绍,每年的9月份、10月份是建陶产业传统的销售旺季,然而,在周边新建陶产区围攻下,淄博已提前国内其他产区进行了价格战,却仍没有占到优势,年底将会迎来倒闭潮。在当地业内人士蒋志荣看来,2009年,淄博市公布了《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3年后,淄博建陶生产能力将由目前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即产能减半。“今年是最后关键一年,行政之手借助当前有利的市场之手,加速了淄博产区建陶企业的倒闭、整合。”蒋志荣说。
不仅如此,四川夹江、河北高邑等面临同样境况,作为国内最大建陶生产基地的佛山,如今有三分之一的生产线停产。新金融记者电话联系新中源陶瓷、东鹏陶瓷等国内知名建陶企业相关人士时,均对此表示销售不市场不容乐观,但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中国整体建陶产业的冬天已经或势必来临,而现在仅仅是个开始。”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6月份以来,国内大部分建陶企业销售下滑,各大建陶产区大面积停窑、停线以及撤资现象。
盲目扩张
这是疯狂的代价。
尹虹坦言,近几年,陶瓷行业本身产能迅速扩张是一个主要因素。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我国建陶产业每年都要增加数百条生产线,截至2010年年底,除海南省以外,全国各省都有自己的建陶产区,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产区格局,造成大量产品特别是低端产品库存积压,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后果开始显现。
中国建筑(3.36,-0.03,-0.88%)卫生陶瓷协会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陶瓷品种多达500种。而在建筑卫生陶瓷领域,陶瓷企业数量就超过6000家,企业资产约5000亿元,其中,建筑陶瓷产量占全世界建筑陶瓷产量的三分之二,卫生陶瓷产量占全世界卫生陶瓷产量的40%以上。在2011年1月-7月,国内建筑陶瓷产量接近5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28%,其中,甘肃、安徽、河南三省的建筑陶瓷产量在总产量上涨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多。201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受政府宏观调控和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减缓,使得陶瓷销量减少了约30%左右,尤其是房地产对国内陶瓷市场的销售影响显著,而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缺乏增长动力等一些变幻莫测的因素使得做出口的企业不敢接长单,只能做短期的“保守”打算。
据尹虹分析,中国建陶产业本来应该利用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实现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但是由于当时政府救市,没有很好地利用全球金融危机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发展节奏,这也是造成陶瓷产业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分析称,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充分竞争的终极就是过剩,过剩之后必然是洗牌、重组。而时下,在不少陶企感慨形势严峻的同时,也有一批陶企在计划上新线,还有不少陶企正在准备下一轮的并购。
缪斌介绍,国内陶瓷企业一年内消耗约2亿吨陶瓷原材料,燃烧4000亿吨煤炭,但原材料和煤炭价格近几年一直在上涨,所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而创新不足导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是当前陶瓷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局。他分析认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未来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坚持合理布局。此外,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生产个性化、艺术化、功能化的陶瓷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辟新的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