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再现江湖
日前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这项鉴定研究成果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术,继承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填补了目前我国陶瓷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唐代花釉瓷产于河南鲁山段店,釉色为黑地、乳白蓝斑,其中腰鼓系皇宫用瓷,始于唐初,盛于开元、天宝年间,以后失传,存世稀少,其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颇高。唐代花釉瓷烧制技术为我国首创的液—液分相釉技术,并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改变了唐朝中国瓷器“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局面,为钧瓷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梅国建长期致力于鲁山唐代花瓷复仿制技术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历代钧瓷釉色》、《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等学术专著。专家认为,梅国建的这项研究挖掘了唐代花釉瓷的传统工艺技术,根据唐代花釉瓷残片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数据,通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揭示了唐代花釉瓷的液—液分相结构和分相液滴散射呈色机理,选用鲁山当地的全天然原料,采用柴窑、煤窑、液化气窑等烧成工艺,成功仿制出唐代花釉瓷品种。其研发的仿古类成品如细腰鼓、壶、罐、豆等,其形、色比例得当,收放自如,造型优美,品相优良,形象逼真,可与出土和存世的唐代作品媲美;现代类成品如瀑布石、豹、水盂等,集形、色、质、艺、文于一体,自然飘逸、豪放透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效益显著。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技术工艺独特,达到了国内研究领先水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