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我国陶瓷行业产业链的重构真相深度剖析
把陶瓷市场现状置于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审视,便会发现事实绝非遭遇“寒冬”那么简单。尽管诸多企业正在经历砍树过冬的痛苦,一些新型企业却方兴未艾。
这些企业包括原本并不强势的配套服务型企业、产品设计公司,以及像“集成建材公司”这样的新生环节。
实际上,行业转型升级也正是一个产业链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一些陈旧的运营模式被淘汰,同时诞生一些新生环节。调查发现,这些新环节或者立足服务,或者立足资源整合,在破开行业新局面的同时也赢得自身的迅速发展。而“寒冬”,似乎从未光顾过这些领域。
这也提醒我们,就陶企而论陶企的方法太过狭隘,须把视野扩展到陶企上下游乃至周边行业,去考察整个产业链的重构真相,从而对当下的发展状况做出一个更具宏观视野的解释。
陶瓷产业链重构过程中,陶机设备也被细化为更多的环节,从而实现更为细化的分工与更具整体感的平台化操作。
集成建材公司初露端倪
“搞定。”
2012年7月29日午,曾岩更新一条只有两个字的微博。随即网上订购了一张返回佛山总部的车票。
曾岩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意气风发,却已是行业中摸爬滚打十几年的陶瓷老兵。前不久跳槽,新公司不做陶瓷,不做化工,也不做机械设备,而是一家号称“集成建材”的新型企业。
何为集成建材公司?
据曾岩解释,该公司提供货源,却不是陶瓷厂;有渠道攻关团队,又不是经销商,业务链向上涉及到产品研发,向下涉及到家装设计及房产项目招标,更有意思的是其不仅做陶瓷,还把卫浴产品也纳入自己的市场版图。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脉。”曾岩解释道,“凭借这个优势,其它陶瓷厂处理压货爆仓的尴尬局面时,我们甚至还在等米下锅。”
该集成建材公司究竟系何方神圣?
原来,该公司背后的几个大股东,产业涉及到房地产、陶瓷厂等多个项目。股东们组建公司之前便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由陶瓷企业直接到房地产公司的扁平式销售,提高了陶瓷厂的产品消化力,也使房地产公司享受了极低价位。鉴于此,股东们有意扩大这种扁平式合作关系,于是一个新的“集成建材公司”便诞生了。
“十几年做下来,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下的人脉决定了我会继续做下去,也是我进入这个新公司的资本。”曾岩说道。公司本身即有房地产商参股,其在终端渠道方面可谓得天独厚。随着业务的开拓,反而在整个行业遇冷的情况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我觉得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本该到手的钱却眼睁睁看着赚不到。”曾岩开玩笑说。
前阵子的出差,是为了寻找质量比较好的瓷砖供应伙伴。 在经过对陶企及其产品的深度调研之后,曾岩总算敲定了一家瓷砖供应合作伙伴。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钱不愁赚,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以低价位与高质量确保公司的信誉,公司的优势即是人脉,如果信誉方面出现问题,优势立刻变成硬伤,不仅公司本身会被“打回原形”,甚至还会波及股东原来的产业。
集成建材公司本身即是服务型企业,可谓陶瓷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环节。此类公司的赢利能力取决于服务的质量,这服务包括供货的稳定性、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价格优势等方面。其主要攻关渠道则是工程项目,一个项目下来,短则几个月,长的甚至要数年,在如此漫长的合作周期之内,供货方任何一点小问题都可能迅速扭转原本的合作态势,无论集成建材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其损失都是无法想象的。
集成建材公司在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与经销商极为类似,区别是前者更专注于工程项目的大客户攻关。利用手中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集成建材公司可以有力地压缩供货价格,从而迅速形成终端竞争力。另一方面,集成建材公司还把触角深至产品的研发阶段,甚至可以为下游的大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花色设计,这更是传统经销商无法想象的。
作为陶瓷产业链上新兴的一个环节,集成建材公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优异的资源整合能力。以产品及人脉资源整合为立足点,提供疏通整个产业的流通渠道。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型环节,集成建材或能在不远的将来,为终端经销商的转型升级提供启示。
配套企业崛起
行业转型,不仅是企业的优胜劣汰,最终还会实现产业链的重构,一些落后的环节被更具竞争力的新环节所代替,而专注于这些环节的企业,也在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消亡或者崛起。
目前的行业态势,服务型环节的企业显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产能的饱和必定促使服务的优化,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迅即表现为陶瓷产业在服务层面的优化。不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建材公司如此,一些配套服务企业也趁此“东风”迅速扩大了影响力。
由于瓷砖终究是“半成品”,铺贴效果的好坏自然也决定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而瓷砖最终的铺贴效果,不仅与瓷砖产品本身有关,更与配套服务、施工情况密切相关。
集束达铺贴辅料在今年的迅猛发展,正是适应了行业对配套服务、施工情况升级的要求。
据了解,配合陶瓷产品高端化、奢侈化的发展潮流,铺贴辅料的使用也变得更加细化。比如微晶石的表面护理、大规格瓷砖的干挂上墙等等,这些都需要更专业的铺贴及保养材料。不仅如此,在每平方动辄上百上千的瓷砖铺贴过程中,对施工工人的铺贴技术也有着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网
据集束达总经理姚水平介绍,加紧与施工阶段的互助合作一直是其公司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与施工工人的互助合作,普及专业化的铺贴填缝知识从而使施工团队更加专业化,“对于集束达来讲,这也是巩固渠道的一种方式。”姚水平说道。不仅如此,姚水平甚至还在推广一些自主设计的专业铺贴工具,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虽然姚水平自我调侃集束达只不过是“赚小钱”的小公司,但是其依靠提供更加细化也更专业化的服务逆势胜出的结果却是不容置疑的。今年以来,其销售额不仅持续实现几何式增长,也让这一专注于铺贴辅料的企业更具品牌化色彩。“在陶瓷企业环节,我们会寻求与一线品牌建立战略联盟的机会,并在终端加紧与其经销商的合作,从而扩大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不仅如此,我们还会逐步完善产品结构,使集束达能够提供的服务更专业、更加细化。”面对波云诡谲的行业未来,姚水平有的不仅是信心,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在整个陶瓷市场供不应求、陶瓷企业“日进斗金”的年代,一个以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想走品牌化的路线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这不仅因为过度的繁荣使业内人士不屑于“赚小钱”,更因为巨大的市场缺口使人们无暇审视行业在服务层面存在的不足。但是当行业因为产能充沛不得不思考转型升级的时候,尤其当房地产遇冷导致整个建材市场缩水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重新梳理自己的工作,把原本疏忽的“服务”重新重视起来。
就本质而言,整个陶瓷产业链乃至任何实业都是因提供服务而存在的,如何提高其服务质量,便是转型升级不变的落实点。以集束达为代表的辅料铺贴行业,之所以能创造出“大寒冬”背景下相对温暖的“小气候”,正因其遭遇了整个行业开始重视服务的契机。
陶机设备研发的平台化
如果说“粗放”意味着所有人一哄而上地从事重复的生产,“集约”显然就是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服务。陶瓷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正是实现其生产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化的转变,亦即更加明确的分工,更敏锐的市场扑捉力和更加理性的生产运作。于是产业链被细化为更多的环节,各环节之间的连接也从原本的层次结构转为交互影响、更具整合优势的网状结构。本文来自Fstcb
“我们必须开发出更具兼容性的布料平台,使其往后具有强大的升级空间,往前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专注于陶机设备一个非常细小的环节——布料系统的研发,佛山博晖机电营销总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直以来,布料平台只是陶机设备研发很小的一部分,即使目前来看,全国专注于此的陶机企业也屈指可数。但是就整个行业链条来讲,布料效果的好坏却会最终影响产品的花色、优等品率,传统布料平台在抛洒扬尘方面的弊端更是实现陶瓷行业节能降耗的突破口之一。在以往的粗放式增长中,由于其市场份额小、研发难度大,一直不为业内人士所看重。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政策方面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促使陶瓷行业反思其生产方式,一些专注于此的设备研发企业也遭遇良好的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布料阶段与成品花色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更是促进了布料平台研发与产品设计公司的合作交流。“产品设计公司或者陶瓷企业的产品研发部门,往往不缺乏好的花色创意,然而这些创意的可操作性最终必须落实到工厂中去,更具体的则是落实到布料环节。”龚明威介绍道。设备公司与产品设计公司的合作,最终促进了各自生产参数的稳定性,也使陶瓷厂的产品开发更具可操作性。
在龚明威的眼里,即使生存于布料平台研发这样一个很小的环节当中,博晖机电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品牌化潜力。到目前为止,博晖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多功能综合布料平台”概念,使单纯的布料环节变成一种类似于Windows系统一样的平台系统;并优化了自身的产品结构,推出神晖、精冠等多套系统,从而针对不同砖种实现规模化或者定制化的生产。 而博晖于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研发中心,更是领行业之先,提供第一个检测设备使用参数的操作中心。
“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上面可以加载许多不同的工具,就像Windows系统上可以安装许多软件一样。”其言谈中已然具备了为行业树立标准的气魄,而实际上,博晖机电在今年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也的确取得了独树一帜的发展。
产业链重构下的“洗牌”
对于行业来讲,产业链的重构是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但是对于企业来讲,这一重构势必导致某些企业的消亡与另一些企业的兴起。由于其所处的行业地位发生了变迁,除去经营压力外,企业亦必须调整其对自身的定位.
当下的这段时间,正是行业公认的“淡季”。斯米克裁员,宝丽瑞嘉倒闭,一些公认的实力陶企也举步维艰。其引人深思之处,就不仅仅是经营的失误或者市场的凋敝,而是在新的环境当中,其存在的价值是否也被削弱了?另一方面,即使在大环境的“寒冬”之下,我们犹能看到一些小的企业反而存活的很好,甚至还有些新势力顶风上马。比如上述配套公司的迅速发展,只专注布料平台的陶机设备公司的发展等等。由于陶瓷行业分工负责,自然会随着成长而延伸出更为漫长的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生产销售一把抓的老大企业难免会显得求全责备且力不从心,且在长期运作中日渐显出制度的僵化与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一旦市场形势变得严峻,这些都将成为公司沉重的成本包袱。
随着产业链重构而起的新兴企业,反而会在环境当中显出其锐气。新企业的领导层多是从一些大型陶企走出来的业内资深人士,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也对其负责的环节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比如原本做产品研发就出去组建产品设计公司,原本做销售的就出去打造自己的陶瓷品牌。这些新企业没有沉重的成本包袱,对市场竞争也做足了思想准备,其精细化的自我定位与专业化的服务更是奠定了公司的生存基础。
我们可以预见,行业的洗牌不仅是陶瓷企业的更迭,它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其所代表的是提供不同服务的企业的兴起与消亡。如果说其它行业能够带来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必须由更专业的人做更专业的事。求全责备的老牌大企业营造不了一家通吃的垄断局面,新兴小企业却可以使产业链更加丰富,使整个行业的走势更加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