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王新带来的《“陶瓷”格仕陶经销商观2011意大利陶博会有感》。
每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博览会都是一次全球的陶瓷盛会。它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陶瓷行业展会。每年冠星集团的何总也会带领公司相关人员及优秀经销商参与这次陶瓷盛会。今年我作为格仕陶的2010年度优秀经销商也有幸被邀请参与。
这次参会感觉到最深刻的就是中国作为一个陶瓷大国,却被排斥在了世界之外。陶博会主要是有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陶瓷强国参加,也有阿联酋、巴西等新兴国家陶瓷参展,但是却没有一家中国品牌参加。中国商人只能作为购买方或者参观者出现。对比以前了解到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及出口国,确实有一种悲催的感觉。实际上看了展会的产品,除了很少部分的产品,如大规格薄板,我并不觉得在档次上参会的产品比较国内的产品有多大档次上的距离。价格方面比较而言也并不贵。各个参展品牌据说成规模的也不多,参会的品牌走大而全的路线基本没有,更多的是在个性化产品上深耕细作。比如一家做锈板的厂家就把各种锈板形式尽量多的表现,做仿木板的厂家就各色木板都做出来,仿佛不是地砖厂家而是一个木地板厂家。还有一个厂家是把一些基本颜色产品发挥到极致,比如一个灰色砖,就可以做到六七个深度不同,而且各种规格各种表面纹理都有,这样设计师在选择产品时可以在灰色一个非常单调的颜色中作出多种搭配,不能不说老外对产品的理解深刻。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做为国内陶瓷企业借鉴,即不用投入太多研发资金,又能够在一个小众细分市场创出品牌。毕竟目前国内这样做的陶瓷品牌还没有,是一个市场空白。
反过来说,中国企业不能参与顶级陶瓷盛会,而产品其实不差,个人究其原因,除了欧洲企业可能有的对中国企业崛起的恐惧外,对中国企业原创性是有担忧的。虽然我认为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与误解,比如格仕陶的米兰时装一代到三代的系列产品,就没有在此次展览会上看到类似的产品,我相信老外看到米兰时装系列产品也会有强烈兴趣。但确实目前中国的陶瓷行业还是缺乏对创新产品的保护,比如格仕陶畅销的米兰时装二代专利产品就被国内企业仿造。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意,我认为缺乏的是一种对创意产品的鼓励、保护或者更宽容的文化。市场有追风的习惯,往往一个有生命力的东西一出来就大家都蜂拥而上,专利仿佛一张白纸,结果立刻陷入价格战,后继的深度挖掘也没有资金保证而难以为继。比如从2009年开始的普拉提产品,从新产品到价格战到目前的烂市抛售,仅仅不过两年时间。如果政府能够从保护创意支持知识产权角度对普拉提产品进行专利保护,其它的企业如果生产专利产品就需要支付专利费,我想其带来的回报一定可以让专利所有人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或者更多层次的深度开发。近期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手机就是因为摩托罗拉一万四千多个专利,让谷歌在智能手机方面可以摆脱苹果和微软的专利围剿。我想,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在专利上对苹果公司进行保护,iphone也就不会从一代到现在马上推出的五代产品。苹果公司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市值公司。电子类公司如此,陶瓷行业也应该如此。如果我们的政府对创新进行保护,市场规则将偏向有创新的企业,从而变made in china 为 design in china。
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也影响着创新企业,除了一窝蜂地追求流行产品外,对新鲜事物接受起来也很慢。比如这次我看到的一个地砖施工新工艺,不需要水泥河沙,只用放入模具即可,但是国内要推广肯定涉及工艺规范的制订等等,而制订这样的规范又属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人员不会冒风险去主动制订规范推动新工艺,往往是企业来推动,如果没有符合规范,新的工艺就会在招标项目中不能推广。没有一个宽容的环境,创新的难度就容易胎死腹中。
要变中国由陶瓷大国为陶瓷强国,政府及媒体需要引导和鼓吹,真正的创新陶瓷企业在中国得到疯狂生长,那么,博洛尼亚还会拒绝中国企业吗?
好了,关于“陶瓷”格仕陶经销商观2011意大利陶博会有感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