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夹江”文化夹江·闪亮“非遗”中华文明瑰宝

时间:2022-11-17 10:09:31 来源: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夹江”文化夹江·闪亮“非遗”中华文明瑰宝》。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勤劳的夹江人不仅在生活的热土中找到了致富之路,还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千佛岩摩崖造像、杨公阙、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被称为夹江“国之四宝”,富有地域特色的“高桩彩会”、“竹麻号子”、 “唢呐”“堂灯”、“纸乡秧歌”等更是夹江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发展的有力佐证。

非遗“国家队”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

始于唐代的竹纸制作技艺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素以质量佳、技术精、品种多、宜书宜画、历史悠久著称。与安徽宣纸同被誉为“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始终保持完整的传统技艺,精湛的制作工艺,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www.xbcd.cn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更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先后两次来到夹江马村石堰与纸农石子清共同研制出著名的“蜀笺”、“莲花笺”、“大风堂”专用书画纸。同时,夹江书画纸也受到许多近现代中国著名书画家们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夹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高度重视书画纸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书画纸生产企业、作坊近千家,以及汇丰纸业有限公司、华宝纸业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并以此为载体,带动了年画、染纸、木版印刷、帖札、装裱、纸札等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夹江书画纸除了形成了一条龙的现代产业格局之外,还非常重视传统技艺传承的保护,竹纸制作技艺现有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市级传承人各1名,目前夹江正在着手培养、筛选更多的符合县、市级传承人评选条件的手工造纸技艺人,以更好的传承竹纸制作技艺。

夹江年画

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开始,借助夹江造纸的便利条件夹江年画应运而生。清代乾隆年间有夹江“董大兴荣”、“李宏发号”等号铺专制印绘作坊,到同治、光绪年时夹江年画已相当发达,木刻年画和手绘年画在民国时期内容近百种,远销湖广、云贵及东南亚。夹江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朴淳厚的韵味和珍贵的艺术价值。2008年,夹江年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成立夹江年画研究所,组织年画艺人抢救和保护夹江年画。

夹江年画采用套印技术和植物颜料,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夹江木版年画是用本地生产的连式纸加工制作成粉笺作胚纸,木版套色印刷而成。颜色为黄、丹、紫、绿、蓝、黑六色,所用颜料都用植物和矿石加工研制,极为讲究。年画内容既有反映民俗风情、民间故事的题材,也有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主题画。

文物“国家队”

千佛岩摩崖造像

夹江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夹江城西5华里的大观山, 摩崖造像镌刻于沿江石壁之上, 滨青衣江北岸。东起水文站,西至万咏岩,延亘600米。造象最高者离地面约20米,红砂石质,深浮雕,现尚存162龛,佛像2470尊。主要内容有:净土变、观音龛、地藏龛、说法庄严龛、毗沙门天王龛、一佛二菩萨等。保存较完好。其中最大者龛高340厘米,宽220厘米,深180厘米,一般龛面积约一平方米左右。2006年,千佛岩摩崖造像被列入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考证,千佛岩的造像题记中年代最早的造像,镌凿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主要龛窟建造于盛唐时期。

夹江千佛岩造像基本上是由民间自发镌造的,内容丰富形象多姿。从组合形式看,千佛岩造像可分为以单个佛像为崇奉对象的造像,经变故事图解造像,其它组合类型的造像等三大类。弥勒佛、阿弥陀佛、观音、护法神将、金刚卫士等以佛教经典故事、教义为蓝本的镌造,以图解形式反映佛教经典故事是千佛岩造像中最精华的部分。

杨公阙

位于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的杨公阙是一座墓阙,坐南向北为双阙结构,双阙相距13米,阙高4.68米,宽1.2米,厚0.88米,各由10块巨大厚重的坚硬红石重叠堆砌而成,阙座宽大稳重, 阙身凿铲平整,阙额雕刻华美,阙盖檀脊分明。从整个外形看去,好像一朵巨大的石蘑菇,古朴大方庄严凝重。同在2006年,杨公阙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公阙始建于东汉晚期,墓主杨宗为三国时期人物。其中,西阙于南宋淳熙年(1174—1189)重建。杨公阙的双阙结构可分为阙身、阙楼、阙盖三部分。阙身呈方形。西阙阙身上一座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6个字。东阙背面还有宋代题刻一首。双阙阙身上半部为阙搂,阙楼较阙身宽大,四周镌有多种浮雕图案,刻有横梁斗拱仿木建筑浮雕,镌刻精美,图象生动。柱梁以下浮雕图案更为壮观,有奔腾云中的神兽,搏击相拼的巨龙,雄踞山岩的猛虎,身手矫健的勇士等等,姿态各异线条流畅,简练有力。双阙阙盖为单檐庑殿顶式样,四周刻吊檐瓦当和葵瓣纹饰,从阙顶四分之三处向外平伸,与略向外倾的阙身形成相对平衡稳定。

巴蜀“奇葩队”

民间文化“金花”朵朵

夹江人在生产、生活中还创造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高桩彩会”、“竹麻号子”、“唢呐”“堂灯”和“夹江年画”并称为夹江民间文化“五朵金花”。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有的源自造纸工人的劳动号子,有的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民间戏剧”,有的则传承于田间地头。

“纸乡秧歌”以夹江悠久的手工造纸技艺为蓝本,集传统和创新于一体的新颖的健身秧歌。自2001年创立后,短短几年迅速征服了全国同行,成功跨出国门,填补了四川秧歌文化的空白,被媒体誉为“巴蜀奇葩”。如今,“纸乡秧歌”已成为夹江县的民族体育品牌,也是夹江继中国西部瓷都之后的又一张美丽名片。

好了,关于“夹江”文化夹江·闪亮“非遗”中华文明瑰宝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