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艺术家的门槛「艺术品富三代」

时间:2022-11-20 10:05:31 来源:画家宝松

大家好,艺术家的门槛「艺术品富三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画家宝松答网友问】

网友问:你认为艺术有门槛吗,艺术真的是富人才有的标签?

画家宝松答: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因为,这个“门槛”涉及了经济条件、家庭背景、自身认知、学养造诣、情怀爱好等等诸多事情,不可能以“一锅烩”的方法来解释清楚。

对艺术来说,如果这个“门槛”是指经济条件,那么这个“门槛”一定是有的。例如说,想搞摄影没有相机就不行。为了出更好的效果,又需要配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镜头滤镜等等,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太可能搞摄影的。再有,学画画,总要买笔墨纸砚,买油画颜料画布、油画箱画笔等。出去画写生,要解决衣食住行,没有点经济实力也不行。如果学戏曲戏剧,还要拜名师入正门,一定是需要经济力量支持的。所以说:经济条件是一个学艺术的“门槛”,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艺术来说,如果这个“门槛”是指家庭背景,那么这个“门槛”是可有可无的。为什么这样说?中国历史上的有识之士很多出自“书香门第”和“官宦世家”,但也有很多出自“草庐寒门”和“平民百姓”。学艺之人,不论中外,何种家庭背景皆而有之。固然家境殷实、家学深厚能给学子提供富养之优沃条件,若自己不争气,不求进取,终将一事无成。然家境贫寒之人,虽未有任何先决条件,但自己立志,勇猛精进,他日定必有大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此说来,家庭背景并不一定是搞艺术的“门槛”,或许还是令自己奋斗的“强化剂”。所以说,家庭背景只是一个人成长的“客观条件”,而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主观条件”是自己,是自己志向、毅力和决心的结果。

对艺术来说,如果这个”门槛”是指自身认知,我认为这个”门槛”是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所谓的“门槛”是看不到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那么,这个“门槛”又指的是什么呢?这便是对艺术、对美的认知和理解。有人说,这个认知和理解不应该是“学识和造诣”方面的事情么?我的回答:是,也不全是。是,指的是艺术一定要通过学识的积累和造诣的提高才会真正的弄懂。但这里的“也不全是”指的是在学习和从事艺术之前,每一个人“内心里的冲动和感悟”。他即使尚且不懂艺术是什么,但他能感悟到”美好和真善”,这便是从事艺术的“初心”。没有这个“初心”的出现和存在,想进入艺术之门是有困难的,这个“门槛”在所有人面前都真实存在,却只是有“慧根”的人才能悟到。

对艺术来说,如果这个”门槛”是指学养造诣,我认为这个“门槛”一定有!说“门槛”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这个“门槛”在哪儿?有多高?这是从事艺术的人一辈子要真心实意弄懂并认真对待的大事!不通过学习修行去弄懂“艺术的真谛”是无法从事艺术的。不提高艺术的造诣是不可能在艺术的天地中做出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品来,也不可能成为独领风骚的艺术家。很可能忙忙碌碌一辈子,只是在那儿从事“画画、设计”和“音乐、唱歌”之类的“事情”而已,与真正的艺术没有什么关系,更不要说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了。

谈了这么多艺术上的“门槛”,那么说,是不是艺术只是富人的“标签”呢?当然不是!富人有的只是钱,他可以拥有和占有艺术品,但他是不是真的理解艺术、热爱艺术则另当别论!他们或许玩的是“投资获利的游戏”,或许是“标榜另类的财富”,再或许是“彰显财富和情怀”的需要,等等这些均不能说明富人才是艺术的“标签”。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白石先生的小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有权有势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大艺术家齐白石先生用艺术的方式给那个“有权有势的汉奸”上了一课:没有心肝的权势小人,莫想用艺术来标榜自己,到头来还是泥团半坨,满腹糟粕而已。

2021.4.18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