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孩子性格内向 没有目标 社恐 怎么办 「孩子有社恐,父母怎么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个家长给我的提问。
我想,这个问题其实代表了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担忧,借这个机会,我们就展开说一下这个问题。
做一个探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01
首先,我们需要澄清的是:问题是什么?
性格内向、没有目标、社恐,三个表达中,哪个才是问题?
很多家长在提到孩子的状况时,总觉得浑身上下都是问题,无论是性格、行为还是为人处世的方式,每一样都不对,都需要大改造。
事实上,反复陈述的多个问题,可能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也可能有些根本就不是问题,被我们的“雷达”错误识别成了问题。
性格内向是问题吗?不部分人觉得是。毕竟性格内向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很吃亏。
另外,性格内向,还会跟胆小、懦弱、自卑等等,叠加出现。性格内向,似乎是一切问题的原罪。
这其实是个误解。内向、外向,是不同的、天生的性格特征,没有好坏、对错。
我想说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由一个人的基因构成决定;
它也是一种在内心深处不喜欢待在人多、嘈杂等外界刺激过多的环境中的性格特征。
不是缺陷,只是一种性格分类。
外向性格的人需要通过与人接触、互动来获取能量,而内向性格的人更倾向通过独处来恢复能量。方式不同,特点不同,但并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内向的孩子同样有很多优势:
①内向性格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②内向性格的人擅长思考,懂得独处
③内向性格的人擅长创造性新思维
④内向性格的人擅长艺术创作
⑤内向性格的人善于观察,更敏感、细致
⑥内向性格的人精通谈话的艺术,懂得倾听
对于内向性格而言,与其执着于把孩子改造成外向、开朗,不如引导孩子接纳自身性格,发挥自身性格的优势,来得更有价值,也更可行。
比如,发现孩子身上的性格优势,给与肯定和认可。
比如,在家庭中创造安全、独立的空间,让孩子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独处,消化情绪。
比如,教会孩子一些退出社交联系的方式(转移视线、沉默、上卫生间)。
这样,孩子就不会担心自己会被社交淹没,而能够在社交场合中进出自由。
PS:因为篇幅限制,这个问题就不在此展开叙述,感兴趣的可以留言,我到时单开一期《内向孩子的教育方式》。
02
那么,没有目标是问题吗?
看起来似的。
每天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看起来也没有年轻人的青春和活力,着实让人担忧。
这个问题不能绝对,要看孩子的年龄和自身状态。
青春期的孩子,没有目标,迷茫其实是非常常见的,甚至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情。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目标吗?你或许会说有,比如认真工作、賺钱养家、买车买房等等。
但是,我们又如何能判定,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而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的目标呢?
我更愿意把孩子“没有目标”,看作是一种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体现,是在思考自己未来何去何从,找寻自己的追求和人生意义。
只不过,很遗憾,暂时还没找到心目中的灯塔。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孩子,在思考,在寻找自己的出路,不希望糊里糊涂地过完这一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当然,他们需要引导,需要有成年人帮助分析,陪伴他们拨开迷雾,找到自己内心中真正的心之所向。
这不是一个问题,我更愿意看作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03
那么,社恐算问题吗?
这里需要明确社恐的定义和程度。
社恐的诊断标准,有些过于专业化而难以理解,我们来一个通俗的解释:
首先,只要是社交场合都会带给孩子极高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感。
其次,其实孩子自己知道这种害怕和焦虑不合理,但是自己无法不担忧。
再次,出现明显的回避社交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不跟人打交道,甚至不出门。
最后,这种害怕社交、回避社交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到了不得不解决和处理的程度。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社恐的男孩子,因为害怕见人,不敢上学,渐渐不敢出门,整整在家待了两年。
除了家人,不敢跟任何人打交道,甚至连出门买东西都异常抗拒。
因为头发太长,不敢出门剪头发,父母只好把理发师请到家里来给他剪头发。
这就属于严重社恐。
那么,提问的家长,孩子的社恐究竟到程度呢?对日常生活影响大吗?这也是需要澄清的问题。
如果完全符合我们所说的社恐的特征,那这就是关键问题所在。
04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基本清楚,看起来问题一大堆的孩子,其实主要问题是社恐,也就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而性格内向、没有目标,可能是相关问题,或者间接影响导致的问题。
比如,因为性格内向导致自卑,因为不敢放松人际交往,导致社交问题。
出现社交问题后,感觉孤单、迷茫,甚至自我怀疑,因而没有动力和目标。
也有可能是社交问题出现在前,因为人际交往问题而自卑、自我怀疑,进而全面否定自己。
陷入迷茫之中,看起来缺乏活力和动力。
之所以花大量的篇幅连分析这个问题澄清的过程,也是希望提供一个参考和示范,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和排查。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没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自己倒焦虑、慌乱了。
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梳理一下关键点,再进行针对性地处理。
05
那么,我们就借这个问题,集中说一下社恐问题的处理。
第一,如果是严重到完全无法出门社恐,回避一切社交场合的社恐,一定要借助专业的力量处理。
这样的时候,单凭家长的劝说、引导,不仅很难达到效果,反而会延误孩子的治疗时机,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必要时可以尝试住院治疗。
第二,社恐的解决方式,不在于讲道理,而在于“行为脱敏”。
简单来说,就是越是怕社交,越是要将孩子放在社交的场合中。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更容易催生出社恐的孩子,太多原本需要面对面完成的事情,现在都可以由网络代劳,其实是减少了社交机会。
没有锻炼,人的社交能力其实会退化。
社交是一种可以训练的能力,即使内向、害羞的孩子,也同样能完成起码的社交活动。
家长需要创造社交机会和场合,促进孩子去“脱敏”。切忌过于代劳、包办。
比如,孩子不敢自己买东西,就帮他们去买。
孩子面对陌生人不敢说话,就代替他们做自我介绍。
鼓励,并且坚持,即使孩子反复退缩,也坚持孩子自己完成整个过程。
当然,也要在孩子有进步时,及时地给与肯定和鼓励。
第三,社恐的规律是,越是回避社交,越是害怕社交。
长时间不跟人接触,外面所有人都会变得仿佛牛鬼蛇神,恐怖异常。
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社交需要,很多孩子说喜欢一个人待着,其实更多的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
因此,尽可能避免孩子在长时间内完全没有与外界的社交互动,保持与其他人的接触,一点点的突破自己。
第四,社交引导需要见可能小步骤,从容易做到的部分着手。
从能在人少时下楼,到能到附近的小超市买东西,再到能够见到熟人简单的打招呼。
慢慢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也强化孩子的成就感:
你今天可以独自下楼了。
你今天可以跟楼上的同学打招呼了。
你可以去超市买自己想吃的零食了。
循序渐进,耐心和坚持,是应对社恐的诀窍,也是亲子教育最重要的秘诀之一。
相宇
青少年教育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专业解决:厌学 辍学 网瘾 学习障碍更多青少年心理问题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