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昆明安宁市法华寺石窟「华严寺地宫」

时间:2022-11-22 12:05:33 来源:掌上春城

大家好,昆明安宁市法华寺石窟「华严寺地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掌上春城讯近日出台的《云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开展安宁法华寺石窟等中小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安宁法华寺为何会成为重点保护对象?有什么特别之处?保护工作进行得如何?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走访。

记者走访

法华寺石窟“千疮百孔”

从昆明出发大约3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安宁市小桃花村。在村子对面的洛阳山上,简朴的法华寺就坐落其中。

站在小桃花村南口向山腰望去,叠翠丛中的法华寺隐约可见。沿水泥路向东南方前行,步行半小时就可抵达法华寺。一路上,林木森森,风光秀美。

据清雍正年间《云南通志》记载:“法华寺在城东十里洛阳山,宋大理段氏建。”明代谪戍云南的杨慎所作《游法华寺晚归再饮遥岑楼》一诗中就曾描述过法华寺暮春初夏“红将敛”“翠欲流”的美景。那时,香客、游人络绎不绝,都去瞻仰法华寺石窟群。

1705年,当地州守再次重建法华寺,并修建禹王碑、接引殿、真空亭等。清代咸丰年间,寺已毁,岩壁上石窟尚存。窟内雕凿石佛多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地区为数不多的石窟艺术之一,对研究云南的佛教艺术及民俗有重要的价值,1965年被列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憾的是,记者现在看到的是,石窟内的佛像均遭严重破坏。所有石窟雕像的头部大部分遭破坏,只有躯干部分较为完整。但是,雕像精细的刻痕仍能显示出石窟的精美。

缘由探究

20世纪70年代遭严重破坏

记者看到,法华寺石窟依山岩绝壁修建,共分4处:第一处,是地藏菩萨及观音造像;第二处,是十八罗汉,分列为上、中、下三层,石窟下石壁刻有“晚照”二字,因遭毁坏,罗汉造像和题字均有残缺;第三处,原有造像三窟,有一窟雕有佛及菩萨像,另外两窟已无法辨认;第四处,雕释迦佛涅槃像,俗称卧佛,长4.8米,为石窟中最完整的一窟。这也是法华寺别称“卧佛寺”“睡佛寺”的来由。

自宋代以来,这个隐匿于山林之中的石窟经历了千百年风雨侵蚀,以及地震、滑坡等自然损毁,能够存留至今已属不易。但,其遭受的人为破坏也很严重。

“法华寺石窟遭到最严重破坏是在20世纪70年代。”安宁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武显说,在整个石窟的壁面上,甚至佛像上,都被刻上了诸如“到此一游”之类的字以及姓名等,把石窟破坏得惨不忍睹。

记者现场看到的各种破坏痕迹,也确实有很长时间了,有的刻痕已长满青苔。

武显说,20世纪80年代后,安宁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这一名胜古迹的保护工作,修了路、植了树、筑了台、加了护栏杆。因此,法华寺石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抢救保护

已制定方案 计划年内开工

近年来,虽然也有少数游客有不文明的破坏行为,但都被及时制止并处罚。“这些石窟有专人负责看管,同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武显说。

此前,安宁市曾考虑对寺庙和佛像进行修复,但贸然修复会影响此处文化的原有面貌。所以,按照国际惯例中“对于已经损毁的文化遗迹,应只作为‘遗址’进行保护”的做法,法华寺石窟一直是作为重点文物在做保护。

2020年4月,根据市域文物现状,安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出文物抢救性保护三年计划清单。其中,法华寺石窟保护项目列入2021年计划,项目预估投入资金约400万元,主要保护内容为石窟造像、禹王碑表面清洗、微生物防治,修复、裂隙灌浆及防风化加固,文物数字化保护,安防系统、排水系统及周边环境整治等。

去年12月,法华寺石窟保护项目已启动勘察设计方案编制。今年,云南省启动石窟寺调查工作时,安宁市率先完成法华寺石窟激光全息影像扫描等基础工作,及时上报石窟寺调查报告。随着《云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出台,法华寺石窟的保护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武显说:“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编制,将于近期逐级上报审批,计划今年下半年启动保护工程。”

事实上,从2020年起,安宁市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在进行2021年财政预算时,安宁市政府决定在1000万元预算基础上再追加1000万元,“倒逼”文物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工作,力争用3—5年时间,将安宁急需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修缮一遍。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书勇

责编:李冬雨

编审:周婷

终审:李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