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大家好,张坂木雕一条街「泉州木雕大师卢思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台商区“十二年”,新区给大家的好的印象各有不同,是路宽了,房子多起来了,好的学校也来了...但说起对新区的担忧与思考,都是围绕着人口和产业展开的讨论。
台商区“十二年”,我们真的了解这个新区吗?
泉州高铁东站效果图 |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主题直接锁定张坂木雕,因为这个产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十几年前及更早前的张坂木雕行业,多数以贴牌加工为主,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从业者很难看到希望。新区建立以来,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也让木雕行业迎来新的机会。以前的工厂、作坊基本上只集中在雕艺街一带,近几年已逐渐扩展至整个张坂镇,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而且规模更大、产品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
张坂上塘雕艺街 | 图片来源:今日台商投资区
近几年,在整个张坂雕艺圈中,大至公司、小至作坊、工作室等,都开始有了自主品牌的意识,开始注重版权,并不断研发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
展厅陈列 | 由被访者提供
截至2020年9月相关报道数据,目前拥有规模以上雕艺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千年,张坂木雕工艺不断地推动木雕文化遗产焕发异彩的,除了世代辈出的大师,还有无数手艺人的坚守与追求,她们生于斯长于斯,一辈子大部分的时光都贡献给了手中的雕艺作品。
这些手艺人中,有一半以上为女性,她们勤劳、细腻、富有韧性,她们手中的每一件雕艺作品,都散发着别样的光彩。2022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关注木雕产业的半边天,听她们分享关于木雕与新区发展的一些看法。
关注张坂木雕半边天:不同工序的手艺人(组图)
“张坂木雕的进步,
表现在每一道工序上”
孙惠青 75后
泉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
《戏》/ 由被访者提供 《戏》/ 由被访者提供
木雕作品《戏》入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021“丝海匠心——闽南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作品《歌颂祖国》获2021年”百年奋斗·千年传承“木雕行业职工技能竞赛“二等奖”等。
“我很喜欢木雕,我想要做到自己不能做的时候”。15岁入门,从事木雕创作研究已经31年,孙惠青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位上,用她的话说,她还想继续钻研,因为非常珍惜这个手艺,要一直向好的方面去延伸。
孙惠青(右一)/ 由被访者提供
“看到别人可以做的,我做不了的,就一心想要去学习和突破。”孙惠青说,以前只会做工艺品的脸部,不会做佛像的脸部,所以30岁的时候开始重新钻研,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技术。
关于新区木雕产业的发展,孙惠青觉得,这个进步是表现在每一道工序上的。所以不管是在赚钱还是工艺方面,每个人都是潜心钻研;不管是老板还是工人,都在进步,老板有信心了,工人就有信心了。在心态上,这个进步还是全体性的,每个人都在发展,当你看到别人在进步,你也会去追赶和超越。
“现在谈'后继无人'为之尚早,少不代表没有,而是代表更精。”
蔡三珍
85后 泉州金牌工人
蔡三珍作品《忠义千秋》| 由被访者提供
作品《忠义千秋》获得第六届泉台两地雕艺行业职工技能竞赛漆线雕及彩绘二等奖。
蔡三珍在颁奖仪式上(左一)| 由被访者提供
15岁,初中毕业后的你在干什么?
15岁的蔡三珍,已经开始自己的木雕生涯。经历了“排斥-不得不学-找到乐趣”的心路历程,目前她从事的是木雕技艺中的“漆线”工序,这是一项十分需要耐心、细心、静心的工作,有时候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除了师父的技艺传授与精神鞭策,上进好强、不服输的性格也造就了今天颇有成就的自己。虽然困难常有,蔡三珍说,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肯定、欣赏就会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蔡三珍从业的十几年,也是整个雕艺行业迅速发展、创新的十几年,无论是工艺、手艺还是审美、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蔡三珍表示,自己也在不断学习、进步,去适应作品的风格变化,但同时自己的初心也从未变过,“让自己的技艺更好、更精”。
竞赛中的蔡三珍| 由被访者提供
与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张坂木雕也面临着“愿意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困境。但是蔡三珍对此并没有太多担忧,在她看来,学的人少,并不代表没有人想学,现在谈“后继无人”为之尚早。“少不代表没有,而是代表更精”,这是她的看法。
“早前的木雕学徒,由于没有足够的美学基础,学起来多少会有些吃力”。蔡三珍说,年轻的一代更多的是追求审美的提升,且自身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美学基础,能较好地将美学和技艺结合,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德润产业园 | 图片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
十二年台商,蔡三珍也成为了新区快速发展的见证者。在她看来,近12年以来,台商区最大的变化是路变宽了,人变富裕了,交通也更方便了,不断有新的工厂建设起来,木雕行业的就业机会也更多了。
台商区湖东总部经济区(建设中) | 图片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