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画布上闪烁着霓虹灯 为何惊艳了世界 「城市的霓虹灯在闪烁」

时间:2022-11-28 19:57:28 来源:芭莎艺术

大家好,画布上闪烁着霓虹灯 为何惊艳了世界 「城市的霓虹灯在闪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玛丽·韦瑟福德《No.4000》,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84.5×251.5cm,2017-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6月19日(北京时间晚6点),高古轩线上项目Artist Spotlight“艺术家聚焦”特邀艺术家玛丽·韦瑟福德的画作正式登陆画廊线上平台。韦瑟福德是美国当代抽象主义绘画领域最具胆识的实践者之一。她的创作打破了传统常规,将纷呈的彩色霓虹灯置于亚麻布之上,由此对所居住城市的浓厚情感与当下面对的尖锐社会问题作出表达与回应。


画布上的霓虹

近年来,玛丽·韦瑟福德(Mary Weatherford)的绘画探索持续在国际艺术界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密切关注着,并拥有着极高声誉。2015年,她的作品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上曾广受好评,使其成为当时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此外,她的创作还曾被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洛杉矶哈默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女性艺术博物馆等永久收藏。


玛丽·韦瑟福德《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Stars(Take the A Train)》,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594.4×10.2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Courtesy Gagosian

身为一位对绘画抱有无限热情与真诚态度的画家,韦瑟福德在继承历史上绘画传统脉络的同时,还不断打破着既定的绘画常规。她将生活中诸多实物带入绘画,并在2012年开始将霓虹灯管引入到创作中,并对绘画的处理方式和再现形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实验。在韦瑟福德极具标志性的画作里,抽象的绘画风格在此既成为一种表现力极强的形式语言,也代表着艺术家对世界高度个人化的探索方式。



“I’ve Seen Gray Whales Go By”展览现场,高古轩画廊,2018年,Installation View,Artwork © Mary Weatherford,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Courtesy Gagosian

韦瑟福德于近年来创作的绘画大多是对当下事件的即时回应,也是其个人对此前传统绘画叙事性的反思。她以独特的描绘方式追溯着那些喜于讲述故事的早期画作,以此唤起人们对该领域过往发展进程的关注。



“I’ve Seen Gray Whales Go By”展览现场,高古轩画廊,2018年,Installation View,Artwork © Mary Weatherford,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Courtesy Gagosian

自2017年开始,韦瑟福德与高古轩画廊(Gagosian)展开密切合作。并于次年举办展览“I’ve Seen Gray Whales Go By”——这便是她在高古轩的首场个展,当即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如今,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更是愈发受到欢迎。今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in Hong Kong)网上展厅仅开幕不到半小时,高古轩就成功售出了她的一幅价值75万美元的代表性绘画作品。



“I’ve Seen Gray Whales Go By”展览现场,高古轩画廊,2018年,Installation View,Artwork © Mary Weatherford,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Courtesy Gagosian

韦瑟福德的创作具有高辨识度——自由涂抹的饱满颜料,以及画布上由艺术家“随意”安置的彩色霓虹灯管,共同构成了那些巨大的绘画作品。它们首先在远处便格外吸睛,而当观者走近后还会发现颜料彼此间所呈现出的多重变化,甚至有的细节之处还能清晰地看到用马克笔飞速描绘出的大片印记,令人耐人寻味。


玛丽·韦瑟福德《Splendor in the Grass》,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619.8cm,2019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玛丽·韦瑟福德《The Gate》,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84.5×251.5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实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视觉效果背后,每幅作品中所出现的光的颜色、长度,以及在画面中具体被照亮的区域都是经过艺术家仔细考量后的选择。这些画面也各自彰显出韦瑟福德的每幅作品最为独一无二的情绪和思考,它们自身就有着足够大的气场,使得观者总能在画前端详良久、引人入迷。


玛丽·韦瑟福德《Cosmos》,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264.2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下沉的洛杉矶

尽管韦瑟福德自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活跃于艺坛,但其最为关键性的突破还是2012年。那时,她曾是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贝克斯菲尔德(Bakersfield)分校的一位访问艺术家。一天,她开车游览这座小城,突然发现城市中那些破旧工厂和餐馆的彩色霓虹灯有些仍在亮着,而有些则已被烧毁了。随后,她将这一灵感即刻带入到绘画创作当中,开始将霓虹灯置于画布之上。


玛丽·韦瑟福德《Weath》,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594.4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由此,“贝克斯菲尔德”便成为她在画作中融入霓虹灯管的首个系列。这些工业产品被艺术家直接拧入画布,并通过细线连接。二维平面的绘画瞬间被赋予了三维装置的特质,如此奇幻的组合彼此间产生着化学反应,最终共同通向位于地板尽头的电源转换器,就像是一场被预先安排好的“完美联姻”一般。


玛丽·韦瑟福德《Weath》(detail),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594.4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韦瑟福德一方面让工业的光芒投射在了传统绘画上,另一方面也令霓虹灯管成为了绘画中至关重要的“线条”。炫目的光与多层次的色彩共同在观者的视网膜上投射出一个幻象,并在其视线离开后依旧能持续良久,仿佛映射着关于城市工业发展为人们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改变。


玛丽·韦瑟福德《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Stars(Take the A Train)》(detail),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594.4×10.2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通过使用霓虹灯管、电线、电源变压器等硬件,韦瑟福德首次在绘画中证实了城市文明的存在。她将对所居住城市历史的关切情绪全然爆发于画布上,每幅都像一个专属的存储器,将过去以及艺术家渴望到达的未来一并记录其中,同时具有着强烈的诗性与现代基因。

时尚芭莎艺术(Harper"s BAZAAR ART)专访玛丽·韦瑟福德,针对其最新的“Train Yard”系列画作,以及当下洛杉矶这座城市正在经历的事件与其展开探讨。


玛丽·韦瑟福德(Mary Weatherford),1963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奥海镇,现在工作、生活于洛杉矶。

BAZAAR:近些年的新作在创作思路与风格上,与过往诸多系列的联系是什么?

玛丽·韦瑟福德:自1995年以来,我创作的每幅作品都源于一次真实或想象的经历。经过一年的构思之后,我从2016年开始用黑、白的灯光创作全新的“Train Yard”系列。它们与美国传统文学、音乐、电影和摄影的流行主题——旅行中的想象空间密切相关,尤其是火车和火车旅行。


“I’ve Seen Gray Whales Go By”展览现场,高古轩画廊,2018年,Installation View,Artwork © Mary Weatherford,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Courtesy Gagosian

BAZAAR:为何能坚定于在绘画中做出如此大胆的改变并坚持至今?

玛丽·韦瑟福德:2008年,我的妹妹得了重病,直到现在我仍处于悲伤当中。在创作层面,我受到贝克斯菲尔德灯光的启发,发展出了霓虹灯系列画作;但我同时也相信这些创作能给予妹妹最好的鼓励,虽然她在2012年过世了。



“I’ve Seen Gray Whales Go By”展览现场,高古轩画廊,2018年,Installation View,Artwork © Mary Weatherford,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Courtesy Gagosian

BAZAAR:在你看来,当在一幅绘画中加入实物后,它还是一幅纯粹的绘画吗?

玛丽·韦瑟福德:是的。在西方传统艺术中,拼贴画这种现代艺术形式可以说始于毕加索。对此,我们甚至并没将汉纳·霍赫(Hannah Hoch)这样的照片拼贴画家纳入该领域的探讨。事实是,仅在毕加索后,尝试在作品中或作品上粘贴物品的艺术家不胜枚举。而在西方传统艺术之外,其它文化的艺术家一直也都会将收集来的物品添加在创作当中,以此来装饰他们的作品。


玛丽·韦瑟福德《Athena》,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264.2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BAZAAR:霓虹灯管这种材料与你的创作最为契合的特质是什么?为何它没有被其它物件所替代?

玛丽·韦瑟福德:选择霓虹灯是因为我总会在夜晚或傍晚时欣赏城市中带有霓虹灯的景色。此外,我也很喜欢在时代广场或涩谷的十字路口这样的地方被周围诸多LED灯彻底淹没,之后再回家。我可以通过它们来表达对人造世界与城市化等主题的探讨。

在早期作品中,我曾用过某些其它物品,例如贝壳、海星、海绵、假花等。我非常欣赏曾在80年代末看过的一场画展,当时的那位艺术家将砖块粘贴在画布上。那些砖块非常重,以至于都快把画布撕裂了。如果有人能告诉我那位艺术家是谁,一定请在Instagram上直接发消息给我。因为实在回忆不起来,问过三位专家都无人知晓。


玛丽·韦瑟福德《Cock Robin》,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594.4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BAZAAR:霓虹灯管会在观者眼中留下片刻的残余图像,这是传统绘画中任何颜料都无法达成的特殊视觉效果。这一特质是否与某种精神性的表述相关?

玛丽·韦瑟福德:它让我想到人类的眼睛是有视锥与视杆的。从精神角度讲,或许这些与灯光颜色相反的残像就如同始终在我耳中环绕、但别人却完全听不到的声响一样。它们是我的大脑所“看”到的一些东西。


玛丽·韦瑟福德《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Stars(Take the A Train)》(detail),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594.4×10.2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BAZAAR:你对洛杉矶有着怎样的感情,如何看待身为艺术家的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

玛丽·韦瑟福德:我是洛杉矶人,从1966-1972年都住在这里,它就像家一样,早已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后来我曾去纽约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但在1999年又搬了回来,正好赶上当时的青年艺术在唐人街一代兴起,就像是80年代的曼哈顿东村那样。说起洛杉矶,我脑中立刻便会涌现出焦油坑的味道,还有那些灯光和房屋。


玛丽·韦瑟福德《Gloria》,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594.4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BAZAAR:你曾在2014年创作过一幅名为《Down Los Angeles》的作品,当时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玛丽·韦瑟福德:有天晚上,我从洛杉矶市区开车回家,那里的人行道上支满了帐篷。你无法想象,洛杉矶每晚都有多达六万人露宿街头,这真是一种耻辱。在创作那幅画时,我想象自己走在夜晚的洛杉矶大街,一路享受着夜的美丽,同时也感到深深的孤独。


玛丽·韦瑟福德《Gloria》(detail),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97.2×594.4cm,2018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I’ve Seen Gray Whales Go By”展览现场,高古轩画廊,2018年,Installation View,Artwork © Mary Weatherford,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Courtesy Gagosian

BAZAAR:本次线上展览的形式与传统白盒子空间截然不同,如今各种展览也纷纷转型线上,在这一变化中你领悟到什么?

玛丽·韦瑟福德:亲眼观看艺术品当然还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体验。近来由于疫情而隔离在家的几个月,我爱上了在YouTube上浏览各种人的采访,也从中学到很多。我还是相信这场展览未来会在原本计划开展的伦敦展出。虽然不会有大规模的开幕,但感兴趣的人还能看到它。本次当我准备线上展览的书面说明时,我感到十分焦虑。毕竟,我是个画家!但我也重新审视了许多过去的灵感来源。


玛丽·韦瑟福德《Train at Night, String of Light》,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84.5×251.5cm,2019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玛丽·韦瑟福德《Train at Night, String of Light》(detail),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84.5×251.5cm,2019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值得一提的是,我为此次线上展览总结了一份与火车和旅行相关的乡村布鲁斯、布鲁斯、民谣和乡村音乐的播放列表。最后一首曲子是琼·贝兹(Joan Baez)曾在凌晨三点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即兴创作的一首五分钟无伴奏合唱版《马车下来,带我回家》(Swing Low, Sweet Chariot),也在此邀请大家与我一同欣赏它。


Mary Weatherford’s Train Yard paintings in the studio, including No. 4000 (2017-

2018) on the far right, Los Angeles, 2019

韦瑟福德以其最为平实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勾勒出身为一位画家眼中时刻关切的世界。城市的工业材料被她转化为一种全新的抽象绘画形式,而其作品的价值绝非仅仅是创造出了如此别致的艺术语言。


玛丽·韦瑟福德《Train at Night, String of Light》(detail),Flashe and neon on linen,284.5×251.5cm,2019年 © Mary Weatherford, Photo: Fredrik Nilsen Studio, Courtesy Gagosian

韦瑟福德的艺术之所以在今天被更多关注,正说明人们愈发从中看到了这位艺术家甘愿褪去所谓艺术的光环,回归到一位希望实现社会平等的平凡市民、一位渴望绘画与当下发生有效连接的画家的真切视角。她从城市中那些破旧的霓虹光影中,构建出了一段段真实的、想象的当代绘画故事。

即将展出


2020年6月19日(北京时间晚6点)

高古轩线上项目Artist Spotlight“艺术家聚焦”

特邀艺术家:玛丽·韦瑟福德作品正式上线



策划 齐超

编辑、采访、文张婧雅

图片提供高古轩画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