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舞蹈课教学案例「“我们的舞蹈”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

时间:2022-11-29 16:21:17 来源:人美renmei

大家好,舞蹈课教学案例「“我们的舞蹈”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公益支教队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中心小学,以“遇见•重生•审视” 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第五届“蒲公英行动”,“我们的舞蹈”是“蒲公英行动·乡村学校美育夏令营”中项目式学习的第三课。这次支教活动在课程研发方面既遵循了蒲公英行动的传统,深度融入当地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内容,又在核心素养的大框架下,积极思考、探索“做中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新教育课程理念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问题。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宋摹本 中国画 五代


教学背景


“我们的舞蹈”为第五届“蒲公英行动·乡村学校美育夏令营”中项目式学习的第三课,项目任务在这节课被分解为“画彩旗、装点教室,使之具有本地文化特色”。主要从两方面体现当地文化特色:一是提取当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主要色彩作为彩旗的颜色;二是选用当地民族传统舞蹈为题材,同时进行与数学的跨学科学习。其中,美术学科内容主要有:了解绘画的基本语言,能从观察、比较绘画语言的角度赏析绘画作品;学习剪影人物画的方法;制作彩旗,装点教室。数学学科内容主要有: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形;进一步理解大小、多少、前后、比例等基本概念;运用估数的方法,提升估数能力。


本次活动参与学生39人,8岁至12岁不等,多数为苗族。课程内容重点突出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以小组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设计“小辣椒要行动了”游戏,进行课堂组织和评价。


教学设计与实施


1教学目标方面(KUD、迁移)


教师以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知道(K)并理解(U):线条、形状、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语言;可以用抽象线条和形状概括物体形态。


学生会做(D):能以头长为单位估测身高及各部位长度;能用简单的线条勾画人物的动作,通过添加服装、道具的方式表现人物的外轮廓的特点;能用剪影画的形式,有创意地表现单个或多个人物舞蹈的场景。


归纳以上方法,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通过剪影画在彩旗、校园围墙、摄影、舞美中的应用,体验剪影画在不同媒介上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通过以头长为单位,估测身高及各部位的长度,学生实践数学中估数的方法及比例的概念。


芦笙舞


2基本问题方面


提出不同问题:用简单的线条、形状、色彩是否可以表现丰富多样的舞蹈场景;观察同学的身高,是否可以用短的垂直线在画纸上标出他们的身高比例;了解舞蹈与当地民族生活的关系等。


3教学实施方面


通过歌舞热场,创设情境。教师播放音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跟学生一起做 “小辣椒开始行动了”游戏。“小辣椒开始行动了”的活动贯穿整节课,起到评价的作用。老师与学生对过口令后,纪律表现好的小组会得到一个小辣椒,也就是1分;反之,教师会从小组盒子里拿走一个小辣椒,也就是减1分。设计意图:下午上课容易瞌睡,歌舞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集中注意力。同时,这里的一个小辣椒不再是小辣椒,而是数字“1”,即1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学习经历。


欣赏舞蹈,导入课题。教师以板凳舞、芦笙舞为例进行讲解。设计意图是讨论一个基本问题:舞蹈与当地民族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节课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板凳舞


比较欣赏绘画作品,思考基本问题。教师向学生讲解在跳芦笙舞时要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线条、形状、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语言。找出同样是用线条、形状、色彩表现舞蹈场景的绘画作品,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时,观察画家是如何使用绘画的基本语言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绘画表现方法。设计意图:在绘画活动开始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有指向地感受、思考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问题。


埃德加·德加 《绿裙舞者》(局部) 1877-1879年


明确任务及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彩旗上用剪影画的形式,画众人在跳芦笙舞或板凳舞。设计意图:发布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在做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相关观念,学习需要用到的技法,强调“做中学”。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舞蹈场景的作品中,绘画时使用的工具材料及采用的绘画形式。介绍剪影画的绘画特点,并以下图中苗族汉子边吹芦笙边跳舞的场景为例进行讲解。随后总结出剪影画只有画好舞蹈者的头长身高比例,才能画好他的外轮廓。用简单的线条与形状就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舞蹈动作。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尝试用线条和形状勾画人物形态,表现人物的舞蹈动作。设计意图:提出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游戏、任务、练习等环节,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进行估数练习及知识迁移。


叶浅予 《苗岭芦笙》


完成任务,展示评价。小组合作完成彩旗的绘制。要求每人尽量画出一人到多人不同队形的芦笙舞、板凳舞场景,并与五种颜色的彩旗进行搭配,形成丰富的效果。教师最后点评,并结合几类剪影效果作品赏析,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明确目标,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比较、分析剪影画在多种媒介中的运用,进行知识迁移。


课堂作业展示


4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主要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如“小辣椒要行动了”游戏贯穿课程始终,既对学生的随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作业、纪律等情况进行评价,也对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课程结束时,还会对各小组进行总体评价。


教学反思


首先,这是一堂综合课。一是与数学的跨学科综合。无论美术学科还是数学学科,比例、基本形是需要学生充分掌握、理解的基本概念,但两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却是不同的。在美术学科中对人体比例的学习出现在中高学段,常以事实性知识形式出现。在数学学科,估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数学能力,在第一学段就出现了。估数的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多多练习。“我们的舞蹈”一课将估数的方法与人体比例的教学相融合,将事实性知识学习转变为需要持续理解的基本概念学习,既提升美术素养,又增强数学能力。二是学科内的综合。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语言”这一观念为引导,综合了绘画作品欣赏与创作两个活动领域,在“装点教室”的任务中,又与设计应用领域结合。


亨利·马蒂斯 《舞蹈》 油画 1910年


其次,这是一个“KUD”“DKU”教学探究课。教学目标的表述是“KUD迁移”,借鉴的是林恩·埃里克森博士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育课程研究成果。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融合杜威的“活动中心论”教育思想,以“DKU”的形式展开,即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围绕任务展开教学。


再次,课程设计强调了文化理解与创新。围绕“遇见·审视·重生”主题,本课主要从两个方面融入当地文化:将传统服饰上的色彩迁移至彩旗,民族舞蹈作为表现题材。


最后,由于教学实施不足3课时,为求结构完整,如文化理解、服饰色彩提取与迁移等环节没有充分展开,学生探究不够深入。



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第4期

《“我们的舞蹈”教学案例》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第5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