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肖若兰的艺术风格是什么「艺术特点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肖若兰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在易俗社创造的,但是,她的艺术风格却不是易俗社一派,这是由她的艺术经历造成的。由于父亲的原因,肖若兰从小就在易俗社进出,也有易俗社老艺人给她说过戏,据说郑香亭、王天民、宋尚华等人都给她开过蒙。但是,因为那时的易俗社还不收女学生,所以,这种开蒙就必然是凌乱的、随意的,严重缺乏系统性。幸好有父亲肖筮易的督促,她竟然八岁时就在西安三意社打炮成功了!不过,以那样的年龄获得的“八岁红”艺名,毕竟应该是以稀奇为主要原因,要真正拿艺术性说事,我认为还为时尚早。其实,在她之前,著名坤旦演员王玉芳(1929~1997)就以坤童大红一时,获得了“七岁红”的艺名,在肖若兰出道时,人家都已经能凭艺术养家了。1945年,在肖若兰11岁的时候,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同王玉芳、梁秋芳(帽辫子)等三个坤童一起去咸阳益民社搭班演戏了。1946年,肖若兰到国民党17师猛进剧团演戏,17师师长何文鼎喜欢肖若兰,遂收其为干女,并指定周至秦腔著名教练“辣子红”赵甄华等人专门训练她。肖若兰是在猛进剧团的这段时间才正式接受了系统的秦腔基础训教,并且确定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翌年,肖若兰随17师进入延安,17师失败后,肖若兰由何文鼎带回大荔,并在那里结识了著名演员苏蕊娥(1932~1967)。不久,猛进剧团由何文鼎接回周至。1948年,猛进剧团由地下党控制,肖若兰脱离该社,以肖露兰的名字到西安晓钟社演戏。该年,晓钟社在泾阳演出《蝴蝶杯》失败(吕宁馨饰演胡凤莲,肖若兰饰演卢凤英),肖若兰遂进入三原明正社,并随社在西安演戏。1949年,肖若兰到郭育民创建的秦声社演戏。1950年,肖若兰在西安尚友社演戏,该社当时名流众多,孟遏云、余巧云、肖若兰等人一时都难有演出机会。
1952年,肖若兰跟孟遏云被西安易俗社接收。同年参加进京汇演,跟余巧云同演马建翎新改编的《游龟山》胡凤莲一角,余巧云 为A角,肖若兰为B角。进京演出前,肖若兰余巧云等人接受封至模、王天民、宋上华等名师的严格培训,技艺大增。肖若兰是由此才真正跻身名流之列。
肖若兰这种艺术风格最著名的是长安名旦宏秀云(1928~1997),甚至可以说肖若兰是宏秀云艺术的继续,只是,她的戏路没有宏秀云那么宽泛。宏秀云的师傅是著名须生“胆大红”王德义先生。王先生早期在周至户县一带挑班演戏,后来在西安培训出了茅玉丽、王桂玉(王德义的女儿)、王玉芳(王德义的孙女)、宏秀云等秦腔最早的坤伶。因为有周至秦腔风格的影响,本来嗓音不佳的宏秀云就以云遮月的声腔红及一时,可惜身处基层,名未大显。肖若兰和王玉芳一起搭班时,王玉芳也由父亲领着,是不是受到过影响,这个没有不好说。
宏秀云、肖若兰艺术风格在声腔上主要取中音,强调鼻腔共鸣音,体现古朴厚实之风。在表演上以灵巧、活波见长,周至名旦庄稼娃、石头娃、水水娃等人都是这一风格的风云人物,很难说肖若兰不受影响。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展,肖若兰、孟遏云、宁秀云、赵桂兰等人跟易俗社风格差别很大。由于各种原因,肖若兰传记一般都回避了她在猛进剧团的这段经历,因此,肖若兰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事实上的无源之水,就有人硬往易俗社风格上拉,其实真正易俗社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全巧民老师:讲究声腔的清亮干净,以小表演体现细腻灵巧。易俗社风格更多体现在剧本风格上,演员风格是秦腔老派风格跟京剧小旦的结合,而肖若兰这种以中音为基础的唱腔和旖旎中带有泼辣的表演,跟易俗社风格实在不是同类。
肖若兰坐镇易俗社近五十年,到了新媒体时代,更是风云西北,各种名号几乎都加于一身,俨然成了秦腔旦行的招牌。西北学习肖若兰艺术的难以数计,但是真正领会精髓的,实在屈指可数。现在能得公认的唯有李淑芳一人而已。李淑芳起身于肖若兰艺术定型期所在的周至,渐露头角时,又拜肖若兰为师,名气大震莫非天意?可惜,李淑芳所习乃肖若兰晚年塌嗓之后的艺术,只见婉转旖旎,不见清秀灵动,是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