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什么是当代艺术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也对当代艺术感兴趣就关注我们吧
关于当代艺术,大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一定是“看不懂啊!”看不懂作品在描述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更看不懂为什么一些幼儿园小朋友都能画的作品可以卖到天价。
让·米切尔·巴斯奎特 的一幅作品在今年以110,400,000美元的高价卖出。
这一切要从1863当法国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发表《现代生活的画家》(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这篇文章时开始说起。他在文章中写道:“艺术时代就要到来,这将是一场对于什么是美的新讨论,产出全新的理性,全新的理论和全新的历史。”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最著名的一幅画,《向日葵》(Sunflowers) 。
自那以后,艺术家们越来越注重用创新、大胆、先锋的手法去表达和再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而真实性和美感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先锋艺术家,譬如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的梵高(Vincent Van Gough)、达达主义(dadaism)的杜尚(Marcel Duchamp)和立体派(cubism)的毕加索(Pablo Picasso),再到后来波普艺术(pop art)的沃霍尔(Andy Warhol),这时候现代艺术(modern art)就慢慢的转变成了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
杜尚的作品《泉》(Fountain),它向人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能算做艺术?
那么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又有什么不同?
现代艺术开始于1850年左右,由马奈、莫奈、塞尚等艺术家最先推广,包括了现实主义(realism)、印象派(impressionism)、野兽派(fauvism)等著名艺术运动。而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在艺术家和艺术运动中有许多承上启下的接壤部分,比如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 所以当代艺术的定义和时间起点在艺术界还存在着争议。
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行动绘画作品《秋韵》(Autumn Rythm)。
最主流的说法认为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划分可以用二战的结束作为标志。当时,哲学家们开始探讨人性的错误,而艺术家们则开始用一种更激进的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来反应那时候充满怀疑主义的社会。这标志着当代艺术的开端。在随后的两个十年内,文化领域爆发了嬉皮士和女权等颠覆传统的运动。不难想象,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也开始做起了同样的事。
盛行于60年代的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金宝罐头汤》。
当代艺术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多样性。一百多年前,杜尚就给世人展示了艺术不一定是绘画和雕塑,也不需要是艺术家自己创造的,而可以是艺术家赋予意义的任何一样东西。在科技发达和观众接受度较高的今天,艺术形式更是愈加的丰富多彩、充满创意。不像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并没有核心思想以及代表性人物。因为不管是超写实主义(hyperrealism)还是土地艺术(earth art)甚至是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都可以算作艺术。艺术家既可以选择用它来记录生活,也可用它来探索内心或者哲学问题,或者干脆不赋予它任何意义。
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维奇的作品“The Artist is Present”
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维奇 (Marina Abramović) 在纽约MoMA现代美术馆的作品“The Artist is Present”,她静坐在那里接受一个个陌生人的对视挑战。
土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斯森(Robert Smithson) 用沙土和石子创造出的《螺旋防波堤》
当代艺术和任何其他艺术运动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还在“进行时”。不断有新生代的艺术家来创造更多新颖的艺术,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是当代艺术运动的一部分。因为很多当代艺术家还在世,我们可以和他们进行直接的对话,而艺术家甚至可以用行动去改变一些社会的问题。像非常著名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Ai Weiwei)的作品经常包含着社会意义,所以当代艺术是具有“社会性”的。不仅如此,许多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更是直接让观众来近距离的触摸感受艺术品,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比如大名鼎鼎的《雨屋》(The Rain Room)。以前我们“观赏”艺术,今天我们“体验”艺术,而每个观众的感受和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艾未未与他在伦敦TATE美术馆的装置艺术作品《一亿可陶瓷葵花籽》(Sunflower Seeds)。
智能感应互动装置艺术《雨屋》(The Rain Room)。
正因为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反映出了人类所感知、经历、想象的各种事物,所以当代艺术是矛盾和混乱的,但同时也是开放和包容的。
新现实主义 (Nouveau réalism) 推动者伊夫·克莱因 (Yves Klein) 的《蓝色单色画》(Blue)。它可以反映我们所感知或想象的任何事物,虽然我至今也没看出什么来。
所以当今天的观众欣赏当代艺术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看不懂啊!”这种情况。因为现在的艺术品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展现自然的美丽或是讲述一个故事了,它都不一定要有任何意义了。每一次欣赏当代艺术都可以说是一次对观众审美和智商的挑战。与其说当代艺术的作品是“作品”,我更喜欢称之为一次“实验”,一次“探索”,它是一个艺术的“过程”。这也是为什在评论当代艺术作品时,我们不该用单纯的用美与丑来衡量它的价值。
2015年的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当代艺术并对此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