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现代人对古诗词的看法「如何理解当代艺术的多元化」

时间:2022-12-01 13:25:27 来源:书生季赛争

大家好,现代人对古诗词的看法「如何理解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引言:

近些时日网络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一位网友自以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先生写的一首诗不是很好,他读了如鲠在喉,于是挥毫改写,由此引发了两人之间关于古典诗歌创作的“争鸣”与“论争”引来了不少人尤其是古典诗歌爱好者的关注。作为一名文学专业的学生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者,我对这件事自然十分关注。

全网络自媒体运营时代已经到来,只要有一部手机并连有较好的网络,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人们可以自由的对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做出任何评价,这无疑是好的。因为自从中古时代后期文艺复兴以来,经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无数知识分子都力图为他们自己和普通民众争取说话的权利以及发声的渠道。

于中国而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日益推进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知识分子乃至大部分普通人都有了说话的权利和发声的渠道。这是网友们能与郦波教授发生上述“争鸣”和“论争”的基础。但是“争鸣”,绝不是“张口”就来,“论争”更需要有的放矢!

01

在事件中,刚开始的时候,某网友尚能心平气和地“指正”并改写郦波教授的诗作,并逐字逐句的指出其优缺点,并据教授的立意,重新写了一首诗——证明其之所以能够“打铁给众人看”,是因为“已身够硬”!这时还颇有些“以诗会友,切磋交流”,而且据这位网友自己称,除郦波先生之外,他还给郦波先生的同行易中天先生改过一首七绝,甚至还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改过一首五律。可见这位网友,向来是秉持着“以诗会友”的优良传统。

可随着事态的发展,似乎这种优良传统在这位网友身上日益淡薄,他先后发表了《向郦波教授学习(郦波--从汉唐穿越而来的诗坛妙手)》、《感谢郦波教授百忙之中的回文》等名为切磋,实为嘲讽,甚至诋毁的文章。在一篇文章的配图中,他甚至配以“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文字说明,直接将针对诗作的文学交流,上升到论人论心的高度,文章末尾更是直呼:

经过三轮论战,老朽深刻认识到大教授的诗词水平,跟我不在一个档次上,差距之大几乎无法沟通。不要再跟我这个“小人”纠结了,就让广大诗词爱好者公议吧。


既然这位网友,让广大诗词爱好者公议这件事,那么我作为众多诗词的爱好者中的一员,便写了一篇名为《什么叫做不知者无畏?致一凡诗词客:略谈古代治学创作的特点》来抒发我个人对此事件的看法。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角度,论证该网友以及该网友附和者们指责郦波教授抄袭,甚至直言痛斥教授是在做贼,且是偷石臼的”笨贼”,完全是无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脉络和创作规律的无稽之谈!

02

这篇文章发表后,获得了不少网友的支持、点赞与转发,但是也有人指责我写了一大通,也没有从他俩诗歌谁好谁坏的角度,比个高下,分个明白。对于此类说法,我在文章下方发表评论说:

我这篇文章无意评论他俩诗歌的优劣!只是在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现在觉得,或许用古典文学更好一些)的一点特性。如果明天有时间我会再写一篇文章。

然而,需要表明的是,在下文中我并不想纯粹地评点两人诗歌的优劣,而是想简单地追溯和回眸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发展以及近些年来发展的现状并总结近现代乃至当代人古诗的创作与评价,最后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对两个人的两首诗作出我个人的评价。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如果从远古口耳相传的歌谣算起,中国诗歌的起始可与中华文明的起始等观。即使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所集录诗歌的上限年代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算起,也有3000余年的历史。因此我们才得以骄傲自豪地说中国人做诗的传统源远流长。

中国古典诗歌自西周初年,一直到新文化运动以前,可谓是名家迭起,名作迭出。秦汉魏晋,盛唐两宋以及元明清各代因为写作诗歌名噪一时,留名后世者,不可胜数。这些诗人的名篇佳句,时至今日仍为我们不断吟咏。相比于古代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辉煌,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明显落寞许多。

一来,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和新诗的成熟,专力创作古典诗歌的人越来越少;二来,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即使是文化素养深厚写作能力娴熟的职业作家,也很难再用“古典式”词句来很好的抒发现代乃至是当代人的心声。从这两点来讲,古典诗歌势衰,尤其是古典诗歌创作的衰微,似属必然。

03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国学热”悄然兴起,并迅速成势席卷华夏大地。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受到当代文化爱好者高度重视,不少人或不自觉地吟诵前人的诗句,或自觉按照古典诗歌的范式创作新的古诗!

时至今日,在各大网络自媒体平台上,独立创作古诗的人不说遍地都是,但业已成群,作品数量相当可观。但在这些客观的作品中,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击节叫好的却为数不多!为此,笔者曾见有网友失望地哀叹:“今人写不得古诗!”我以为不然,古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可以写,但是事实表明,今人(尤其是我们当代人)已经写不好古诗了!

其实这并非是我们作诗者的错,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我们现当代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古人甚至是与百年前近人的生活环境都以相去甚远。这就必然会影响今人的古诗创作,无论是新瓶装旧酒,还是旧瓶装新酒,总会给人一种违和之感。

正如胡适先生所指出的,一个在明晃晃台灯下写作的人,为了攀附古人却要写什么“一灯如豆”,明明居住在高楼广厦里,闭门不出,需要写什么自己看见了“繁霜飞舞”!

另外,虽然说语言文字的组合千变万化,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人实在是太会作诗了。早在宋代写诗写得非常好的,很能从前人之利益中翻出新意的大文豪王安石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说:

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

王安石之后一直到我们这个时代,又出了多少文人将本已少得可怜的可以入诗的言语收罗殆尽,以至于身处当下的我们只要一开口说出来的肯定都是古人说过千百次的套语。这一点,胡适先生说得更为清楚:

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为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磋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孤影”、“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

由此可知,近代人做古诗不想“抄袭”,更是难上加难了。何况,近代以来许多作家里也出了不少专力做古诗的诗人呢?就连军事家、政治家也有专力写古典诗词的比如毛泽东等。如此一来,我们可不就是一张口就是别人的话语,一写诗就是别人的字词吗?

04

除了社会环境和语言文字的变化影响了创作者本身的创作以外,我认为读者的评价也是影响现在难有好古诗词作品的原因之一。

在现在有些创作者和读者眼里,似乎古诗一定要合辙押韵,谨遵平仄,符合格律,否则就是不懂诗,就是不会写诗,写出来也是烂诗,歪诗。这一点其实不值一驳,因为在长达3000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格律诗定鼎诗坛是唐代以后甚至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了。

创作和欣赏诗歌尤其是创作和欣赏中唐以后的古典格律诗,我们当然要遵守平仄,但并不表明平仄成了我们创作诗歌的唯一范式和评判诗歌好坏的唯一标准!因为古人早就说过,诗,言志而已,词(辞),达意而已。评价一首诗的好坏,最根本的标准,是看是否能够很好的抒情言志,传情达意。此后才是注重它是否符合格律,具有音乐美形式美等要素,甚至如果一首诗能够很好的抒情言志,传情达意,完全置格律于不顾。比如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笔者相信,在阅读、欣赏、解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不会有人以是否符合平仄作为其是否能称得上是一首合格的好诗的标准。一言以蔽之,作诗最重要的是言之有情,言之有志,言之有物。

05

由此,我们不妨来看一看郦波教授的《旅夜作书》:

长夜永怀难自问,欲笺尺素赏音稀。

一身多少江湖事,明月清风弄我衣。

孟子言:知人论世。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教授在《关于〈旅夜作书〉一诗的详细解答与再回复》中明确写道:

此绝为旅途中缘事而作,其实是因某些误会而专门作诗赠友,以明心志。最早发布于新浪微博。因涉私事,回复文中未便详解,但也明言“于旅途有感而发,实缘所遇所感。

可知,这篇诗作绝非无病呻吟,而是实有所感,至于有些人说他不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这一点在回文中也写得十分明确:“君无我之心境,徒然壁上观耳。”

因有所感,赋以为诗,可以称得上是抒情言志了。尽管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但至少是作者个人的心声,既实有其事,又实有其景,更实有其情。有何可改之处?可是有些友就改了并公开发表:

长夜奈何凭自问,欲封尺素雁声稀。

推窗检点江湖事,风月满怀尘满衣。

综上来看,这首诗完全是为了改写他人作品而作。作者当时既没有实遇其事,也没有身临其境,更谈不上实有其情。只是换了几个大众读着通顺的字词,来代替原作者的“笺尺素”,“弄我衣”。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从这首诗的创作目的就可以看得很清晰!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想说,为什么这位网友可以公开改写易中天、莫言、郦波等生而在世人的诗词,而郦波教授就不能借用几个已经不在世的古人的词、句、典故呢?这位网友说是改写,那么请问易中天、莫言、郦波等先生同意你改写了吗?如果没有,算不算是侵权呢?

有些论者认为这位网友改得很好,所以他比郦波教授要高明,其实,他并不高明,因为真正高明的诗人就自己作诗了,为何还要将别人的诗改而写着呢?黄庭坚早就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该网友嘲讽教授抄袭,他又何曾自成一家呢?

结语:

至此,我相信大家关于这两首诗究竟哪个较好一些,应该会有自己的评价了吧?至于关于两首诗的具体分析,遣词造句,什么平仄格律,都是再而次之,不足长篇赘述了。

我只再说一点,有人说,明月清风弄我衣,是一个病句。清风可以弄衣,明月如何弄呢?我想说,清风都可以成精,为什么明月不能呢?戏谑之言,不用当真。我记得诗人吕岩有一名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古人之笛可以弄晚风,今人之月亦可以弄我衣吧!

全文写完,真是: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