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大家好,艺术体育招生改革「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类招生简章2021」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叶雨婷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又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了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
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中明确,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年取得成效。可以看出,两个文件都坚持了问题导向,直面高校艺术类专业及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改革考试招生的办法,坚守高考的公平正义。两个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抱着“投机”心态想通过艺术或者体育这两条路进入高校,特别是名校大门,已经不再是一条捷径了。
艺考中的“校考热”怎么破?大力推进省级统考范围
近年来,部分高校为追求多学科发展,竞相开办学费标准相对较高、办学门槛较低的艺术类专业,盲目扩大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虽然客观上为学生报考艺术类高校增加了选择,但因办学定位不准,招生规模及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据调研,2020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占全国本科招生总数的占比仅次于工学和管理学,位居第三。从初次就业情况看,总体就业状况与其它专业有明显差距。从长远看,既不利于引导考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培养高质量的艺术人才。
另外,虽然目前各省都设置了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但有的省份省级统考的专业覆盖范围有限,而高校的艺术类招生又需要考查考生的专业基础,因此高校相关专业要在这些省统考没有覆盖的省份招生,就必须组织自己的校考。据调研,目前全国组织校考的高校数量还有300多所,参加校考考生人数约160万人次,校考学校数量和考生规模依然偏大,不仅考生备考、应考负担较重,高校考试规范管理也还面临较大压力。有的高校对艺考招生工作重视不够,工作简单下放到院系。有的学校对在校教师管理“宽松软”,对违规参加辅导培训等现象缺乏有效监督。
为此,本次艺考改革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范围,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对于生源极少或考试组织确有困难的个别专业,可通过省际间联合组织或“考评分离”等方式实施。另外,改进省级统考评分方式,加强评分管理,完善成绩呈现方式,增强考试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类型高校选拔需要。
同时,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从2024年开始,对于各个省份省级统考覆盖的专业,原则上招生高校都要使用考生省级统考成绩作为其专业考试成绩。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按程序申请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对于出现违规招生情况的高校,将视情节严肃处理,直至停止校考资格。从2024年起,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
对于考评人员,2021年起,推进建立艺术类专业考评人员信息库,逐步实现各省(区、市)和高校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考评人员人数,扩大省外校外人员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同时,高校领导干部子女或其他亲属报考本校的,须向学校报备并在校内公示,相关领导干部要全程回避。对考评人员和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存在指导、被指导关系或有亲属关系及其他利害关系的,探索逐步建立考评人员和考生特殊关系申报制度,并严格回避。对于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或违规违纪的考评人员,除严肃处理外还将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参与高校考试招生工作。
在考试组织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专业考试评分标准,积极采取“考评分离”、评委现场独立打分、全程录音录像等方式,确保评分公平公正。
把艺考当捷径怎么破?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
多年来,由于艺考考生需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从事专业练习,文化成绩要求一直低于普通专业考生。近年虽有所提高,但总体仍然偏低,使得部分考生和家长错误认为艺考招生“重专业轻文化”,将艺考作为“升学捷径”,功利性报考。同时,一些影视文化产业为追逐“流量”带来的利益,过度渲染明星效应、开展“造星”活动,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较大,吸引一批学生和家庭为追逐明星效应而盲目跟风,选择走“明星路”。
对此,本次改革明确提出,各省(区、市)要在现有文化课成绩要求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加强考生文化综合素质考查,进一步提高考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以此逐步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
在提高文化成绩要求的同时,对在相关专业领域确有专长的艺术人才,政策提出可以探索建立破格录取机制。同时,建立严格的破格录取监管机制。要求破格录取办法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另外,目前,各高校艺术类专业录取办法对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的使用和要求各不相同,有的高校是专业课成绩上线,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有的是文化课成绩达到最低要求,按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有的是按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折算后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同一专业不同省份的投档规则也不一样。复杂的录取办法增加了考生服务和监督管理的难度。
对此,本次改革提出,从2024年起,对艺术类专业将分三类进行录取:第一类是不需要参加专业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如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第二类是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都达到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第三类是少数组织校考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最低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在计划管理方面,除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外,其他各艺术类招生专业均安排分省招生计划。
高水平运动队报考门槛偏低怎么破?2024年起,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
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选拔培养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考试”方面,二级运动员这一报考门槛偏低,许多高校运动队招收的学生体育竞技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参加国际国内赛事的需要;校考管理水平参次不齐。在“招生”方面,大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相对偏低,最低为二本线的65%,加之录取时不限制专业,导致一些考生入校后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在“管理”方面,有的高校在训练、参赛、退队管理方面不够严格,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不高,难以参加高水平的竞技比赛。
《意见》强调,要明晰工作定位,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学生,为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和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支撑。要突出问题导向,严格招生程序,完善评价机制,着力解决个别学生文化成绩、体育竞技水平偏低,个别高校考试组织不规范、在校管理不严格,个别地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等问题。要尊重教育规律,深化体教融合,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健全学训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竞技水平和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政策执行,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确保公平公正。
具体来看,一是优化招生项目范围。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项目等)范围内,确定运动队招生项目和招生计划。重点安排群众基础好、普及程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学生入校后退队率超过20%的高校,以及非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未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生源严重不足且连续两年录取数为零的相关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建立完善招生高校和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原则上连续三届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没有学生参赛的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二是严格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核。从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从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各地体育部门要加强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有关高校要加强对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审核。对发现疑似有问题的证书,要商请相关体育部门予以进一步核查。三是改进考试评价方式。采取“文化考试 专业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2024年起,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并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专业测试。四是提高文化成绩要求。2024年起,对报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考生,高考成绩要求提高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报考其他高校的考生,高考成绩要求提高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对于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允许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机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