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明清时期音乐的发展「明清音乐的发展及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概述及民间俗曲
——明清时期的音乐(1)
向阳光
一、历史概述
元朝近百年的残酷统治,激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斗争,终于在1368年被农民革命所推翻,由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国。[注: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1352年)时,参加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明孝陵]。
明朝在克服元、蒙统治时期对生产方面所造成的破坏之后,社会经济再度活跃起来。尤其是明代中叶前后,国内外贸易发达,资本主义因素继续滋长,音乐艺术也在不断地随之加速发展变化,出现了以昆曲为代表的传奇剧极盛时期。其他民间歌曲、乐曲也很繁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著名乐律学家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市),系明太祖元璋九世孙,仁宗帝的第六代孙,郑藩王族嫡世,有“律圣”、历学家、音乐家 、数学家之称。明代末叶(1584年),发展了他精心研究的“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理论及其详细计算方法,在音乐文化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代康熙末年,由于圣祖玄烨实行了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经济继续有所增长,大约到乾隆时候,资本主义有了更明显的表现。这时昆曲已逐渐衰落,以梆子、皮黄为代表的乱弹剧目日益兴盛,各种民间艺术也呈现出更为繁荣的局面。
二、民间俗曲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也就是说,明清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滋长,作为市民意识先进部分的民主主义思想在民间音乐和部分文人的创作中都有比过去更为鲜明的反映。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认识提高了,有不少人积极投入了收集、整理民间文艺的活动。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编辑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谱》等等。开创了私人收集、编辑和出版民歌专集的风气。
明清民歌的内容十分广阔,有反映劳动生活,赞美祖国河山的;有揭露封建统治的剥削压迫,倾述农民痛苦生活的;有的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有的借历史传说故事来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颂,对受压迫剥削的苦难兄弟的怀念,或者对封建礼教受害者的深切同情。还有一些青少年歌曲,用问答、猜谜等方式来反映他们对劳动生活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反映农民苦难生活的民歌,在明清民歌中比较普遍,如江苏民歌《江南百姓苦愁愁》、《十二月长工苦》,陕西民歌《长工调》、《揽工歌》,四川民歌《苦麻叶儿苦茵茵》,都是属于这方面的。
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民歌,在明清民歌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如明代冯梦龙收集的《山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此类的,这种民歌大都以“结识私情”开头,有的表现得十分坚决和大胆,有的叙说对“结识私情不久长”的耽心和苦闷,有的则用诙谐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姑娘们对爱情的追求。现代有一首流行无锡一带的山歌,其格调与冯梦龙所收集的山歌,如《结识私情隔条河》等,大同小异。
贵州《大定山歌》以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姑娘们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决心。这首山歌曲调悠长,具有南方山歌的典型特征。由于上句插入“像箩筛”的重尾,下句插入“啊咿啊咿”的衬腔,使音调变得既抒情又活泼生动。“爹娘管妹由他管,丝线棉衣扯不开”,唱出了青年们对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
反映农民起义斗争的民歌,也是明清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明末流行于河南的《想闯王》,清初流行于山东的《于七抗清十二月》,十八世纪末产生于湖北的《长阳出了白莲教》,以及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四月里石榴火样红》、《愁你一去不回头》等。这类民歌虽然都根植于传统民歌的基础上,但因与农民群众运动相结合,在音调上已有明显的发展,而具有了新的元素。例如:《四月里石榴火样红》。这首民歌其节奏整齐有力,情绪高昂,衬词“咳咳哟”虽本于传统,但却形成了带号召性的欢呼,颇有现代进行曲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