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玻璃工艺多用于广大民众的日用器皿「玻璃文化」

时间:2022-12-03 16:13:23 来源:DaXian

大家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玻璃工艺多用于广大民众的日用器皿「玻璃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双耳扁壶

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 5-前 3 世纪

高 8.7、宽 6.6、厚 4.1 厘米


器表整体风化,形成风化皮壳及开片,器身以黄色及白色玻璃装饰以羽毛纹样。


附金质底托双耳瓶

东地中海地区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前3世纪

高18.6、直径5.1厘米


芳香精油容器。表面整体风化并覆以一层银白色风化皮壳(patina),其上装饰以标志性的羽毛纹样。附有金质底座。


双耳筒型化妆瓶

东地中海地区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高 9.9、宽 3.5、直径 1.2 厘米


藏青色器表缠绕白色及黄色玻璃条纹饰,器身施加精致的羽毛纹样。通常视为眼影粉(kohl)容器。附有带棒圆盖。


筒型化妆瓶

伊朗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高 8.1、直径 1.7 厘米


藏青色的玻璃瓶器表缠绕淡蓝色玻璃丝装饰,表面经切削而凹凸有致。通常视为盛纳眼影粉(kohl,在埃及和西亚地区为防御强光及蚊虫叮咬而将眼周涂黑的眼影粉)的容器。


双耳瓶

东地中海地区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6-前 4 世纪

高 8.8、直径 3.3 厘米


取芯法于公元前 11 世纪左右一度衰微,公元前 8 世纪左右开始恢复生产。这种附有小型把手的筒形瓶被称之为“阿拉巴斯特伦”(Alabastron),起源于埃及精油瓶,名称源自古代埃及用雪花石膏(Alabaster)制成的石制容器。蓝底色的器身之上以淡蓝色玻璃施加波纹装饰。


蜻蜓眼纹玻璃珠

战国,公元前 475 年-前 221 年

直径 1.78-2.45、高 2-2.45 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寄藏


用铅钡玻璃制作的复杂眼纹饰玻璃珠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类特色玻璃制品,也是战国玻璃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类复杂眼纹饰珠可见于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战国时期高等级墓葬。



眼纹玻璃珠

春秋末期,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直径 0.9-2.0、高 0.6-1.5 厘米

1988 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


这类眼纹饰玻璃珠,国内俗称为“蜻蜓眼”玻璃珠。13 枚同心圆眼纹玻璃珠,其中 12 枚纹饰、尺寸和工艺相近,此类眼纹玻璃珠还可见于巴基斯坦塔克西拉的比哈尔古堆(Bhir Mound);1 枚尺寸较大,这种类型眼纹玻璃珠还可见于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这些珠饰是较早输入中国中原地区的一批外来玻璃器物。


眼纹玻璃珠串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

圆珠直径 0.7-1.4 厘米;长珠长 2.3、最小直径 0.4 厘米

1951 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共 15 枚,其中 11 枚为眼纹饰玻璃珠。


同心圆眼纹珠饰

东地中海地区

腓尼基,公元前 5-前 3 世纪

高 1.6、直径 2.3 厘米

高 1.8、直径 2.3 厘米


黄色玻璃珠上装饰蓝白圈眼纹饰。类似眼纹饰玻璃珠出土于湖北荆州曾侯乙墓。


蜻蜓眼纹玻璃管

战国,公元前 475 年-前 221 年

直径 1.11、长 4.45 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寄藏


用铅钡玻璃制作的复杂眼纹饰玻璃珠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类特色玻璃制品,也是战国玻璃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类复杂眼纹饰珠管可见于湖南的出土记录。


凸眼纹玻璃珠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

高 2.0、孔径 0.7 厘米

长沙市浏城桥 M2 号墓出土

长沙博物馆


这种类型玻璃珠与战国时期典型铅钡玻璃、铅钡釉陶珠和费昂斯珠样式、工艺不同,其制作工艺待考。


弦线眼纹玻璃珠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

长 3.3、直径 1.5 厘米

湖北省荆州江陵雨台狗獾子山 M66 出土

荆州博物馆


纹饰较为特殊,徐州苏山头汉墓出土类似眼纹玻璃珠。


眼纹玻璃珠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

直径 1.0、高 2.5 厘米

湖北荆州江陵马山砖瓦厂 M2 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


嵌眼纹玻璃鎏金铜饰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

长 52.2、宽 14.7、厚 3.7 厘米

甘肃省庄浪县朱店镇吴家沟遗址出土

庄浪县博物馆


鎏金嵌玻璃铜饰整体为青铜铸造,通体鎏金,器物纹饰包含简化龙纹和凤鸟纹。边沿半环排列六组镶嵌半球形同心圆玻璃饰,该铜饰工艺精湛,纹饰华丽,是研究战国时期青铜铸造工艺、鎏金技术、玻璃工艺的珍贵材料。


鸟形坠饰

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 4-前 3 世纪

长 3.4、宽 1.5、高 3.0 厘米


腓尼基人制作的鸟形挂坠。在黑色玻璃上缠绕黄色玻璃丝作为装饰。


长 2.0、宽 1.0、高 1.8 厘米


腓尼基人制作的鸟形挂坠,在藏青玻璃上缠绕白色和黄色玻璃丝作为装饰。


动物或头形挂坠

腓尼基或迦太基

黎巴嫩或突尼斯

公元前 6-前 5 世纪

高 2.3、宽 1.7、厚 1.4 厘米

高 2.3、宽 1.7、厚 1.1 厘米

高 2.2、宽 1.6、厚 1.0 厘米


这些吊坠由热衷工艺和海上贸易的古代腓尼基人制作。吊坠图案包括驱魔守护灵、动物和鸟类形象等,亦有诸多图案无法分辨,但皆作为避难消灾的护身符使用。


人首形珠饰

腓尼基或迦太基

黎巴嫩或突尼斯

公元前 6-前 5 世纪

高 3.0、宽 1.9、厚 1.6 厘米

高 2.3、宽 2.0、厚 2.0 厘米

高 2.1、宽 1.8、厚 1.6 厘米


以大眼睛为特征的人头形坠饰,是腓尼基颇具人气的贸易品,在地中海以及西亚各地均有出土。大眼令人联想到古代人所畏惧的“邪视”(evil eye)。皆作为避难消灾的护身符使用。


人首形珠饰

腓尼基或迦太基

黎巴嫩或突尼斯

公元前 6-前 5 世纪

高 2.7、宽 2.6 厘米

高 2.6、宽 2.4 厘米

高 2.6、宽 1.8 厘米

高 3.2、直径 2.6 厘米


印章

美索不达米亚-伊朗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长 1.8、宽 1.5、厚 0.6 厘米


圣甲虫风格的无色透明玻璃印章。上部已缺损,雕刻有狮身人面兽。此图案可能来源于两河文明的带翼人首狮或牛神兽拉马苏(Lamassu),寓意守护。


甲虫背式印

美索不达米亚-伊朗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宽 1.9、厚 0.8 厘米


圣甲虫风格的无色透明玻璃印章。其上刻画了马夫和战士乘着战车奔驰向前,勇士击倒了后方雄狮的场景。


甲虫背式印

美索不达米亚-伊朗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长 1.9厘米


圣甲虫风格的蓝色透明玻璃印章。其上两孔洞周边均有缺损。印面以颂扬王侯力量为主题,呈现了王侯与雄狮相对而立的搏斗场面。


印章

美索不达米亚-伊朗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长 2.1、宽 1.8、厚 0.8 厘米


印章

美索不达米亚-伊朗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长 1.9、宽 1.8、厚 2.1 厘米


褐色透明玻璃制成的锥形印。印面图案构成以中央的王侯形象为主,两边辅以狮身人面兽。


印章

美索不达米亚-伊朗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长 1.7、宽 1.9


绿色透明玻璃制成的锥形印。印面图案构成以中央张开双臂的王侯形象为主,两边辅以带翼山羊。这是阿契美尼德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印章图案。


花瓣纹装饰碗

东地中海地区-西亚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高 10.5、直径 21.2 厘米


褐色透明玻璃铸造的半球形大碗,器身底部雕刻有花瓣纹饰。


花瓣纹装饰碗

东地中海地区-西亚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高 7.0、直径 11.6 厘米


淡绿色透明玻璃碗。碗身至底部刻有蔷薇花瓣纹样。


花瓣纹装饰碗

东地中海地区-西亚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高 5.8、直径 10.0 厘米


接近无色的透明玻璃碗。碗身至底部刻有蔷薇花瓣纹样。底面中央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被称之为“肚脐”(umbilicus)。器型模仿了当时用于仪式的一种贵金属酒杯。


花瓣纹装饰碗

东地中海地区-西亚

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 5-前 4 世纪

高 9.2、直径 16.9 厘米


接近无色透明玻璃铸造的半球形大碗,器身底部雕刻有花瓣纹饰。





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之一(1)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