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大家好,段文杰先生在敦煌壁画临摹「敦煌艺术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段文杰先生在反复探索中找到了最适合表现的方法。说到底,客观临摹并不等于照相,不是把现状原原本本地写生出来,而是在充分掌握原作表现方法与技法的前提下,表现出现状的历史感,使读者在观看临摹品时,能透过表面的残破痕迹,看到北魏壁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赵声良
1944年,段文杰还是重庆国立艺专的学生,他徒步二三十里路赶来参观张大千在陪都重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没想到,色彩斑斓的敦煌壁画摹本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第二年艺专毕业后,段文杰义无反顾地离开繁华的陪都,向着心中的艺术圣地——敦煌进发。
赶到兰州时,段文杰却听到了一个让他瞬间崩溃的消息: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经费不足以支撑为由撤销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除了常书鸿,研究所的其他研究人员已经全部撤回,莫高窟再度人去楼空。
段文杰在兰州碰到了正要前往南京政府呼吁的常书鸿。常书鸿让段文杰等消息,他会竭尽全力恢复敦煌艺术研究所。
恢复研究所的希望是何等渺茫啊!段文杰竟然在兰州痴痴等了一年时间!期间,他靠做文书维持生计,晚上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等不到常书鸿的消息就不回四川。
一年后,这个倔强的四川青年终于等到了返回兰州的常书鸿。一辆破旧的卡车载着重新组建的研究所班底来到了他们心中的圣地——敦煌。
段文杰在国立艺专师从吕风子、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黎雄才等名家,练就了扎实过硬的绘画功底,很快得到了常书鸿的赏识,他被任命为敦煌艺术研究所考古组代组长。
段文杰在回忆录中描述了最初临摹壁画的情景:
1946年秋天,我们经过一段时间对洞窟的考察,做好了壁画临摹的准备工作。常书鸿让我担任考古组代组长,主要负责临摹和石窟编号、内容调查、石窟测量等工作。
我把要参加壁画临摹的几位同事召集到一起说:“我们是敦煌艺术研究所,临摹工作是有标准和有计划的。同时,在窟内临摹古代壁画和彩塑,不能损坏文物。前面来临摹的画家,好的经验我们要学习,但有些有损于壁画原作的临摹方法,我们必须改变。如:用透明纸蒙在洞窟原作上进行临摹的所谓‘印稿法’,人的手和笔隔着一层薄薄的纸在壁画原作上按来按去,划来划去,必然对壁画造成伤害。这种‘印稿法’绝对不能再使用,只能用写生的办法进行临摹。在挪动梯子、板凳、画板等用具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碰在洞壁上,以免损坏壁画。在洗笔蘸色等过程中,绝对不能把颜料甩到壁面上。对临摹的作品一定要注意忠于原作,不能用现代人的造型观点和审美观念去随意改动古代壁画上的原貌。我们的临本是要给人看的,要让人家看到真实的敦煌壁画是什么样子。”大家都一致同意我的看法,然后,几位画家都分别进入各自的洞窟开始进行临摹工作。
段文杰主张临本应该忠实于原作,而要想在临摹作品中传达出古人的精神,并不比创作容易。他主张,临摹一要客观忠实地再现原作面貌;二要传神,即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原作的总体神韵;三是绘画技巧不能低于原作水平。
段文杰是敦煌石窟整窟临摹和巨幅壁画临摹的首创者,也是敦煌学研究的开拓者。他的临本技法纯熟,神形兼备,代表了敦煌壁画临摹的最高水平。
莫高窟第285窟的整窟临摹,是段文杰主持的敦煌壁画临摹史上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工程。1955年国庆节,第285窟原大临本在北京故宫展出,成为敦煌壁画展的一大亮点。1958年,第285窟整窟原大临摹作品在日本东京、京都等地展出,同样震动东瀛。
段文杰根据敦煌壁画印证了古代画史上所说的铁线描、兰叶描、折芦描等“十八描”技法。他还发现,敦煌人物画所用的曲折的线描,实际上不是一笔画成的,而是用了“接力线”的绝招。他把敦煌壁画中高难度的接力线、合拢线、旋转线等线描技法练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甘肃画院原副院长、段文杰的儿子段兼善先生回忆道:“他们那个时候在临摹壁画,他画的一些线描稿,拿来让我先临摹,按照这些线描稿来画线描。他强调这些线描一定要画得很有力,要流畅,要一气呵成。但是还不能够漂浮。”
段文杰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临摹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
段文杰复原临摹《都督夫人礼佛图》现场
段文杰到敦煌时,这幅壁画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段文杰根据当时还能看到的壁画现状,对比唐代同类壁画的线条、色彩处理方法,查阅了上百种有关古代服饰的文献资料,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摘录了两千多张卡片,才将都督夫人及其他女眷的服饰打扮一一考证清楚。根据这些资料,他后来专门写出了学术专著《敦煌服饰》,丰富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历代服饰研究的沈从文,还专门拜访过段文杰,与他探讨敦煌壁画服饰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段文杰对《都督夫人礼佛图》进行了大胆的复原性临摹,终于让这幅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唐代丽人行”得以复活,一举惊艳世界,成为敦煌壁画临摹的杰作。
《都督夫人礼佛图》复原图
从1983年到1994年,段文杰院长先后倡导并主持了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第一届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座谈会、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1994年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有来自16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在全国敦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外国”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段文杰让敦煌学回归故里的愿望得以实现。
最早和段文杰一道进入莫高窟工作的史苇湘说:“我觉得段文杰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一反以前的研究方法,把事业从宏观上组织起来,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出版,使中国敦煌学确立了国际地位,改变了以往的落后形象。”
段文杰临摹的莫高窟第194窟《各国王子听法图》
段文杰临摹的莫高窟第194窟《帝王听法图》
段文杰临摹的莫高窟第407窟 三兔飞天藻井
从1946年来敦煌,到1998年退休,直到2011年去世,段文杰在莫高窟坚守了60年多年,他临摹的敦煌壁画多达360幅,面积140多平方米,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段文杰晚年居住在甘肃省城兰州,他说每晚入睡后都梦见自己在三危山下,听见莫高窟九层楼飞檐上的铃铎声……
来源:敦煌书坊,文章摘编自《敦煌画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