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藏戏流派有哪些「藏戏分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江嘎尔
江嘎尔藏戏剧团相传创建于八世达赖时。江嘎尔藏戏的发源地在仁布县江嘎尔山沟,这里有属于唐东教派“色金”的两个寺庙,喇嘛可娶妻,有家有地。这两个寺庙一个是妥波寺,寺内喇嘛擅长唱“喇嘛嘛呢”;另一个是江嘎群宗寺,寺庙规定十户喇嘛,每户出二人支藏戏差,父传子,子传孙,成了藏戏世家。较早的戏师有个叫白玛丹珍的。以后的戏师是嘎玛曲杰、那加和唐曲。那加嗓子特别好,音量大,音域宽,唱起来又高又亮,据说他演唱时可震动挂在房柱上的“唐卡”(卷轴画),与觉木隆的米玛强村齐名。
江嘎尔藏戏团规定演出的剧目是《诺桑王子》、《朗萨雯波》、《文成公主》,三个戏轮换。有时也演《热琼娃》。实际上演得最有影响的是《诺桑王子》,据说是戏师那加根据定钦云巴·次仁旺堆写的《诺桑传记》和八世班禅·多仁班智达二人写的一些书之精华,编演成当时的藏戏《诺桑王子》,因此也出了名。
江嘎尔藏戏的影响仅次于觉木隆,其唱腔高亢浑厚,古朴粗犷,但装饰顿音“仲古”没有觉木隆唱腔中的多,也没有发展得那么细致丰富。它同迥巴藏戏一样,所演的戏都严格按照脚本,说的“雄”,也就是剧情讲解人的“连珠韵白”,以及唱腔中间穿插的舞蹈节奏都比较悠沉缓慢,表演也较为简单,没有杂技和特技。
江嘎尔藏戏在日喀则、江孜、仁布和白朗等地区较为流行,除开这个职业性的剧团外,还有许多业余的江嘎尔派的团体在活动。现在江嘎尔藏戏团还有一些艺人尚健在,如西藏和平解放前最后一个戏师唐曲的儿子拉归,75岁的老艺人强巴,30多岁已经演唱得很有一些那加戏师风格的年轻艺人丹增等,又焕发艺术青春,重新开始活跃起来,在江嘎尔藏戏传统的艺术园地上大显身手。
迥巴
迥巴藏戏是蓝面具戏中成立最早的剧团,所在地是昂仁县迥·日吾齐,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藏戏祖师唐东杰布的家乡就在这里,日吾齐寺即是他的主寺。日吾齐寺附近的冲萨就是他的家乡。相传日吾齐寺有三种仪式:一是藏戏,一是“波多夏”,一是跳神“出通”。
迥巴藏戏独有的特点就是在开场戏“甲鲁温巴”中穿插进“波多夏”。传说在修建日吾齐寺经塔时,白天刚建筑起来,晚上就被鬼毁为平地。三个弟子跑到寺内报告,寺主唐东让他们三人中的一个躺在地上,在他身上压上石条,让另外两个人用铁锤砸。如果石条碎了,就证明把鬼镇住了。三个弟子第二天按此做后,经塔砌筑的部分果然就不再被毁了。以后的迥巴藏戏在演出中,都要由“温巴”轮流扮演被砸的“波多夏”角色。
迥巴藏戏的戏师,影响最大的就是十三世达赖时受奖的额仁巴贡嘎,他嗓子好,动作美,手式漂亮,当了三四十年戏师。以后是普布,他从艺时间不长。演顿珠受奖的旺久,当时很年轻,仅十五六岁。
迥巴藏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藏戏中穿插当地的六弦弹唱舞蹈和酒歌比较多。特别是六弦弹唱在“堆”地区十分流行,小孩还没六弦琴高,就已经会自如地弹唱了。有些艺人弹、唱、舞的技艺很高,如敦煌壁画中的伎乐飞天一样,六弦举到头顶上、肩背后,都能弹跳自如。
香巴
香巴藏戏也称常·扎西直巴。五世达赖时有一个贵族叫扎西直巴,后来当过噶伦。他命家乡南木林“多吉·常”的人学习江嘎尔藏戏。为此,还组织了一个藏戏团。因为是在南木林山沟中的香河边,故被称为香巴藏戏。而后来噶厦的“孜恰列空”登记为“常·扎西直巴”。八世班禅、九世班禅对香巴较为重视,因而逐渐壮大,自成一派。主要流行于南木林县的多吉、卡则、琼、山巴等地。
西藏和平解放前夕,香巴藏戏的戏师是归桑多吉,在他之前是根角。早先香巴藏戏是不去拉萨支差的。但有一年,迥巴藏戏团去拉萨支差参加雪顿节,在过雅鲁藏布江时不慎翻船,死了不少艺人。由于人数不够了,就到南木林找了一些香巴艺人同去拉萨会演。这些被请去的艺人就称作“香·日吾齐”。以后香巴藏戏的影响逐渐大起来,规定以《文成公主》和《智美更登》轮换去拉萨演出。香巴藏戏的整个风格特点比较接近于江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