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解析「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时间:2022-12-10 12:45:31 来源:凤凰艺术

大家好,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解析「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标题:文艺复兴绘画中的人文情感表达

怀揣着对文艺复兴艺术的憧憬,笔者前往文艺复兴的原乡意大利。在那里,视觉的冲击与我此前接受的知识、听闻自然融合,令我更为深刻地认识了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人文精神、人性之美。

马萨乔 纳税银 2.46×5.97m 约1427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西礼拜堂

中世纪宣传宗教的绘画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因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开始出现尘世的气息,显现出对人的肯定、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展开的。

开端:从平面到立体的尝试

13世纪后期至14世纪中期,绘画的世俗化初见端倪。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拜占庭美学和哥特式的风格。但细观作品,我们发现艺术家们为摒弃平面的装饰效果、人物的程式化,开始表现立体空间和人物个性。

乔托被誉为文艺复兴的第一个画家。“他在艺术上发现了人 ,把人从神学图解的牢笼里解放了出来,请入了造型艺术的殿堂。”在《宝座上的圣母》中,他赋予了画中人物隐藏在衣褶后的圆润体积,并通过人物表情的刻画来注入情感,虽然在绘画技法上略显朴拙,却是对中世纪绘画的巨大突破。

发展: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绘画开始呈现出国际哥特式风格与文艺复兴风格交叠并存,并逐渐向文艺复兴风格转变的态势。

国际哥特式风格的作品因精致繁复、带有明显的贵族化的优雅,关注细节的自然主义特征,而倍受贵族青睐。国际哥特风盛行的同时,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艺术家们继承了乔托现实主义绘画的传统,将解剖学和透视学运用于画面。

马萨乔善于利用光影变幻再现真实。在《纳税银》中他巧妙的利用光线下的衣皱和人物脚下的影子表现人物的体量感,并通过处理近远景的虚实、色调冷暖来塑造空间关系。曼坦尼亚偏爱通过科学的透视来描绘对象。他在《哀悼基督》中采用大角度的透视来展现人物的体积。在灰褐色色调的渲染下,基督的痛苦、哀悼者的悲痛被无限放大,让这幅仅有68×81cm的作品产生了震慑人心的悲壮情感。波提切利受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维纳斯的诞生》中,裸体的维纳斯面露妩媚与迷惘,羞涩地站在贝壳之上。西风神将她吹向岸边,春神赶来为她披上锦衣。波提切利用极富节奏感的线条描绘体积,用和谐的色调变化营造了如诗般的抒情意境。

鼎盛:艺术规范的建立

15世纪末至16世纪20年代,绘画理论与技法得到空前发展,完美和谐的艺术规范得以建立,文艺复兴迎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人普遍占有压倒一切的地位,并具有独立的精神与性格。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作品。这幅壁画带给观者的是无尽的震撼,它像一部哑剧,却传达出场面的嘈杂。当基督说出门徒中有人出卖他时,门徒们开始躁动不安,而画面中心的基督却异常的平静淡然。如果说动与静造就了戏剧般的冲突,那么明暗技法的运用则增添了画面的神秘。画中的人物笼罩在微妙的光影变化中。基督虽没有光环,但窗外光线为他“加冕”。犹大虽“混迹”在门徒中,但达·芬奇又利用光影揭示了叛徒就在阴暗之中。在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庭教堂天顶壁画也是盛期绘画的丰碑。画家以旺盛的创造力,气势磅礴地描绘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并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创造亚当》是天顶画中最具创造力的一幕,表现了完整的生命即将诞生的一瞬间。画面的一边,具有结实体魄的亚当浑身无力的半倚在山坡上。另一边,慈父般模样的上帝在天使们的扶持下从天中飞来,准备为亚当注入灵魂与能量。米开朗基罗将画面定格在了他们的手指即将触碰的瞬间,让人与神出现在同等的位置上。

如果用“壮美”形容米开朗基罗追求的人物形象,那么拉斐尔笔下的人物则展现了一种“秀美”。《带金莺的圣母》中,圣母走下云端,摘掉光环,变身为面容清秀的年轻母亲。她的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依偎在她身前把玩金莺的圣婴与约翰,圣婴的脚踩在圣母脚上的小动作更加显现浓浓的母子深情。这幅作品在构图和颜色处理上也尽显和谐的美学规范。圣母与婴孩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婴孩的暖色皮肤与圣母蓝紫色披风也构成了一种冷暖和谐。

过渡:继承与创新

1527年,罗马大劫不仅使罗马经济一落千丈,还结束了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在同一时期,威尼斯却因地域环境的优越,政治的开明呈现繁荣的景象。生活的富足加速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威尼斯画派在这种情势下开始歌颂世俗生活和自然风光。

《加纳的婚礼》取自《圣经新约》中基督在加纳城参加婚宴并展现神迹将白水变成酒的故事。不过委罗内塞将其转变成了世俗的场景,他把精力放在了对这场盛大婚宴的表现上。穿红着绿的宾客、富丽的建筑、贵重的器具以及锦缎绣花桌布等细节的描绘尽显婚礼的豪华。音乐、舞蹈、美食与酒,享乐主义的情调充斥于画面,比现实生活更加引人入胜。

16世纪还诞生了一个强调个性、追求奇异效果的样式主义。在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编著的《艺术与观念》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样式主义可以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盛期某些理想的延伸和集成,抑或说是一种适应性变异”。样式主义的艺术家打破了和谐均衡的古典美学规范,追求主观的真实以及风格化的装饰效果。他们画面中的空间关系是模糊的,人物比例也是变形的。比如帕米贾尼诺的《长颈圣母》中,圣母有着好似天鹅的脖子,她的手指以及圣婴的身体也细长的不合逻辑。构图上也有失均衡,人物拥挤在画面的左边,右边只有一个光秃秃的不承重的柱子,还有一个不及圣母小腿高度的圣徒。画面极度精致细腻却充满了怪诞与形式化。

文艺复兴是一个探索的时代,艺术家们在美术创作中极力表现现实世界和“人文主义”思想。他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努力让“神”走下“神坛”走向人间,并赋予“神”人的性格与情感。自此之后宗教叙事性绘画与风俗画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最为重要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所体现的和谐均衡的美学思想、科学的透视技法以及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对后世的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美术报及网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