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用情育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校园情感场生态构建”纪实 朱小伟
情感是人类精神因素中更丰富、更活跃的成分,是生命活力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精神的依托。正是因为有了欢乐与悲哀、喜爱和怨恨的情感,人的生命才有了丰富的内容,才有了自我存在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陶行知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将无从谈起。如果一个学生整天只知道学习方程和函数,不懂得也不关注日常生活和人的情感,那么他必定是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其中,怎样才能用一把情感钥匙打开学生心扉,让这涓涓细流融化学生冷漠的心灵呢?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基于“校园情感场生态构建”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始创于1952年,是国家级别综合高中示范学校、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60余年的办学历程,赋予了南通田中深厚的办学底蕴,塑造了田中人“崇德博学”的信仰。近10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田中的育人理念也发生了变化。2014年,学校与情感教育专家团队结缘,促使田中人开始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一批热爱教育、热爱教育科研的教师从学校办学现状出发,反复研究探讨,质疑辩论,几经酝酿,最终提出了“校园情感场生态”概念。2015年起,依托朱小蔓教授主持的“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开始“校园情感场生态构建”研究。
解读“校园情感场生态” 树立共同的办学愿景
何谓“校园情感场生态”?学校陈永兵校长给出了详细的解读。
“‘场’既是场所,也是作用。爱因斯坦认为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概言之,万事万物,几事几物,都能构成相应的场。据此,‘情感场’既是以情感为作用方式的场,亦是以情感为存在方式的场。‘校园情感场’是以校园为基本范畴的情感场,生成于校园,主要存在于校园。但由于场的辐射性特点,如果我们处在射线的端点,我们期望这根射线延伸得长远一些,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处在圆心的位置,我们期望这个圆的覆盖面积广一些,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生态’是指生命体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发展的状态、样子。伴随着人们对美好生存状态的向往,‘生态’一词已被更多地赋予了健康、美好、和谐的内涵。因而‘校园情感场生态’是一种基于校园情感场、具有场特质和场作用的理想生态。这种生态尊重教育教学和孩子成长规律,因而自然和谐;这种生态特别看重孩子的自我体验,充分凸显其主体性、主动性;这种生态依赖场内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形成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积极、正面的力量,激励孩子突破最近发展区。”
就教育应有的诉求而言,在田中人所期待的校园情感场中,每个个体都是参与者、构成者,通常又是受益者。在这样的场中,一人一物一花一草都有价值、都重要,它们或因“情”而存在,或因“情”而美丽,它们彼此间因“情”而和谐、生动。
正是基于这样的期待,田中人形成了一致的办学愿景:处处散发情感文化气息,事事体现情感文明素养。这种愿景在学校深入人心,激励着广大师生积极创设具有情感人文特征的情感文化,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良好的情感文明素养。
营造情感教育环境氛围 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熏陶
有了一致的目标,该如何去努力奋斗、打造全体田中人的情感家园呢?学校从环境、德育、课堂教学等方面切入,以师生为重点,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校园情感场生态构建,“场”的两个主要方面为人和物。这里的物主要指校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为自然环境,软环境为人文环境。近年来,田中对校园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自然环境上以“木”“石”为核心,人文环境上则以科学、文化、品德养成为主。学校新增树木与文化石均为校友捐赠,配有书法石刻做简要说明。学校不断完善、丰富人文环境内容,包括诚信超市、流动图书馆、科普智慧墙、过道里的钢琴等,与人文环境相匹配的是建章立制和学生自助公益服务、文明礼仪意识的养成教育。
努力让学校公共活动区处处充满情感的味道。学校在教师的办公区、在教学楼走廊上放置了钢琴。教师在业余时间可以弹奏,学生在休息时间也可以弹奏,音乐流淌的是自由、是信任、是相互的欣赏。学校的校史馆外墙是透明玻璃,即使不走进去,也能看到学校的校史,也能看到师生的艺术作品,这里流淌的是尊重、是关怀、是相互的理解。学校的失物招领区,没有布置在角落里,而是放在学校大门口,没有常见的招领箱,而是开放架,认领不需要任何手续,抬眼便见、自由领取,这里流淌的是关爱、是诚信、是互相的信任。学校的绿化区,有凳、有台,学校的厕所,有厕纸、有肥皂,学校的科普区,不计时段、不设大门……一切的一切,只为让学生能在“爱”里,静悄悄地长大。
学生的自行车有几千辆,永远一条线,无须别人排,停车时,自己会排齐,因为他们知道值日的同学很辛苦;看到老师,一定是微微鞠躬、朗声问好,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很辛苦;中午食堂就餐后,桌子总是很干净,餐盘自己带走,桌面自己擦净,因为他们知道清洁人员很辛苦;每天睡觉前,一定要给父母倒杯水,道声晚安,因为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每次校外活动,自己的垃圾随身带走,因为他们知道清洁行业很辛苦……所以,学校的厕所卫生,是一个个青年志愿者在打扫;学校的流动图书馆,是一个个青年志愿者在维护;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是一个个青年志愿者在参与;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讲述的都是情感,都是爱,都是成长。
打造滋养心灵德育课程 培养道德高尚田中学子
“校园情感场生态构建”的本体性价值是培养具有深厚情感人文素养和道德自觉的人,为全球化时代“道德人”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学校积极构建“基于场生态的学校情感育人‘大课程’”,并在德育方面着力打造滋养心灵的德育课程。
“诚信课程”。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是做人立业的根本。因此,田中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通过生活化的诚信课程和系列化的诚信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学校诚信教育特色。时至今日,学校已形成了独属田中的12项诚信教育校本活动课程。
一是“爱心雨披”:雨披由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捐献,无偿借给学生使用。如遇雨雪天,未带雨具的师生可以按需领取。3日内将雨披晾干折好,装入袋内,归还至领取处。爱心雨披对于学校诚信教育的意义非同小可,它既是田中诚信教育的发端,也是学校首个诚信教育课程活动,而且效果很好,深入人心。二是“诚信超市”:“诚信超市”和社会上的营利性超市有根本不同,它是爱心超市、公益超市,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由学生自主管理、自行选购、自行付款的无人监督模式。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购物便利,一方面锻炼学生诚信信念。特别要说明的是,“诚信超市”所有收益划入学校爱心基金。三是“自主刷卡”:学生中午在食堂就餐时,根据所选饭菜的实际金额,无须他人监督,自主刷卡。四是“无人监考”:“无人监考”是指一种在考试过程中,考场不设监考教师,考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觉答卷的考试模式。每个考场安排服务教师一名,负责考场试卷的收发、填写考场登记表等工作。考试开始后,服务教师分发试卷,并作必要的考试说明后离开考场。在考试过程中,服务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次数的考场巡视。申请“无人监考”的班级,学校考核后颁发“无人监考班级”荣誉牌。五是“我错我改”: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学校给予其主动改正错误、服务校园、服务班级的机会。学校就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只要知错就改,就会习得宝贵的人生经验。六是“诚信故事”:每年定期开展“诚信在我身边”征文暨诚信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累计征集稿件3852篇,其中学生来稿3610篇、家长来稿242篇。这些稿件,或高屋建瓴,给时下的诚信建设提出极具建设性的意见;或细处着笔,精心描绘发生在身边的诚信小故事;或自我解剖、反思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征稿的过程,是宣传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七是“诚信之星”:各班通过公开选举,每班每学年评选出1名“诚信之星”。将“诚信之星”的事迹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既为了加强监督,更是为了大家互相激励和学习。八是“诚信大使”:每学年从历届优秀毕业生中选出20人担任学校诚信大使,一位诚信大使联系一个班级,他们定期走进班级参加班级班会和家长会,以过来人的身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九是“小手拉大手”:通过学生,把诚信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影响和带动家长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实践诚信行为,以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活动目的。十是“道德讲堂”:以集会的形式,以“诚信”为主题,包含4项主要环节——唱一首诚信之歌、看一部诚信短片、诵一段诚信经典、讲一个诚信故事。十一是“流动图书馆”:就是将图书架搬进教学楼,将图书送到每个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不需任何手续,自由借取,自主阅读。十二是“原创歌曲”:学校有自己的《诚信之歌》,词、曲均为本校教师原创,由师生共同完成了歌曲录制。该歌曲在学校广播台播出后,引发了师生的学唱热潮,并成为学校广播台保留曲目,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
“共创成长路”课程。“共创成长路”是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发起并在香港引起巨大反响的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该项目内容融合了青少年正面成长所需要的8种关键能力。2014年9月开始实施,迄今已有5年时间。学校按照“课程活动手册”,开设了“朋友交叉点”“知心人”“真情流露”“思维性格大揭秘”“职业狂想曲”“人生处处是考场”等共创课20多节。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是全国130多所田家炳学校中系统有序开设共创课程的学校。
仪式课程。学校每年学生活动有大小20多项,大型活动主要包括:春季远足看家乡美景、初一年级诚信宣誓仪式、初二年级离队入团仪式、18岁成人仪式、初三高三毕业典礼、青春仪式等。2014年学校开始致力于活动整合、编写活动规范和校本教材,至2016年彻底实现了仪式课程的校本化。这些课程更好地影响并促进了学生成长,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回忆。
打造生态课堂 关注学生课堂动态
近年来,课堂改革是南通教育重点推进的内容。田中也应运推出了“三单教学”模式。“三单”即活动单、自助单和互动单。“活动单”侧重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自助单”侧重于作业布置,学生自主作业。“互动单”用于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情感项目研究开始后,田中的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
田中的课堂是以活动的形式组织的。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不仅包括学生与教学客体之间的对象化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与其他主体构成的交往过程。因此,学校非常注意考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
一是参与状态。研究显示,课堂的参与状态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明显的表现就是举手率和发言率的降低。这和学生的心理发育有关,但是传统课堂模式以及评价方式难辞其咎。目前阶段,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面,其次才是参与的质。教师重点考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各个方面并采取干预措施。
二是思维状态。从宏观上说,思维状态也是参与状态测量的重要内容甚至是参与状态的核心内容。一切的参与几乎都离不开思维的活动。这里的思维状态是狭义的,学校教师重点测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在于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加深思维深度,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三是交往状态。一般认为,课堂上的交往主要由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构成。这也是建立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的核心。在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主流课堂学习方式的大背景下,交往状态的重要之处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习得上,更涉及学生心智能否正常发展的问题。陈永兵校长说:“我们以往过多地关注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本身,而缺少对交往的评价,即不注意对交往状态的测量。如果一个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合作学习,那么他的情绪必然不会高涨,这可以轻易观察出来。那我们就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参加合作学习呢?是我们的活动设计与课堂组织有问题,还是学生本身在交往上存在障碍?反复研究辨明,就可以作出调整或干预。”
据陈校长介绍,学校情感项目核心组成员做过这样的实验:阅读课教学,建立了“阅读—记录—交流—写作—展示”的活动模式。为了营造较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将阅读课安排在环境、设施非常好的阅览室进行。实验开始后,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快表现出来。孩子阅读书籍的选择上有差异,部分孩子整堂课都在挑选书籍,以至于后面的记录、交流、写作、展示活动基本没能展开,个别学生对阅读明显缺乏兴趣。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参与状态的不同。从参与面看,大部分人参与,个别人不参与;从参与过程看,有人按照活动要求全程参与,有人只参与其中的某些环节;从活动表现看,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不一致,有的具备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有的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从思维状态看,有的一直很积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的则在某些不擅长的环节表现出明显的挫败感。实验教师起初只是旁观者,在观察中评价学生表现,提出指导意见,制定干预措施,后来成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体,最终以描述性评语完成对学生阅读、写作、交流能力的个性化评价。
提升教师情感素养 办有情感温度的教育
作为我国情感教育的首倡者,知名学者朱小蔓教授反复强调,没有教师情感素养作为保障,就谈不上真正的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那究竟该如何提升教师情感素养呢?田中是这样做的。
一是建立核心团队。学校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有人先行。所以,学校自启动该项工程以来,首先进行的工作就是遴选有理想追求又拥有较好情感素养的教师,组建学校情感教育研究核心团队,每个成员都是“种子教师”,他们或立足学科、或立足教育岗位、或立足管理岗位,研究包括教师情感素养的内涵、表现形式、提升方式等在内的问题,成为情感教育在相应岗位的示范者。通过他们,教师们更加清楚在相应工作中应该如何表达情感,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感能力和素养。这个团队逐步扩大,吸纳了更多优秀的教师。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促进教师系统研究。近年来,学校以情感教育为主题,从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来构建和实施课题研究,目前已初步构建出覆盖学校办学主要领域的国家、省、市、校四级课题的“课题群”研究范式。其中,国家级别课题1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情感德育的实践形态的探索”,省级课题4项,其中学校层面宏观课题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校园情感场生态构建研究”,另有市级课题7项、专项校级课题30项。如此,田中的课题研究队伍不断扩大,每个课题都有若干子课题和核心组成员,将学校多数教师引领到情感教育研究的事业中,教师情感素养得到普遍提升。
三是建立情感教育工作坊,定期开展工作坊活动。学校的情感教育工作坊与教工活动室、阅览室融为一体,营造温馨而舒适的环境氛围,屏风、水晶灯、浅色窗帘,沙发围坐,旁边是书刊柜、按摩椅、跑步机……工作坊活动包括:读书分享会(学校配发相关书籍)、课题研讨会、影视观评、现场角色体验性活动(例如扮演学生)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情感素养,如何培养情感的觉察、调适和表达能力。
四是经常性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学校申请了专项资金,分别针对核心团队、课题研究团队、情感教育研究积极分子以及全体教师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或赴北师大朱小蔓教授所在研究机构进行集中研训;或邀请朱教授及团队成员定期来校现场办公,作课堂和活动指导、课题辅导、专题讲座等;或由校内种子教师在全校教工学习活动中分享情感教育研究心得,并与全体教师互动。
五是创作具有情感特质的校园原创歌曲。学校由教科处牵头组建了学校原创音乐工作室,一群热爱教育事业的音乐爱好者分工合作,挥洒热情,他们创作了包括《诚信之歌》《家》等在内的大量积极阳光、适合学生传唱的原创歌曲。这些歌曲,表露的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创造美好世界的向往等。
六是开发各种特殊资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源库的建设和积累,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收集和开发各种基于情感教育理念的资源。例如,走入信息技术的前沿,以学校为统筹,与相关研发机构、公司合作,开发真正符合教育教学一线需要的VR(虚拟现实)课程教育资源。这种VR技术的突出优势是实施沉浸式教学,同时学校又在其中融入了交互、互动性的元素,力求让这些资源在使用中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共鸣,从而让教育真正发生,持久深刻。而这些资源的开发既建立在教师情感素养的基础上,又是对教师情感素养的良好促进。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精彩的比喻,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寄愿于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的明天,愿情感教育的大树能早日亭亭如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