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张爱玲 自画像「张爱玲小说插画」

时间:2022-12-14 15:49:31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张爱玲 自画像「张爱玲小说插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突然冒出了一个天才女作家。她以《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数十篇小说轰动上海,随后这些小说结集为《传奇》,一版再版,畅销一时。这位作家不是别人,正是青春才女张爱玲。张爱玲为什么能声名鹊起,“一举成名天下知”?对此,文坛上有诸多评说。

(左)张爱玲身着自己设计的宽袖大袍留影。

(中)张爱玲在《杂志》发表的剪影自画像。

(右)张爱玲散文集《流言》封面漫像。

一说是她的小说人物,大多是民国初年残存在上海封建破落家庭中的芸芸女性,她们的命运故事,具有传奇可读性。而作家的文笔优异不俗,不古不今、不中不西,辞藻流丽,曲折多变,艺术风格更是独具一帜。二是报刊编辑和文坛前辈的慧眼识才,主动为发表张爱玲的小说而开路,诸如周瘦鹃、柯灵、傅雷等。据研究张爱玲的“张迷”学者陈子善先生统计,自1943年7月至1945年6月,张爱玲先后在《杂志》上发表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等20多篇小说散文,最后张爱玲又把刊发的小说交由《杂志》社出版,一炮打响,从而实现了她“成名要趁早”的誓言。所以陈子善又有“地下党刊物捧红张爱玲”之说。不过张爱玲当时并不知道《杂志》有中共地下党背景。

张爱玲在《杂志》上发表的小说散文,所以能搏得广大读者的青睐欢迎,除了小说内容引人和写作技巧高超外,还与她多用绘画插图配文有关。她亲自设计插图,以图配文,图文并茂。这是一般作家难以做到的,遍观中国现代文坛,又有几位能画能文、左右开弓的图文作家?

张爱玲的绘画天赋,早在文学写作之前,就已显露。张爱玲九岁时给报刊写的第一封投稿信,写道:“我常常喜欢画画子,可是不像你们报上那天登的孙中山的儿子那一流的画子,是娃娃古装的人,喜欢填颜色,你如果要,我就寄给你看看。”信中透露了她喜欢画彩色古装娃娃。尽管没有看到这些娃娃画,但我们却在《杂志》上看到了她为自己的七篇小说所配画的人物插图,以及为《流言》散文集所画的封面漫像。又据她自言,在求学时代,曾发表过一幅漫画,得了五元稿费,还买了一支唇膏。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文艺创作的繁荣兴盛时期,名目繁多的左、中、右文艺刊物,尤其是图文画刊,琳琅满目,多不胜数,像雨后春笋,竞相争雄。正在教会中学求学的张爱玲常常阅览,吸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她不仅看,还无师自通,在课堂上偷偷为老师速写写生。《杂志》编者获知张爱玲有绘画才能,于是请她在刊物上插图配文。为了造势捧红张爱玲,扩大影响,编者不惜版面,连续刊发她的小说配插图;同时刊发评论,召集座谈会。在一次《女作家聚谈会》上,召集人与张爱玲有如下一段对话:

问:张爱玲女士的小说都是自配插图的,非常精美。不知张女士对于小说中的插图有什么意见?又喜欢哪一位画家的插图?

答:小说中的插图,我最喜欢窦宗淦先生的。普通一般的插图,力求其美的,便像广告图;力求其丑的,也不一定就成为漫画。但是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就达刊一部分的目的了。(见于青编著《寻找张爱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

窦宗淦是天津的画时装设计的漫画家,常在上海《时代漫画》刊发漫画。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窥测张爱玲插图的师法取向。依我看,张的插图风格介于时装广告画和漫画之间,所以颇受读者欢迎。

1944年5月,张爱玲在《杂志》发表了一幅很具新意的剪影自画像。与众多自画像不同之处,不仅在剪影的艺术形式,更在于她笔下的人物造型,维妙维肖地画出了一位“出名要趁早”的青春才女的得意神态。而散文集《流言》设计的封面漫像,有点像她穿过的一件自己裁剪的民间老妇的宽袖大袍。这幅漫像,略去了五官,依我看,是张爱玲的又一幅自画漫像。(包立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