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艺术大师马蒂斯的10条艺术忠告是什么「马蒂斯作品介绍」

时间:2022-12-15 09:09:27 来源:芭莎艺术

大家好,艺术大师马蒂斯的10条艺术忠告是什么「马蒂斯作品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戴着墨镜的亨利·马蒂斯

艺术家亨利·马蒂斯以野兽派创始人的身份家喻户晓。实际上,其足迹遍布多个国家,风格涉猎广泛;晚年卧床后,剪刀成为其画笔;而在法国小镇旺斯,至今还矗立着一座他亲手设计的礼拜堂。马蒂斯终生在艺术的求索中朝乾夕惕,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与你分享他的十条艺术箴言。

01 所有画家都带有各自时代的烙印,但只有那些在自己创作中最深刻反映这个时代的画家才是伟大的。

马蒂斯的艺术生涯始于一场略显戏剧性的意外。1869年,他出生于法国北部一个商人家庭,青年时的他专攻法律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20岁时患上急性阑尾炎,康复期间,母亲为他带来一些绘画工具聊以解闷。这一无心之举让马蒂斯迎来了“新生”,用他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亨利·马蒂斯《巴黎圣米歇尔桥》,布面油画,1895年

19世纪,印象派的诞生为架上绘画开辟第一丝自由的曙光。紧接着,塞尚(Paul Cézanne)、梵·高(Vincent Van Gogh)等颠覆传统艺术准则的艺术家群星相继迸发,这是架上绘画最后的狂欢时代,而在纷至沓来的流派与风格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则是难上加难。

亨利·马蒂斯《美女岛》(Belle Île),布面油画,1896年

02

一个感受敏锐的艺术家永远也不会脱离其前辈,无论他愿不愿意,但他应当尽可能回避这件事。

03

不能摆脱前辈影响的艺术家是在自掘坟墓,因为他的作品将埋没在评价高于他的前辈作品中。

年轻的马蒂斯来到巴黎,终日泡在卢浮宫中与古典大师朝夕相处。这一时期,他完成了许多堪称惊人的临摹,毕竟人们所熟知的马蒂斯往往意味着强烈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而这些画作则太过正常。

让-巴蒂斯特·西蒙·夏尔丹《The Provider(La Pourvoyeuse)》,布面油画,47×38cm,1739年(左);亨利·马蒂斯临摹夏尔丹作品《The Provider(La Pourvoyeuse)》,布面油画,1893年

事实上,马蒂斯如一块海绵,卢浮宫的老大师、遥远非洲的古老雕塑、神秘东方的艺术哲学、同时代花样百出的艺术家……无一不成为他充盈自我的养分。马蒂斯一生尝试过古典、印象派、后印象派等多种绘画风格,“野兽派”仅仅是其身上的高光标签之一,而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风格转换中逐渐找明方向。

亨利·马蒂斯《巴黎圣母院》(Notre-Dame),布面油画,46×37.5cm,1900年

亨利·马蒂斯《奢华、平静和愉悦》(Luxe,Calme etVolupté),布面油画,98.5×118.5cm,1904年

04

造型艺术的任务是以最简单的方法尽可能直接地表达属于感情范围内的东西。描绘历史事件不是绘画分内之事,绘画是画家体现其内在感觉的工具。

走出卢浮宫的马蒂斯逐渐走出老大师的影子并摆脱传统造型艺术的条条框框。当卢浮宫中的油画仍在叙述着宏大历史,印象派艺术家已然置身室外捕捉自然中的光与色,马蒂斯也由此开始尝试写生。1989年,他与妻子艾米莉(Amélie)来到科西嘉岛度蜜月,期间完成了至少55张作品,直到妻子怀孕才不得不回家。此后,写生成为马蒂斯重要的创作方式,而旅行也成为其贯彻终生的灵感源泉。

亨利·马蒂斯《科西嘉景观》,布面油画,1898年

亨利·马蒂斯《着紫罗兰色裙子读书的女人》,布面油画,1898年

05

当我着绿色时,并不意味着青草;当我着蓝色时,也并不意味着天空。

1905年,马蒂斯在科利尤尔遇见了艺术家安德烈·德朗(André Derain),其笔下的色彩愈发鲜明纯粹。这期间他完成了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戴帽子的女人》(La femme au chapeau)。这张画在秋季沙龙被放置于多纳泰罗(Donatello)的文艺复兴风格雕塑旁展出,艺术评论家路易斯·沃克斯勒斯(Louis Vauxcelles)目睹此景评论说:“多纳泰罗被野兽包围了!”——野兽派由此诞生。

亨利·马蒂斯《戴帽子的女人》,布面油画,79.4×59.7cm,1905年

之后,一位朋友问道:“艾米莉(该画模特)那天究竟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马蒂斯笑笑答道:“当然是黑色的。”

亨利·马蒂斯《安德烈·德朗》,布面油画,39.4×28.9cm,1905年

亨利·马蒂斯《Odalisque couchée aux magnolias》,布面油画,60.5×81.1cm,1923年;该画2018年在佳士得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晚拍中以807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5.14亿元。

06

创作的源泉不是仇恨,而是爱。竞赛的精神是必要的,但仇恨是否必要呢?

马蒂斯与毕加索“相爱相杀”的故事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对年纪相差12岁的忘年交相识于斯坦因家族的一场聚会,简短的会面后,二人成为终生朋友和艺术上的竞争对手。马蒂斯调皮地将他们的关系称为“拳击比赛”。

马蒂斯手持一张毕加索的照片

这对“拳击手”总是在暗自较劲中彼此激励。毕加索的《格特鲁德·斯坦因肖像》是对马蒂斯《戴帽子的女人》的回应;马蒂斯曾将自己珍藏的非洲面具与毕加索分享,影响深远的《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由此诞生对《生之喜悦》(Le bonheur de vivre)予以“回击”。

巴勃罗·毕加索《格特鲁德·斯坦因肖像》,布面油画,100×81.3cm,1905-1906年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布面油画,243.9×233.7cm,1907年

而到40年代马蒂斯身体每况愈下时,毕加索成为其最频繁的访客。那时,马蒂斯养了三只小猫,还从塞纳河沿岸的小贩那买了一群鸽子。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天里,马蒂斯将这些宠物赠予这位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笔下的无数鸽子便取材于此。而面对定期来探望的晚辈,马蒂斯心领神会地说:“我知道他来做什么,他想看我的剪纸。”

马蒂斯与他的宠物鸽子位于法国旺斯的家中,1944年

巴勃罗·毕加索《我的工作室(鸽子)Ⅲ》,1957年

07

我对色彩的挑选并不根据某种科学理论,而是根据观察、感受和我的认知经验。

在马蒂斯诸多令人“看不懂”的作品中,《舞蹈》(Dance)独占鳌头。这张“我家孩子也能画”的作品在其艺术生涯和现代艺术史中都举足轻重——大胆而笃定的红配绿,即便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也轻易不敢触及的配色禁区在马蒂斯的笔下熠熠生辉。

亨利·马蒂斯《舞蹈Ⅱ》(Dance Ⅱ),布面油画,26×39.1cm,1909-1910年

08

当画家像音乐家组成和声那样组织色彩时,他们只是为了使人感到色彩的关系。仅用音乐中的七个音符和它们简单的变形就足以写出丰富的曲谱,那为何在造型艺术中就不能这样呢?

或许有人会说:这画看起来真随意,成功就是个偶然。实际上,马蒂斯可谓“苦心孤诣”:《舞蹈》共有两个版本,第一版中人物的肤色尚且“正常”;酝酿一年后,惊人的红色才厚积薄发。而细看画中拉手的五个小人,唯独前方靠左二人的手恰好在背后人物的腿部断开,马蒂斯谨慎地构图以保证色彩形状的连续性。

在这张《舞蹈》中,马蒂斯运用四个“音符”,便谱写出了一首振聋发聩的乐章。

亨利·马蒂斯《舞蹈Ⅰ》(Dance Ⅰ),布面油画,25.9×39cm,1909年

亨利·马蒂斯《音乐》(Music),布面油画,26×38.9cm,1910年

09

一个艺术家应该毕生都善于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

1941年,高龄72岁的马蒂斯被诊断出十二指肠癌,手术虽挽救了他的生命,但并发症却使他不得不在床上度过余生。这样的结果并未终止其创作,他将铅笔或木炭绑在一根长木棍的末端,如同投掷标枪一样在床上画壁画。

马蒂斯晚年持长棍卧床创作

50年代后,哮喘和心脏病进一步限制了其创作能力,由此他将创作方式转为剪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以剪刀为画笔”。这无疑是一段艰难的岁月,然而其作品中没有流露任何悲伤的迹象。恰恰相反,这些剪纸成为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大胆、最纯粹、最快乐的作品。

晚年的马蒂斯卧床剪纸

亨利·马蒂斯《鹦鹉和美人鱼》(The Parakeet and the Mermaid),1952年

10

我向往一种平衡、纯粹、宁静的艺术,没有激动人心或引人入胜的题材,既不烦扰人,也不使人不安;我希望我的画像一把安乐椅一样,让每个满身疲惫的人在其面前得到片刻的安宁。

1949年马蒂斯位于尼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