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论雕塑创作中视错觉手法的实践体会「超写实雕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主要通过对运用视错觉表现手法的雕塑作品进行分析,从美学视觉角度和艺术表现的方向进行探讨和归纳总结,借以实践视错觉手法在雕塑创作的运用和体现,达到其所体现的艺术效果。
一、视错觉雕塑艺术的现实意义视错觉艺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许多地方表现普通但实际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儿时说起,我们曾经爱玩的万花筒就是运用视错觉的假象,镜面将光线反射,使单一的图案变得五彩斑斓。
魔术师通过制造视觉假象,把观众带入“圈套”中,使人完全忽略其中的破绽,给人魔幻惊奇的体验。
在城市中建设的雕塑,许多广场的地面都设计成放射状图形,这样在视觉上会放大广场面积,不仅充分发挥空间作用还使居民提高了舒适度。
比如,上海科技馆的广场,面积不大但当你走在广场上面的时候,放射状的线条产生了延伸的错觉,不会因为四周都是建筑而显得封闭。城市雕塑建设更要顾及视错觉,特别是高达十几米的大型写实人物雕塑像,如果不放大头部拉长身体比例,雕塑会由于视觉错误和近大远小的作用,看起来矮小,就没有人物雕像高大庄严的视觉感了。
在室内装饰中,镜子也经常被用来制造出放大空间的视觉。
视错觉艺术的运用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还可以提高视觉上的舒适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二、视错觉艺术的历史脉络“绘画是最让人吃惊的女巫,她会用最明显的虚伪让我们相信她是完全真实的。”
——让·里奥塔迩«论绘画的原理和准则»
艺术创作和视错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毫不夸张的形容,艺术就是视错觉的最早研究者和运用者。人类从原始绘画开始就在用视错觉创作,当人类用简单几何图形勾出人形的时候,当人们用线条来表达空间距离的时候,当人们在平面上画出立体图形的时候,当人们用色彩来表现冷暖的时候,人类就开始寻找方式制造视觉假象达到特殊视觉效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艺术流派中长线的欧普艺术也被称为错觉艺术(光效应艺术),它是线条、形状、色彩等的特殊排列使人产生错觉,有些甚至可以从静止的二维平面中看出动态的视觉错觉效果。视错觉手法不仅在绘画中体现,在雕塑创作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视错觉在雕塑作品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体型高大的佛像也都经过错视觉手法的处理,云冈石窟和敦煌石窟的佛像加强了头部放大,使轮廓以下逐渐缩小,身体微微向前倾斜,使得观者在地面观看时不仅不会因为透视效果而感觉到佛的头小。还有大多数佛像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他的双眼,他总是凝视着你,有普度众生的神圣庄严之感。
但是,也有一些雕塑作品因为没有意识到错觉的重要性而导致雕塑失真和变形,例如,四川灌县二王庙的李冰父子像、杭州岳王庙的岳飞像,当你以观看者的角度仰视他们的时候,会发现看起来头小身大,然而并不是他们真的头小,而是施工过程没有考虑观看者的角度,施工中没有对雕塑进行主观处理导致的,才产生严重的比例失调现象。
由此可见,视错觉手法的运用在雕塑创作中十分重要,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会使作品功亏一篑。适当运用视错觉手法,掌握视觉规律,增强雕塑作品的艺术效果,升华创作主题,不仅使雕塑作品增加了趣味性、可看性,还是必不可少的创作手段。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对视错觉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大部分资料都偏向科学性,都是由心理学家或者生物学家来进行研究。
在艺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绘画方面,对于雕塑创作中的视错觉研究就显得比较稀少了。因此,多渠道、多层面探讨视错觉手法在雕塑创作上的运用,充分体现其定义、基本原理和艺术效果,我认为十分必要。
当然,本文的想法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只能说是一滴水珠,连一朵小小的浪花都算不上,主要想通过研究运用了视错觉表现手法的雕塑作品,从美学视觉角度和艺术表现的方向进行探讨和归纳总结,借以实践视错觉手法在雕塑创作的运用和体现,达到其所体现出的艺术效果。
三、视错觉艺术创作视错觉是对事物的感觉,需要有客观事物才能探索产生错觉的过程,各种错觉手法创作的外部因素很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外部条件来实现雕塑创作是关键。
我们经常在电视中、屏幕上和科教片中观看到月球、火星等各种天体星球的画面,有冷艳,有火热,还有巨大广袤、跌宕起伏,给人无限遐想空间,恨不能超越光速穿越时空翱翔宇宙。灵感因此而发,以小喻大,视高山深渊无穷光彩为芥子世界,由其中诞生作品。
我的在作品《疊》高27直径42,精湛的自然爆炸纹样,波澜起伏均匀凸显表面,像一颗璀璨珍宝。用陶泥1270度烧制而成,泥土在炉火高温中中羽化自己,只为熔炼变成陶瓷疊器皿,让人们另眼相看,始于土,成于火。
我在创作中运用了“不可能的可能”这种视错觉创作方式,本雕塑作品为半圆立体,颜色丰富,以静制动。整体均匀开裂爆炸感强烈,应用了外部因素在每个凹凸面上,但雕塑的形状却是变形的,给人虚幻的感觉,像星球复杂的体面,让人捉摸不透。
创作来自于生活。我创作的雕塑应用立体空间,通过利用三维空间的特性手段将物体变形,使得变换角度后能够带来不同的艺术创作感受,增加了雕塑趣味、美感和可看性,能打破原有的创作模式,这样的的创作效果也是立体错觉作品独有的。
让泥土再孕育生命,给予空间视错觉来想象生命源泉,凸出饱满有力挣扎,让人想象无穷,用手指出细裂纹,作品形完美,把生活经验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距离和角度上实现了创作的体验和价值。
习惯了常见视错觉雕塑作品,众人的感觉如何令我惴惴,我对我的创作作品还停留在自我欣赏的意识之中。搅一捧水乱了整个湖面,但也会产生亮晶晶的反光,期望有共鸣共识掀起更多的、更大的波澜,使我们创作的思维像海浪一样永远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结论视错觉仍然会持续影响雕塑创作,现代科技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与以往的艺术家不同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使得艺术家能够借助科技来达到以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利用光、声、电综合媒介的运用,这些科技方式能让我们创作出不同的错觉视觉感受。
但是视错觉只是一种创作方式而不是最终目的,不管用什么创作手段,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作品所表达出的精神灵魂、内涵及其呈现的视觉效果,这不是为了错觉而错觉,而是为了美的感觉。
【参考文献】
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材夕、李本正、范景中泽,湖南科学科技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李红伟,浙江省湖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创立吴兴区红伟雕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