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大家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白瓷「魏晋南北朝瓷器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日用器皿数量不多,器形有罐、盘、碗、缽、缸、耳杯,还有柄勺、砚、灯等。除缸外,均为火度较低、质地松软的灰陶,它与前代实用的硬陶有显著区别。有些盘、碗和耳杯中往往涂有红朱或一层白粉,无疑是当时的随葬器。
西晋永宁二年越窑青瓷鸡笼
陶缸在浙汇上虞及江苏的南京等地、发现较多,一般高约80、口径40、底径30厘米左右。椭圆腹、卷口、平底、胎青灰色。外有一层黑褐色釉。口部装有四个条形耳,器体饰线纹,线纹外还加一圈锯齿。由此可见这时陶器的实用价值,除大型特制的器物外,已逐渐居于次要地位了。
至于陶制明器则大量流行。在孙吴和西晋墓葬中出土的陶明器,以谷物加工工具、生活用具及各种家禽家畜模型为主。陶胎大多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的棕黄色釉。东晋以后则以仪从车马为主,其它明器逐渐衰落。
晋陶牛车
孙吴、西晋陶明器中最常见的有:杵、臼、春、磨、谷砻、箕、筛、帚、井、灶、桶、缸.盖缸以及犬、羊、猪、马、牛、鸡、鸭等等。
西晋黄褐釉陶扁壶
有些器物形体不大,但小巧玲珑,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南京光华门外赵士岗吴凤凰三年墓(273年) 出土的方形和圆形陶臼,形制不仅与汉菟巾出土的石臼相同,而且与解放前南方各地经常使用的石臼也相似。
西晋釉陶多子盒
在江南广大地区的孙吴和西晋墓葬中,还发现堆塑人物楼阁陶罐,它与青瓷人物楼阁罐的风格大致相同。罐上堆塑重楼双阙,环座模制塑象,楼顶群集岛雀,有些器腹堆貼龟、鱼、蛇、火等各种水陆动物。
南京中华门外眼香庙出土的这种陶罐,口部塑贴陶棺一具,棺旁有头戴双揩长巾掩面的妇女,有伏地嚎啕的孝子,还有伴奏哀乐的乐伎排列于棺前,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葬仪的场面。
值得提出的是南京甘家高场出土的一件堆塑陶罐,该器共分三层,除塑有常见的殿阙之外,每层皆有坐佛,且有背光。据《江宁府志》记载,在孙权赤乌四年(241年),西域康居国僧会来建康前,“中国未有象教” ,乃于“秦淮西南建建初寺”,这是江南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从伴随该器出土的缸、灶、磨、碓等陶器来看,均属孙吴时期遗物,其年代可能在赤乌之后。因此,这件堆塑应是我国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佛教艺术品。
西晋青釉堆塑谷仓罐
在东晋的墓葬中,常发现一种所谓陶犀牛,其形似牛非牛,项脊和腹侧有成束的角状鬣毛,多放在通道中其它随券品的前列,头向墓门作守卫状。这种陶犀牛应该是辟邪的猛兽,因而在命名上值得考虑。据《汉书司马相如传》:“赤首环题,穷奇象犀。张揖注:“穷奇状如牛而猬毛,其音如嗥狗”。所以称它为穷奇是比较合适的。
上述的陶明器,是由专制明器的作坊为当时丧葬需要而成批生产的。如南京中央门外四板村出土的穷奇,与中华门外砂石山六朝墓葬出土的,简直是一个模子印成的。
东晋以来,南方的战祸较少,地主庄园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明器,虽不及汉代那些气魄雄伟的陶楼、城堡等模型和整套的井、灶、仓、奁等豪华的明器,但从大量出土的陶仓和陶制的谷物加工工具、生活用具及各类家禽、家畜等随葬器物,也可以看出南方地主庄园经济发展的景况。
更多瓷器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李国刚《高古瓷鉴定系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