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21「威尼斯双年展2021的主题」

时间:2022-12-17 11:01: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家好,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21「威尼斯双年展2021的主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艺术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每逢奇数年,威尼斯双年展将举办一场盛大的艺术博览会;而在偶数年,则举办建筑双年展。沿袭至今,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拥有127年的历史。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曾暂停一年并顺延至2021年。

4月23日至11月27日,第59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拉开帷幕。本届艺术双年展共迎来了58个国家的213位艺术家,展出作品1433件。其中,包含了80件新作,部分为委托制作,部分是艺术家在近几年创作的新作。从人数上看,本届参展的艺术家是自2005年来最多的一届,同比上一届多出一倍有余。艺术家们的作品主要陈列在军械库(Arsenale)和花园展区(Giardini):前者为各个国家的国家馆;而后者主要为主题展览。据悉,在本届双年展中,包括喀麦隆共和国、纳米比亚、尼泊尔、阿曼苏丹国、乌干达5个国家为首次参展,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则将首次呈现其国家的独立展馆。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为“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由此衍生出三大主题区域:“身体及其变形的表现”“个人与技术的关系”和“身体与地球的联系”。主题灵感由总策展人Cecilia Alemani在已故墨西哥艺术家Leonora Carrington创作的同名童话中“妙手偶得”,童话故事里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人们可以通过想象的棱镜不断地重新构想生活。

Cecilia Alemani在陈述本届主题时,用了几个问句引出了她对“梦想之乳”的理解:“人类的定义将会作何改变?生命由何构成,而植物、动物、人类与非人类又该如何区分?我们对地球、对他人以及对其它生命形式的责任是什么?一个没有了我们人类的世界和生活将会怎样?”她说:“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改变、成为不同事物或成为他人的世界。一个自由的世界,充满着丰富的可能性。”

4月23日,第59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拉开帷幕。视觉中国

女性艺术之花绽放

常驻纽约的意大利策展人Cecilia Alemani曾经是2017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意大利馆的策展人。而今年,她成为了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第五位女性总策展人,也是首位策划双年展的意大利女性。长期以来,她专注于为年轻艺术家和女性艺术从业者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从她对艺术家的选择中亦可见一斑——本届的213位参展艺术家中,有超过90%的参展艺术家为女性,创下了历届女性艺术家参展人数之最。

Cecilia表示,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百年的历史中,女性艺术家的参与比例一直在不断提高。她说:“作为第一位担任这一职务的意大利女性,我希望为女性艺术家们发声,以创造能反映她们的愿景和她们眼中的社会现象的独特艺术项目。”

而本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最高荣誉——金狮奖,也分别授予了两位女性:来自美国的雕塑家Simone Leigh和英国艺术家Sonia Boyce。

在军械库的展场,位于美国馆的Simone Leigh大型黑人女性青铜半身像雕塑《砖房(Brick House)》(2019年)给来来往往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imone Leigh是第一位代表美国出席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黑人女性,她以其制作陶瓷和青铜雕塑闻名,十分善于用象征和概念的手法唤起对女性、非洲雕塑和乡土建筑的关注。而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她用茅草覆盖了展馆原本新古典主义的外部建筑立面,灵感来自于上世纪30年代的西非宫殿建筑,并将建筑本身视为她的雕塑之一。最显眼的是一座高24英尺的青铜黑人女性形象雕塑,像部落的神一样放置在军械库的入口处。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探索非洲和非洲侨民艺术传统的青铜器和陶瓷器雕塑,作为“卫星”雕塑与主雕塑组合在一起。Simone Leigh凭借该组雕塑作品获得了本届最佳参展艺术家奖。

音乐是本届英国馆最大的主题特色。上世纪80年代英国黑人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Sonia Boyce在多媒体装置“Feeling Her Way”中,邀请了四位不同世代的女性歌手录制即兴合唱视频,歌声在布满了彩色壁纸和金色几何形座椅的明亮环境中循环播放,以此表达对女性灵魂和创造力的颂扬。Sonia Boyce最终凭借该作品,获得了本届最佳国家馆奖。

科技拓宽艺术想象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以“元境(Meta-Scape)”为主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助理策展人为孙冬冬。参展艺术家包括刘佳玉、王郁洋、徐累和AT小组(注: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联合项目,A和T分别是Art和Technology的首字母)。在这场热闹的艺术盛会中,中国馆以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为凭,向世界展现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审美和中式艺术智慧。

中国文化的元素从场馆的空间设计上便可见一二。负责展览空间设计的团队BUZZ庄子玉工作室是2021年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参展建筑师,而今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他们继续配合完成本届的中国国家馆的设计与展陈工作。中国馆展览分为了花园与展厅两个展区,而此次展览空间在设计上与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独特的配合。据该工作室称,他们将传统山水写意的空间、移步异景的变化,结合艺术家展品,通过空间营造的方式再现了中国文化的意境。

助理策展人孙冬冬表示,花园区域展出的是王郁洋的雕塑作品《雪人》(2021年);展厅区域将展出AT小组的项目《丛林》(2021年)、徐累的《兴会》(2021年)、刘佳玉的《虚极静笃》(2021年)以及王郁洋的《王郁洋#:四分之一(节气)》(2021年)。多位艺术家及联合集体项目共同构筑出“元境”的空间叙事。

据中国馆策展人张子康介绍,“元境”这一主题的由来,源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一词的翻译。在20世纪90年代初,“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中国传播,钱学森敏锐地发现其所包含的人机结合与心灵意向,可以对接于中国文化传统关于“境”的诠释,因此将其翻译为“灵境”。而“元”有着“开始”或者“无限大”的意思,代表着中国的无限前景。

张子康解释:“‘元境’受惠于以‘诗’为代表的中国文艺传统中的‘境’的启发,从媒介理论的当代性角度,将‘境’所呈现的一种生态或系统形象,对接于当下的‘人类-技术-自然’的人类境况,不仅在漫长的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中,也从中国现代化的内在经验中,回应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梦想之乳’关于‘人类世’‘去人类中心化’,以及发现‘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自由世界’等等相关的思想、观念与行动。”而中国馆本次呈现的多件作品,正是体现出不同学科与艺术的多维度相融和交互后激发了具有突破性的创意。

AT小组的项目《丛林》通过人工智能学习现实世界中的植物形象,生成虚拟的数字植物,然后把虚拟的植被打印到镜面材料上。在欣赏作品时,观众的形象同时也投射到镜面之中,犹如人工与自然、现实与幻想的无间融合,反映出人、技术和自然的共生关系。

张子康表示,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展览的“元境”营造与呈现了一种万籁共生的宇宙意识。他强调,“造境”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新的区隔,而是要超越现实的藩篱界限,建构人类共同的未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