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本质是什么 「浅谈艺术的本质」

时间:2022-12-17 16:13:40 来源:蛋壳花生

大家好,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本质是什么 「浅谈艺术的本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去逛美术展的时候,同样一件艺术品,有些人能看的泪流满面,而有些人,怎么看都只能一脸懵逼。

而我,当然绝大多数时候属于后者。

为什么会如此呢?

经常会有人说,好的艺术品往往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能唤起你的情绪,能让你去思考。

这种情绪往往来自于每个人人性深处的共性。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get到那个点,你的情绪就会被触发,你的思考也会被点燃。

那么这个共鸣点是什么呢?

是故事么?还是共识呢?亦或者更加本质的东西呢?

每一件艺术品,从创作前开始,就自带叙事视角,是谁,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用什么手法,基于什么目的,在什么心情之下创作出来的?

创作出来以后,这件艺术品就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会和这个世界对话,然后慢慢的走出自己的艺术人生。

每一个和这件艺术品打过交道的人,都是一个故事。

这件艺术品经历过的每一件历史事件,也都是一个故事。

这些故事里有创作者本人的英雄故事,还有之后所有持有人的人生故事。

这些故事里还有各个时代背景下,艺术品本身被赋予的使命,它们是怎么结束了一个时代,又是怎么开启了一个时代?

也就是说,一件艺术品越有名,身上的故事就越多,它的价值也就越大,它能引起的共鸣也就越多。

比如伦勃朗的《夜巡》,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比如断臂的维纳斯,这里都是故事。

但是并不是每一件艺术品都有那么多的故事,有些艺术品,它不一定有故事,但是直击人的内心深处。

这种艺术品里面,有的是共识。

这种共识,荣格称它为集体无意识,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里把它叫做“模因”,它是人类几千年来传承于文化里的共识。

这种共识包括什么是正义之美,什么是道德之美,什么是爱情之美。

这种共识也包括对弱者的同情,对于死亡的恐惧,对“我们”的认同,对“他们”的排斥。

这种共识需要艺术家有独特的视角,还要有独特的呈现方式,才能唤起人们心中的情绪,从而产生共鸣。

比如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再比如梵高的那些金黄色向日葵。

那么是不是故事 共识,就是全部了呢?

也不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对于现代艺术来说,故事和共识反而是其次,能否让我们反思才是艺术家最主要的目的。

柴米油盐很重要,那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但是诗与远方也很重要,那是我们为什么要生活的答案。

艺术家想要通过艺术表现的,就是激发你心中的反思,对于生活的反思,对于这个世界的反思,对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的反思。

这时候,艺术品是什么不重要,你怎么去解读艺术品很重要。

这时候艺术品里面的故事和共识,并在与艺术品本身,就是艺术家通过这件艺术品,他去讲述的故事本身。

这时候艺术品不再是故事集合体,而是故事的一部分。

比如很多行为艺术,其实就是想要让你去看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世界,从而去接纳不一样的观点,再回去反思不一样的自己。

所以,艺术的本质是探索。

你能在一件艺术品里探索到多少信息?每一条信息里你能探索到多少层次?每一个层次里你能有多少共鸣?

这都决定了,你是否真正在欣赏这件艺术品。

也决定了,你是否在这里,找到了诗与远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