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校尉美术怎么样「北京校尉美术收费标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毋庸置疑,从小学美术是有用的、而且意义重大。你暂时把画室里那个女孩子考的如何搁在一边、把你母亲的观点挂起不提,单从你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答案立刻明了。
如果你不是从小就开始画画,或许你连和其他人在联考中一较高下的机会都没有。
美术是存在天赋的,艺考是存在运气的。在这两个前提条件明确的情况下,你拿你自己的成绩和任何人去做比较都是不公平的。总会有天赋更好的人能用更短的时间拿到比你更高的分,也有运气好的人恰好就在考场里爆发超越了你,因此,这样的比较不仅毫无价值,同时也不能说明你从小在美术上投入的时间是徒劳无功的。
把这些都拨开,问问自己,如果自己没有从小学习美术,那么现在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
你会毫无缘由地对美术产生兴趣吗?你会在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拥有其它的选择吗?你会有机会参加艺考乃至在知乎上提出这个问题吗?
大概率,你这辈子都会跟美术没有缘分。
从小学习美术,从技术层面来说,确实意义不大。让一个孩子在小学就能接受美术复杂的知识体系毫无疑问是强人所难。但从长远考虑,我认为这样的早期投入所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教小孩子的课程叫做“兴趣班”?因为它设计的初衷就不是为了提高你的技术水平,而是为了让你从小就能去体验一个领域,让你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在做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原来笔不仅能用来写作业,还能用来描绘万象众生、描绘真实与幻想,从而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
或者说,埋下一颗种子。
你不能指望你埋下的每一颗种子都能茁壮成长,但是就是这些你小时候埋下的种子,只要转入适合生根发芽的土壤中,就会开花结果,当你文化课陷入困境时,你从小学画画的种子就开始生长,给了你另一种可能性。
而这种兴趣,是基本不可能通过义务教育获得的,如果你没有从小接触美术,你在文化课陷入困境后只能继续硬拼,根本不存在艺考这个选择,后面的一切,自然无从谈起。
谈完这个问题,描述里还附带了一些作品,我就顺道说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吧。
速写的图最多,先来谈谈速写,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人体比例错误和一些局部用力过猛。
人体比例是个大问题,这个点直接决定了你速写的地基,如果你连地基都搭垮了,那接下来再怎么努力也都是无用功。
因为手上没什么参考的素材,干脆直接给你默一个好了:
标准人体比例
人体比例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东西,你只需要背两个东西:
头到胯下、胯下到脚底基本为1:1
头到腰、腰到膝、膝到脚底基本为1:1:1
有了这两个基础比例,你只要在画的时候假象他站直就可以了,我们来站一下:
一站直我们就发现,下半身明显变长了,只要我们把这个比例重新约束回去,人物也很快就能重新成立,我在右边又画了一个草图,你可以简单参考一下这个思路。
第二个问题是局部塑造用力过猛,是的,腋下胯下膝盖这些确实是节奏点,但是再怎么节奏它也不是放烟花吧:
这些节奏点这么画,按我当时的说法那就叫“爆炸”,深入刻画节奏点不是让你加更多的褶皱,是让你把体积处理出来,一定要优先保证体积,用线要克制,用最少的线去把体积做出来、把意图表达清楚,才是速写的第一要务。
素描缺少对象的图片,比较难给意见,就题目中的图片来看,主要问题还是深入程度不够,画面中有很多很明显的黑线,这些黑线都是要用过渡逐步给它做合理的,现在的深入程度不够,就会显得这些线很突兀、没有任何厚度,体积交代不清晰。
色彩的用色有一些没秩序,带冷暖只是改变饱和度,不是让你去改变色相:
桌布和背景当中随便取了几个色,每个颜色的色相都不一样,做变化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不是这么夸张的色相变化。一张布上有这么多颜色,那这块布究竟是什么颜色呢?用色还是要纯粹一些,尤其是背景这种本来就不复杂的部分,变化做的过多反而抢了主体物的层级,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这就是我的一些看法了,不用感到焦虑,也不用为此而自责,绘画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攀比和焦虑不会使得你的画面有所进步,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变得比以往更好便足矣,而不是陷入一场考试的失败当中无法自拔,接下来还有各种校考,你还有很多机会证明你自己。
尽力而为,一切付出自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