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自然人类哲学的发端及其对社会和人文学科的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时间:2022-12-18 19:41:17 来源:怀疑探索者

大家好,自然人类哲学的发端及其对社会和人文学科的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标题:《自然人类哲学的发端及其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逻辑起点的影响》

因为原标题字数太长,头条号发不了,改为《自然人类哲学的发端及其对社会和人文学科的影响》


袁海丹 袁西浩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 1900 S Knoles Dr. Flagstaff, AZ 86011

2021年8月30日

摘要:《智人第三本性》一书在自然科学范式下建立起了“自然人类哲学”的尝试性的哲学框架。这个尝试需要学界批判、研究、证伪、检验、发展和创新。此外,社会科学领域和人文学科领域中凡是涉及有关人类的哲学终极问题(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最终要到哪里去?)的各学科,都在期待哲学的具有真理性的答案,从而能够据此改写这些学科相关底层逻辑或曰逻辑起点,从而为这些学科真正具有真理属性奠定哲学基础。本文就此问题针对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宗教哲学和中国哲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自然人类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逻辑起点

《智人第三本性》

世界永久和平是全人类在当今地球村时代的迫切需求,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全人类能够就若干重大问题达成一致,而这就首先需要人类拥有具有全球性属性即具有真理属性的哲学体系,否则文明之间不断发生的冲突始终存在且难以解决。

就真理的跨国别、跨文化、全球性属性而言,目前人类知识体系中只有科学具备真理的这个属性。与真理相对应的另一端是偏好范畴(例如烹饪、风俗)。对人类现有知识体系而言,很多著名哲学家例如罗素和莫提默·艾德勒,都认为哲学和宗教都处于真理和偏好两端之间。【1】、【2】世所公认,目前还没有能和科学媲美的具有全球性属性的哲学体系。

《智人第三本性—自然科学范式下的哲学框架》(以下称 《智人第三本性》)就是为着建立这样的哲学体系所作的尝试。该书证明了在自然科学的范式下,完全能够最终建立系统而科学的关于人类的哲学体系,根据石里克《自然哲学》【3】,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人类哲学”。这样,自然科学哲学和自然人类哲学在自然科学的范式下即可统一起来,同属自然哲学,也可以说自然哲学就是自然科学。建成这样的自然人类哲学体系即可成为具有真理属性的哲学体系。【4】

《智人第三本性》是自然人类哲学的尝试性萌芽。由此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兴趣的可能性如下:

一、对《智人第三本性》一书提出的自然人类哲学各主要内容的研究、证伪、检验和创新

1、 自然人类哲学的三大基石即人类越界及其两大标志、智人第三本性、文化云;

1.1、 第一大基石:越界,智人部分地越过了生物受生态系统的节制和受遗传机制控制这两大机制,称为越界。

1.2、 第二大基石:智人第三本性,指人科动物智人除了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生存和繁衍两大本性而外,还存在第三本性。即智人对任何事物包括对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活动总有可能会感到渴望而永不满足的追求;总是好奇和求知、渴求一切智慧、充满革新动力;更多地受二级奖励控制、甚至会把一些极为抽象的概念例如意识形态视为奖励;仅仅根据知觉来解释和假设、建立秩序、创造规则、即兴发挥、解释行为的“意义”;具有模仿、学习以及传授能力;具有审美和艺术的追求;贪图虚拟现实、可以推理出看不见的力、建立有关不可知觉事物的概念、可以将真相和虚拟分开适应不同的环境;幻想未来和用蒙太奇手法展现新的场景;大脑多个系统能够彼此交流;具有可改变的价值;有意识的反思甚至能够质疑和调整自动化内稳态,设定高于生存所需的理想范围的社会文化内稳态等等;

1.3、 第三大基石:文化云,全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文化称为文化云;

前两大基石都是科学上可证伪的,而第三大基石即文化云是自明的事实;

2、 第三本性哲学框架;从智人三大本性和三大基石出发,判断出智人在第三本性的驱动下与文化协同进化从而越界;智人三大本性即生存本性、繁衍本性、第三本性表现为智人的生物性;越界的智人表现为生物性和文化的叠加性,每一个智人个体在其叠加性的作用下表现为具体的叠加态,叠加态是一个动态的状态;叠加性的人类和文化互动产生文化云现象;文化云的形成机制是盲目机制;叠加性的人类和文化云互动成为历史的推动力并形成历史;人类越界和文化云这两大基石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智人第三本性;

3、 在第三本性哲学框架下对于认识论、自由意志、善恶定义、元伦理学、真理、美学、自由和平等、人类越界后生存法则、人类生存意义的超越性的追问和探讨的结论;

4、 《智人第三本性》的研究路线、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

5、 针对上述各项有关生态学、遗传学、大脑科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基因学、历史学、逻辑学、哲学等的分别或综合研究、检验(证实或证伪)和创新。

这个阶段当在一年内甚至半年内告一阶段。这个阶段的成果可以是出版若干专题论文集和专著,参与学者也各自收获论文和专著。根据这些论文和专著的结论,修正和实施第二至第十各项全部或部分。

二、对《智人第三本性》哲学框架及其体系的批判、研究、创新和发展

组织专家学者在对《智人第三本性》哲学框架批判和研究过程中不断建设、创新和完善“自然人类哲学体系”。不断取得成果的这个过程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下面各项的过程与此大致相同。

三、伦理学

1、 由于缺乏科学的逻辑起点,西方哲学目前没有建立起合乎科学的伦理学体系,甚至没有公认的善恶定义。因此在对于《智人第三本性》哲学框架、善恶定义和元伦理学的批判、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善恶定义和元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展人类伦理学体系的全面建设;

2、 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各个领域伦理学的研究、发展和全面建设:政治伦理学、法律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或称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社会伦理学、科学伦理学、文化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军事伦理学、媒体伦理学、新闻伦理学、商业伦理学等等。

四、美学

根据《智人第三本性》哲学框架,产生于第一本性和第二本性的基本审美需求和第三本性需求是美学各大阶段的需求根源,第三本性是美学各大阶段的推动力。审视美学四大阶段的历程可以发现,越是符合智人三大本性的审美活动就会具有越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美学的很多领域属于偏好领域,但是美学的基础和产生的根源则是属于真理(即科学)的范畴。美学的基本原理需要重塑。

五、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系统批判

1、 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思辨道路是错误的,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石里克说:从西方思想的最初时期开始一直到牛顿,甚至到康德的时代,人们从未对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作过区别。但从那时以来,(属于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似乎已把自己从(属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程序中分离了出来。结果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弄清楚,思辨方法原来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它走的是一条死胡同。

2、 亦如科学研究业已证明,人类大脑演化以适应生存和繁衍为主,而哲学上的个人思辨路径很容易往错误的方向前进。西方哲学在思辨的道路上自觉或不自觉依赖的种种人类大脑模型或者人类社会模型都是错误的。根据错误的模型以思辨的方法研究哲学其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哲学”的局面,因而只能和宗教一起放在人类知识体系中既非真理也非偏好之间的位置。所以怀德海批评说,两千多年来的西方哲学不外乎都是在为柏拉图哲学做注脚而已;

3、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西方哲学的开创性里程碑;自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类各学科相继脱离了原来的轨迹,走上了自然科学的道路。通过几百年的发展,自然科学包括形式科学今天已经成为人类唯一可靠的具有真理属性的知识系统;而西方近现代哲学尽管思辨了几百年却仍然处于前范式时期,不仅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反而使人类几乎沦陷,正如尤瓦尔·赫拉利指出三大人文主义冲突直接关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4、 为全人类最终能够达成共识扫清道路起见,似乎对西方近现代哲学进行全面批判在所难免。所谓西方近现代哲学绕不过去的两座高山即康德和黑格尔:简而言之,康德的二元论是西方哲学界自己也无法接受的;而只要抽掉子虚乌有的所谓“宇宙绝对精神”,黑格尔庞大而极为复杂的哲学体系大概会轰然倒塌。二位的致命错误首先就是缺乏正确的底层逻辑。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尚且如此,遑论其它。在自然科学范式下对西方哲学进行全面的批判、甄别和继承当有水到渠成之势。

六、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等

《智人第三本性》哲学框架指出西方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等,以其哲学来源和底层逻辑的起点之一即社会契约论而言,提出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布斯、卢梭和洛克,他们的社会契约论理论分别依赖于各自想象的人类模型和社会模型,各不相同还大相径庭,且全部错误。所以,西方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底层逻辑起点和哲学来源需要在“自然人类哲学体系”内重建。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正义论》提出一种原始平等地位的假设即无知之幕,相对于上述霍布斯们的人类社会原始模型是一种进步。但是在古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进化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等学科对人类如何从二十万年前解剖学上的智人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和科学结论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以假设的“无知之幕”作为正义、公平、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等领域的逻辑起点,那可能就真的无知了。

七、经济学原理的底层逻辑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人类哲学的底层逻辑如果有了科学的结论,经济学原理的底层逻辑自然需要随之改变。

目前主流微观经济学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作为主要参与者,人类个体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两个追求可能基本符合某些现实状况,但是这两个追求是有根本性问题的。

人类个体:根据《智人第三本性》,人类生存和繁衍本性的需求是以物质资源为主,其实际需求有限;第三本性本以虚拟需求为主,具有永不满足和贪婪的属性,比如表现在对知识、宗教或道德的追求上。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类个体可能会对物质资源无限追求而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仅仅是异化行为而非人类本性。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对人类本性的足够认识和恰当应对,极端情况下就会造成一方面地球资源不合理地趋于枯竭,另一方面人类的无限需求仍然远远得不到满足,从而两头落空,人类面临深渊。而且实际状况就是贫富差距日益巨大,这是社会动荡的最大潜在因素之一。可悲的是自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这种趋势日益明显,以至于今天的人类的实际耗费已经需要1.5个地球了。

根据《智人第三本性》中人类三大本性和元伦理学对智人相关伦理学要求,自当改写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根据智人三大本性的真实需求指导人类经济活动,人类可以避免快速掉入资源枯竭的陷阱,避免物质生活的提升与幸福感背道而驰,避免人类在本末倒置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学的永恒追求,是让幸福最大化,而不是财富最大化”不至成为一句漂亮的空话。

企业等超级力量:企业参与经济活动无疑应该且必须符合人类自身利益,必须符合“经济学的永恒追求”。但是企业这样的超级力量“追求利益最大化”本身就直接违背“经济学的永恒追求”,因为企业这样的超级力量自身及其行为并不具备符合人类利益和符合“经济学的永恒追求”的天然属性。何况,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经济学的永恒追求”是矛盾的。因此经济学理论应该研究企业等超级力量如何在经济活动中遵从《智人第三本性》元伦理学对超级力量的伦理学要求,也就是如何让企业行为与“经济学的永恒追求”一致。

八、历史学

根据定义,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五个部分中至少三个部分与“自然人类哲学”交叉,历史学与自然人类哲学不仅是密切相关,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思辨哲学黯然退场,自然人类哲学中的哲学、科学和人性学自然会在历史学中登场。

中国历史学者施展指出历史学是失败学,历史就是不断的失败史。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在我们确认的26个文明中,已经有16个文明死亡了,其余10个文明中的9个也已经走向衰落。亦有历史学家指出,人类历史没有规律。

《智人第三本性》的自然人类哲学结论:文化云的形成机制是盲目机制;叠加性的人类和文化云互动成为历史的推动力并形成历史;历史是盲目的并且是偶然的,很难经得起生物圈和历史试错机制的长期检验;这就是对上述历史学家史学观点的哲学解释。

历史学与自然人类哲学体系的结合,新的历史学体系必将形成波澜壮阔之势。

九、宗教哲学

《智人第三本性》指出“伊甸园里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知识树上的禁果,从此人们就一直受到良知的困扰”, 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其实隐喻着一个事实,偷吃禁果前后的区别似乎就是人类越界前后的区别。所有主要宗教对智人第三本性的某些部分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其实宗教也主要是应用第三本性的某些部分来应对人类第三本性。

宗教哲学与自然人类哲学体系的结合,必将产生新的宗教哲学。新的宗教哲学必将引导宗教的健康发展。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每个主要宗教都从最初的源头不断分化出许许多多的宗教派别。同源的一些宗教派别之间甚至不能相容,更不用说一些宗教之间的问题甚至战争。

西方哲学与宗教发展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不断产生新的派别,早就形成了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哲学的局面。这就难怪当代著名哲学家莫提默·艾德勒认为在真理与偏好这两个极端领域之间,哲学观点和宗教信仰占据中间位置。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形却恰恰相反。众所周知,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自然科学具有合理性、可错性、普遍性、规则性,科学的认知最终自然趋于一致。汇入自然人类哲学是宗教哲学的必然出路。

十、中国哲学

众所周知以儒家道家哲学为主轴的中华文明是唯一完好延续两千多年的人类文明,中华文明有着天下一家、民族平等、倡导和平、厌弃战争的文化内核。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由此认为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人类的归宿在中华文明。汤因比说: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身为中国人,我想我自己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

中华文明的宝库中符合自然人类哲学即具有全球性属性的哲学思想极为丰富。无疑这需要在自然科学范式下对其进行科学的挖掘、识别、整理和发展。例如:

1、 孟子四端之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与我们千百万年的演化道德具有很高的重合性。这点一旦得到进化心理学的进一步查究和证实,可以说明儒家道德体系在多大程度上是源于人类演化道德的,哪些是具有严谨的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的。一旦证实则堪称对“自然人类哲学体系”的巨大贡献;

2、 庄子学说和他一生的行为似乎与《智人第三本性》对生物圈--智人物种--智人个体和智人族群动物性--智人第三本性--智人超级力量—智能圈的善恶定义和元伦理学定义几多一致。庄子的一生更证明了人在生存本性和繁衍本性仅可苟延的情形下居然可以把第三本性发挥到后人难以超越的一种极致,为世人留下伟大的文学作品、人生哲学和不为物累逍遥天下的人生;

3、 “亲亲作为礼治的核心原则之一,贯穿在整个社会规范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朴素的自然情感的天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直与隐的分别,深刻反映了古代以家庭及宗族为核心的传统社会管理、宗族伦理与政治制度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折射我国古代素来崇尚礼制、珍视亲情、家族和睦、亲属团结的价值取向。是儒家亲属伦理的出发点与起始点”(据百度百科)。其实这个儒家亲属伦理的出发点与起始点几乎就是现代遗传学关于亲属间基因关系研究的古代版!

4、 儒家"天人合一",以天、地、人为“三才”的自然整体观;老庄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道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中华文明核心思想的主轴是强调符合自然规律、尊重人的天性、与生物圈和谐相处;其他先秦诸子百家也都各有一些合理的思想主张,例如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在诸子百家中也是独树一帜;

5、 中华文化以天下为公、仁者爱人、协和万邦,而达到化成天下的理想两千多年以来可谓深入中华民族的人心。如何让中华文化的天下观深入全人类的人心,必将是中华文化对自然人类哲学体系的巨大贡献。

由于文化云的盲目机制,人类各个文明、各地历史都具有盲目性和偶然性,很难经得起生物圈和历史试错机制的长期检验;但也恰恰说明自然人类哲学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逻辑系统的科学正确,更需要全人类在历史这个试错机制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和惨痛教训来充实。以儒家道家哲学为主轴的中华文明一旦放在自然人类哲学体系中进行研究、辨识、解释、规范和发展,将成为“自然人类哲学体系”的丰富源泉。这将是汤因比关于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人类的归宿在中华文明的具体实现路径。


综上,以相关学术单位或出版机构为中心组织选题规划,依据选题规划组织相关学者实施,其前景之广阔,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高,其文化的渗透力、整合力、引导力和文化张力之大,可谓旷古未有。

随着人的哲学全面进入自然科学的范式下成为一门科学,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就能够在此范式下共同进行哲学研究并且容易就哲学的重大问题达成一致【5】,“自然人类哲学体系” 终将建成。那么哲学的牛顿时代或者说哲学的达尔文时代就将开始。

如此,人类哲学和自然科学一道又可以合称为“自然哲学”了,也可分别称为“自然人类哲学”和“自然科学哲学”,不仅完美地契合了古希腊发轫的自然哲学,亦应了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此,谁抓住这个机遇,谁就领先世界。哲学领先世界之日,就是全面领先世界之始。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中心都是随着哲学的领先而转移的。近代300年来首先发生在英国,继而德国,继而美国,无一例外。


注:

【1】 莫提默·艾德勒. 哲学的底色:人类永恒追求的六大哲学主题[M].栾建红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58-59.

【2】 罗素. 西方哲学史[M]. 何光武、李约瑟、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5-6.

【3】 莫里茨·石里克. 自然哲学[M].陈维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5-6.

【4】 袁西浩、袁海丹. 智人第三本性—自然科学范式下的哲学框架[M].第二版,Akron,OH:48Hr Books,2020,17.237-238.283-286.

【5】 袁海丹、袁西浩. 具有全球性属性的哲学体系才能应对全球危机[M].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919886


阅读本文另请参见《具有全球性属性的哲学体系才能应对全球危机》

Abstract:The book “The Third Nature of Homo sapiens” establishes a tentative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of "natural human philosophy" under the paradigm of natural science. This attempt needs academic criticism, research, falsification, tes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addition, all disciplines in the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that involve the ultimate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bout human beings (i.e. who are we?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ere do we finally go?)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truth answers of philosophy, so that they can modify the underlying logic or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se disciplines. So as to lay a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for these disciplines to truly have the attribute of trut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deas on aesthetics, poli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economics, history, religious philosophy and Chinese philosophy.

Key word:Natural human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智人第三本性—自然科学范式下的哲学框架》书籍简介网址: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657694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